品管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配合的应用

2014-05-02 08:11洪玉妹柯雅娟周春妃卢素文
海南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专科

洪玉妹,柯雅娟,蔡 秋,周春妃,卢素文,符 敏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海南 海口 570311)

品管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配合的应用

洪玉妹,柯雅娟,蔡 秋,周春妃,卢素文,符 敏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直视手术配合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心内直视手术配合中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器械传递时间由活动前的(5.50±0.25)s/次缩短至(4.19±0.25)s/次,平均每次缩短(1.31±0.25)s/次;手术配合由平均每台手术失误43次减少至平均每台失误11次;圈员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对心内直视手术配合进行管理,提高了心内直视手术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手术感染的机会,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

品管圈;心脏手术;质量管理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就是由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性质互补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品质管理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方法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所发生的问题[1]。它是一个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均参与,通过定期活动,解决工作成效问题的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11年将品管圈运用到心内直视手术配合中,对提高心脏手术配合的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择期心内直视手术70例,2012年6~8月择期心内直视手术91例,分为活动前组和活动后组。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手术8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4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33例。男性93例,女性68例,年龄(41.60±11.25)岁,体重(52.75±12.60)kg,手术时间(3.37±1.13)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根据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及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品管圈”组建原则[2]成立品管圈。组员包括两名护士长及全体心脏专业组手术护士,共12名。圈会投票选出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护士长任辅导员,负责整个活动的辅导、支持工作。各圈员进行详细分工,负责履行各自分管项目。

1.2.2 确定QCC主题 圈员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点一一列出,以每人投票方式,依据上级政策、急迫性、重要性、圈员能力4个评价项目,采用“5、3、1”的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高的为本期QCC主题。选题理由为:心内直视手术必须在体外循环、低温、停跳下进行,长时间的血流阻断容易引起患者脑、肾、肺等重要器官血流量明显减少,增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可不同程度缩短心内操作时间,尽早恢复对脑、肾、肺等重要器官血供,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

1.2.3 现状调查、要因分析 根据收集资料显示,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择期心脏手术70例,用物传递13 440次,失误次数3 010次。通过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分析原因,结合柏拉图式数据的80/20原则,得出心脏手术配合质量不高80%是由于护士依赖性强、缺乏心脏手术指引手册、无专科器械手势示意图谱造成,属于可控因素,应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拟订、设定目标值,进行整改。

1.2.4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1)针对护士依赖性强,小组圈会后决定,要大力提高所有心脏专科护士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水平。定期请心外科医生来上课,讲解有关心脏解剖、病理生理等专科知识,专科组长定期组织对专科器械、缝线的用法、用途等的学习,并进行专科知识考核;器械护士手术前一天认真复习手术相关知识,知晓手术医师的习惯特征,做到配合同类手术不同医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2)针对缺乏心脏手术指引手册,QC小组成员的对策是与心外科主任共同确认各种心内直视术的手术步骤,规范手术配合方式,将心脏瓣膜、缝线等特殊材料、常用设备等拍摄成图片,并加文字解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术指引工作手册,存放于心脏手术专用手术间内,供大家平时学习,以更好的提高心脏专科知识。(3)对于无专科器械手势示意图谱这一原因,QC小组成员头脑风暴后决定与心外科医生共同商讨,确定各种心脏手术使用器械的基本手势,并将专科器械及手势拍摄成图片,配有文字说明,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器械手语彩页(见图1)。利用非手术时间对所有心脏外科组成员进行相关手势知识与技能培训,进行台下模拟手术配合,并经不断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直到器械手语能在心脏手术的配合当中正确、熟练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以往因人员、环境等多种干扰因素,导致器械传递错误率较高而影响手术顺利完成这一重要因素。

图1 器械手语彩页

1.2.5 效果确认 品管圈使用在心脏手术的配合管理中后通过4个月的组织实施效果显著,2012年6~8月心脏手术例数91例,用物传递17 151次,失误次数仅1 001次;手术配合由平均每台手术失误43次减少至平均每台失误11次。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开展QCC活动后,器械传递时间由活动前的(5.50±0.25)s/次缩短至(4.19±0.25)s/次,平均每次缩短(1.31±0.25)s/次;手术时间除去患者本身、手术主刀的操作等因素的干扰外,由于器械护士的配合而导致的延误手术时间由活动前的平均每台需花250.85 min缩短至每台花230.12 min,平均每台缩短20.73 min。改进后的数据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1.58,P<0.01)。而由于手术时间的缩短,空调净化费用、药品费用、手术人员加班等费用相应有所节约,按每台节约145.06元,心脏手术一年约360台计算,一年可节约费用52 221.6元。

2.2 无形成果 用自制评分表对每位圈员进行调查,通过本次QCC活动,圈员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图2。

图2 圈员活动后雷达图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使心脏手术配合更默契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液经过体外循环转流,加上患者自身抵抗力差,故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3]。因此,阻断后的心内操作时间是争分夺秒。针对心脏手术配合中存在问题,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产生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并做出相应整改,使心脏手术配合流程,器械手势都标准化。心脏专科组护士在手术配合前的准备工作中能做到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熟悉整个手术过程,了解主刀医生的习惯;术中精力集中,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整台手术配合过程中器械传递错误发生率由原来的6.54%降低至4.13%,手术时间由活动前的平均每台需花250.85 min缩短至每台花230.12 min,平均每台缩短20.73 min。手术配合水平提高了,手术时间也由此而有所缩短,大大减少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QCC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圈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4]。每个QCC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讨论决策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实施监督检查,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题和对策,既给予圈员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体现了每位圈员必须对团队负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使每个圈员的自身价值得到最佳发挥,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5]。

[1]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3]徐宏耀.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1-179.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5]陈 芳.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医导报,2007,4 (4):71-72.

R473.6

B

1003—6350(2014)23—3584—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3.1401

2014-03-28)

洪玉妹。E-mail:wxs198@163.com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专科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