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程诊疗的心力衰竭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

2014-05-04 12:59马云陈潇雨刘博夏新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衰远程医疗

马云,陈潇雨,刘博,夏新

1.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 信息中心,上海 200120

基于远程诊疗的心力衰竭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

马云1,陈潇雨2,刘博2,夏新2

1.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 信息中心,上海 200120

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且在过去40 年中,由于心衰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1-2]。在我国,随着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的上升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各种因素,心衰患者人群目前已达400万人,并消耗大量医疗资源,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心衰的治疗管理并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救治上,更体现在院外预防以及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因此,采取有效的慢性心衰管理模式对于心衰的防治非常重要[3-4]。目前全国各级医院建立起或正在建立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为建立心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建设基础[5-6]。因此,在某一高度信息化的区域内,以其三级医院为核心,建设以区域内所有心衰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管理档案为中心,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并面向全体居民的心衰管理信息系统,是探索适合我国心衰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对其他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望实现新型协同医疗模式。

1 心衰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

1.1 设计目标与内容

由于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存在技术水平差异,出现三甲医院患者就诊量过度饱和,而社区医院患者稀少的局面,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设计的“心衰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技术,实现医生的专业指导与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的连结,较好地解决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与社区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需求矛盾,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使慢性心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一体化,进一步探索心衰慢病管理模式,解决心衰防治工作中与临床治疗现状差距较大的问题[7]。

基于网络远程诊疗的理念,集成现有电子病历(EMR)及健康档案,实现来自不同医疗机构的异构数据的交换与集成,建立心衰信息管理标准及数据库设计规范。采用国际最新医疗指南和先进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的移动终端应用、监护设备信息采集与分析,对心衰临床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并进行智能分析及趋势预测,建立心衰流行病的疾病模型[8]。

1.2 信息平台的流程分析

通过心衰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建立慢性心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一体化的心衰管理模式。医生随时可以查询管理各个阶段的心衰病人,查看心衰管理档案,关注自己病人的疾病现状,提供治疗建议,同时病人在家里就可以得到医生的健康康复建议和就医提醒, 通过平台提供患者从预约、就医诊断、专项检查、治疗、监护和随访等一系列过程的在线服务。病人的数据可以远程传到系统,通过系统处理分析后发给医生, 医生做治疗计划的调整,然后发给病人,按新的治疗方案实施[9]。

1.3 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与系统架构

1.3.1 功能需求

心衰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和医院信息系统及第三方的医疗机构进行信息交换,将来自医院的不同医疗管理系统,如EMR系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卫生中心的健康档案等数据统一整合,并通过数据集成技术对界面、系统数据及业务进行集成,实现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提高部门协同能力,通过数据文件的交互与传送,从而完成系统特定的事务活动,达到基础信息共享,实现病历档案查询、医学信息自助服务、远程协助服务、病人监护及随访、案例分析及分享以及病历智能分析等功能,其系统基本功能框架,见图1。

1.3.2 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基于HL7规范作为信息交互标准,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并依据统一设计、标准性、高可靠性/安全性、开放性、先进性、可扩展性、易用性等设计理念,实现跨平台的应用。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为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心衰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开发中遵循《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 T20271-2006)、《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3-2006)以及UML建模语言等技术规范,总体框架包括心衰数据筛选交换平台、心衰管理档案数据中心和心衰管理应用展现平台3大部分,见图2。其中,心衰数据筛选交换平台对心衰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EMR、健康档案等数据进行筛选,按统一标准化建立心衰管理档案;心衰管理档案数据中心基于心衰管理档案向外界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而心衰管理应用展现平台则面向区域内各类用户提供心衰管理共享信息及协同业务信息,展现人机交互处理。

图1 系统功能框架图

图2 心衰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构架

1.4 系统技术路线及运行环境

心衰信息管理平台地构建采用服务器与客户端、GIS、接口以及图表等软件开发技术,主要由IBM X3850X5主机1台(数据中心)、DellR710型PC机2台(应用服务器)以及R710 Xeon5606 主机1台组成,并配备Juniper或Cisco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平台主要安装Linux操作系统及Oracle数据库等软件,其中Oracle用于心衰档案数据建立,而Linux操作系统则用于软件安全、数据传输及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

2 总结

本文构建的“心衰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方案尚处于设计阶段,由于该平台应用技术较为成熟且可行性较好,相信该系统可实现对心衰患者的健康管理,降低心衰发病率、入院率及死亡率,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医疗与资源共享,对临床其他慢性疾病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1] Massie BM,Shah NB.Evolving trends in the epidemiologic factors of heart failure:rational for preventive strategies and comprehensive disease management[J].Am Heart,1997,133(6):703-712.

[2] Ho KKL,Pinsky JL,Kannel WB,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the Framingham study[J].Am Coll Cardiol,1993,22(4S1):A6-A13.

[3] 吴志成,史新中,胡立洋.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东南国际医药,2007,9(6):456-457.

[4] 俞淼.医院的信息化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3):49-50.[5] 王胜利.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247.

[6] 王玲玲,卢云,徐民,等.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8):115-117.

[7] 陈笑银,廖晓瑜,邱定荣,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程监护管理模式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10-112.

[8] 李玉花,赵春美.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148-149.

[9] 刘庚,李庆印,刘华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电话访问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01-204.

Design of the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elemedicine Network

MA Yun1, CHEN Xiao-yu2,

LIU Bo2, XIA Xin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First Clinical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2.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East Hospital Aff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0, China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临床信息的搜集与监测对心脏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取有效的心力衰竭信息管理模式,对提高心脏衰竭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心力衰竭相关临床信息管理平台的实现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必要性,提出了面向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集成的心力衰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并对其管理信息平台的工作流程及系统架构进行了设计,以供参考。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信息管理;远程诊疗;心衰信息管理平台

Heart failure is a serious stage of various heart diseases, it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rt diseases treatment. As a result, effect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clin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is illustrated, the design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heart failu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ntegrated with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health records, are put forward.

chronic heart failure; clin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lemedicine network; heart failu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R197.324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4.05.035

1674-1633(2014)05-0102-02

2013-10-20

2013-11-13作者邮箱:alexander191@sina.com

猜你喜欢
心衰远程医疗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远程诈骗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