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湖印象之——惠济河

2014-05-04 08:36水岩
山西水利 2014年4期
关键词:平遥县文庙汾河

惠济河古称中都水、婴侯水、婴涧水,汾河一级支流。《山海经》:“竭戾之山,婴侯之水出焉。”《水经注·汾水注》:“山海经称竭戾之山,婴侯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祀水,右出祀山,其水殊源共合,注于婴侯之水,乱流经中都县南,俗又谓之中都水。”乾隆《汾州府志》:“婴涧水,出平遥县东南鹿台上,俗呼鹿台河。”《清一统志》载:“中都水,在平遥县东南15km,一名婴侯水。”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境内,主河道分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辛村乡乐沟,西支发源于千庄乡的油房沟,两支在岳壁乡尹回汇合,流经九眼桥在汾河三坝下游500m处的刘家庄汇入汾河。河长44.4km,流域面积313km2,河道比降11.9‰。

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地势呈东南渐向西北倾斜,最高处海拔1953m,最低处河口高程740m。地貌分为森林区、石山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冲积平原五种类型。地形错综复杂,山岭连绵重迭。丘陵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土覆盖较厚;平川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人口集中,是平遥县主要粮棉产区。

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0.1℃。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99.5mm,24h最大暴雨量317.3mm(1977年8月5日)。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10万m3,地表排水良好。据21世纪初统计,流域内涉及9个乡镇81个村庄,总人口近10万,耕地 0.9 万 hm2。

惠济河上游分东西两支,主源西支发源于平遥县与沁源县交界处的油房沟,地处超山自然保护区,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李家庄、千庄、上庄、水磨头到东泉镇。东泉村有百福寺,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超山有百福寺,民间俗称“上百福寺”,东泉百福寺为“下百福寺”。之后,过岳壁、梁村到尹回。东支源于宝塔山下的东沟,由南而北过黄仓、丰盛村,拐向西流经辛村、郭休、青村后直到尹回。两支流上各建有一座小型水库(东支长则水库,西支五曲湾水库),东支建有仁义引水工程,该工程穿越狐爷山将平遥境内昌源河仁义沟的部分径流引入本流域,有效灌溉面积0.6万hm2,另建有多处提灌、管灌等小型水利工程。

东西两支在尹回境内汇合后进入尹回水库库区。该水库建于1958年,1977年8月5日遇特大暴雨曾溃决垮坝,后进行了修复并扩建,总库容2630万m3,控制流域面积273.9km2。尹回水库是古城平遥的地表水供水水源地。

惠济河出尹回水库,西北行至平遥县城东。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单位5处:古城墙、文庙、双林寺、镇国寺和慈相寺。文庙位于县城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双林寺彩塑艺术馆位于平遥县城西南桥头村,寺内殿宇11座,元、明彩塑1600余尊,大都完好。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创建于五代时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前院居中者为万佛殿,殿貌奇古,结构独特,是国内现存五代时期唯一的木构建筑。

县城内有著名的旅游景点市楼、清虚观和日升昌票号旧址等。古市楼横跨平遥古城南大街,是城内独一无二的楼阁式高层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楼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现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日升昌票号旧址位于平遥城内西大街路南,至今保存完好,现为晋商文化的代表展馆。惠济河经县城东的九眼桥,过南同蒲铁路、南政村,在汾河三坝下游500m处刘家庄村汇入汾河。

猜你喜欢
平遥县文庙汾河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汾河水韵
文庙开笔大典
乡村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以平遥县中都学区小学生为例
平遥县酥梨产业发展研究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浅谈汾河管理工作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