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反应的本质入手,学习酸碱盐

2014-05-05 18:35蒋韵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氢离子酸碱微粒

蒋韵

在传统的“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疲于应对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即便会写但在真正做题的时候却不太会运用。原因是学生对酸碱盐反应的本质以及相互之间反应的联系掌握不到位,于是我们可以从物质反应的本质入手,帮助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微粒,在反应中哪些微粒发生了改变,从一种物质的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反应,举一反三,从而将溶液知识和微粒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现在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穿越,打破学生学习的瓶颈。

下面以盐酸为例加以说明。

在复习金属和盐酸的反应后,可以归纳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本质,也就是反应前后真正发生变化的微粒。如Zn+2HCl=ZnCl2+H2↑,从微粒角度分析可知,Zn+2H++2Cl-=Zn2++2Cl-+H2↑,溶液中Cl-没有变化,每个锌原子在反应中将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氢离子,每两个氢离子得到两个电子成为两个氢原子,氢原子再两两组合成氢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很明显这个反应本质是Zn+2H +=Zn2++H2↑,酸根在反应前后不变,其中有电子的转移,有化合价的升降,属于置换反应。了解了这个反应的本质,那么书写活泼金属(例如铁,镁,铝注意电荷守恒)与非氧化性酸(例如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的规律也就掌握了。

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如Fe2O3+6HCl=3H2O+FeCl3,我们避免出现Fe2O3+6H+=3H2O+Fe3+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将溶液中微粒的变化归纳为O2-+2H+=H2O ,这里我们用O2-可以代表金属氧化物里的氧元素,与酸中的氢元素结合生成水,学生一目了然,金属氧化物比金属多了氧元素,氧元素会将溶液中的氢元素“拐走”形成水。反应中哪些微粒发生变化就很清楚了,而且与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的电子转移相区别,这是离子的结合,没有电子转移,不存在化合价改变,引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接下来,学生书写氧化铜与稀硫酸、氧化铝与稀硝酸反应就容易了。从一个物质的反应本质推出一类物质的反应,增强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解决能力。

碱和盐酸的反应,如NaOH+HCl=NaCl+H2O、Al(OH)3+3HCl=AlCl3+3H2O,从离子角度阐明反应本质就更清楚了,不要结学生多讲难溶性碱难电离的高中知识,只需要总结出碱的氢氧根消灭掉酸的氢离子形成水,OH-+H+=H2O,引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样没有电子的转移是自由移动的离子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盐与盐酸的反应。先将盐分两类,第一类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如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钙离子和氯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归纳出本质CO2-3+2H+=H2O+CO2↑,学生很清楚碳酸盐消灭的是盐酸中的氢离子,而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这样碳酸盐与硫酸、硝酸的反应都能轻松掌握。第二类就是硝酸银和盐酸反应,AgNO3+HCl=AgCl↓+HNO3,归纳本质是 Ag++Cl-=AgCl↓,银离子消灭的是溶液中的氯离子,氢离子仍然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同时可以得出氯离子的鉴别方法。这两类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都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结合。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成难以电离的物质,再通过之后碱和盐的学习,就不需要花时间去强调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了。

从溶液中的微粒入手来归纳反应的本质,我们认为可以将酸碱盐众多的化学方程式简化,学生只要掌握了反应的本质,任何物质间的反应都能写,而且对反应本质的认识对于习题的分析和思路有很大帮助,学生会觉得学得轻松,教师自然也会教得愉快。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教,从酸碱训练下来,到盐的时候,学生都会自己归纳总结了。

例如,在讲“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上H2SO4,学生马上就知道稀硫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硫酸根还有水分子,然后开始尝试自行归纳出已知的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如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金属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通过电子转移生成金属离子和氢气,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碱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碳酸盐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同样,在讲“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我在黑板上写上Ba(OH)2,学生思考片刻就能说出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氢氧根离子能与非金属氧化物结合生成水和对应的酸根,氢氧根离子能和金属离子(钾,钙,钠除外)结合生成沉淀,氢氧根离子能和铵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氢氧根离子能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在这之后,教师只需要补充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反应,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从物质反应的本质入手,学生能从微粒的角度掌握酸碱盐反应的规律,举一反三,轻松学习酸碱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氢离子酸碱微粒
自制酸碱指示剂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
塑料微粒的旅程
酸碱环境对TiO2吸附替硝唑的影响
Ni-W-Fe-P四元合金镀层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对溶液导电性的显著影响
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的求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