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014-05-05 05:35陈胜枝陆德琴李保罗李贤玉张松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缬沙坦内皮阿司匹林

陈胜枝 陆德琴 李保罗 张 菊 李贤玉 张松超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缬沙坦联合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陈胜枝 陆德琴 李保罗 张 菊 李贤玉 张松超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内皮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例;常规治疗组(缬沙坦80~160 mg)、阿司匹林1组(缬沙坦+阿司匹林100 mg,早晨顿服)、阿司匹林2组(缬沙坦+阿司匹林100 mg,睡前顿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血中NO含量;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 ①血压变化:3组EH患者经4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较治疗前有较大下降(P<0.01),治疗前后心率的变化差别不显著(P>0.05)阿司匹林2组与其他三组相比降压幅度较大,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血浆NO及GMP-140的浓度变化:3组EH患者经4周治疗后,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阿司匹林1、2组,治疗后血浆GMP-140的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常规治疗GMP-140的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后,各组对老年EH患者降压幅度及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缬沙坦;阿司匹林;高血压;一氧化氮;血小板功能

缬沙坦(Va1sartan)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多项研究表明AngII受体拮抗剂除良好的降压作用外,还有多种心血管保护功能[1-2]。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本研究通过缬沙坦联合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及血小板功能影响来探讨临床使用合理用药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未经正规治疗的老年EH患者4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61~81岁,平均(71.5±9.8)岁。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缬沙坦80~160 mg)、阿司匹林1组(缬沙坦+阿司匹林100 mg,早晨顿服)阿司匹林2组(缬沙坦+阿司匹林100 mg,睡前顿服)。全部患者均经详细的临床、血生化、B超、X线、心电图等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肝肾疾病,各组在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治疗前1周,每天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记测右上臂血压3次,取其均值为偶测血压值,将连续7 d的偶测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前基础血压;治疗结束后7 d的偶测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标本采集所有受试者试验前2周内未服降压药及对血小板功能、纤溶活性有影响的药物。采血前12 h禁食、烟、酒、茶、咖啡等。于清晨休息15 min后采肘静脉血,按药盒说明书处理。

1.2.2 给药方法:常规治疗组(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160 mg)、阿司匹林1组(缬沙坦+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 mg,早晨顿服)、阿司匹林2组(缬沙坦+阿司匹林100 mg,睡前顿服),治疗期间给患者服用缬沙坦80 mg,1次/天,早餐前0.5 h口服,如果1周后血压仍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将剂量增至160 mg/d,治疗期间,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不变。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并维持服药,疗程4周。

1.2.3 标本收集及检测方法:采血前12 h禁食、烟、酒、茶、咖啡等。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于清晨休息15 min后采肘静脉血,按药盒说明书处理。血清中NO含量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血浆血小板GMP-140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均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血压变化

3组EH患者经4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较治疗前有较大下降(P<0.01),治疗前后心率的变化差别不显著(P>0.05)阿司匹林2组与其他三组相比降压幅度较大,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缬沙坦治疗4周前后血压与心率

2.2 血浆NO及GMP-140的浓度变化

3组EH患者经4周治疗后,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阿司匹林1、2组,治疗后血浆GMP-140的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常规治疗GMP-140的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血浆NO及GMP-140的浓度变化

3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3],同时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的激活、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发生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血栓形成的启动因素。高血压患者是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的高危人群,进来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在血小板活化[4-5]。我国高血压人群ICVD发病率较血压正常者高3~5倍。因此有效降压同时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可以有效地预防HE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GMP-140位于血小板内α颗粒膜上的糖蛋白。只有当血小板活化释放颗粒内容物时,才表达在活化血小板表面,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标志物。本研究显示,老年EH患者缬沙坦联合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后血中NO升高,GMP-140显著下降,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类似。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资料表明,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产生明显的降压效应[6],本研究显示,两组HE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同时心率无明显影响,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无论何时服用阿司匹林对HE患者无明显影响。老年EH患者缬沙坦联合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后降压幅度及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1] ONTARGET Investigators,Yusuf S,Teo KK,et al.Telmisartan, ramipril,or both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vascular events[J].N Engl J Med,2008,358:1547-1559.

[2] Geng DF,Jin DM,Wu W,et al.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for prevention of new-onset tpey 2 diabetes:a meta-analysis of 59,862 patients[J].Int J Cardiol,2012,155(2):236-242.

[3] Sunano S,Sekiguchi F.Endothelium–derived factors hypertensive blood vessels,especially nitric oxide and hypertension[J].Yakugaku Zasshi,2003,123(7):495-515.

[4] Okrucka A,Pechan J,Balazovjech I.The effect of short-term celiprotol therapy on platelet func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Cardiology,1993,82(2):399-404.

[5] Minuz P,Patrignani P,Gaino S,et al.Deteminants of platelet activation in huma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Hupertesion,2004,43(1): 64-70.

[6] Hermida RC,Ayala DE,Calvo C,et al.Asministration time-dependent effects of Aspirin on blood pressure in unter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J] Hypertension,2003,41(6):1259-1267.

R544.1

B

1671-8194(2014)19-0168-02

猜你喜欢
缬沙坦内皮阿司匹林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