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式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研究

2014-05-05 05:35张晓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心肺导师广场

张晓瑜 杨 峰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广场舞式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研究

张晓瑜 杨 峰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72)

目的 对我院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广场舞式的CPR专项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并且使其在脑海中形成持久有效的记忆。方法 全院医护人员通过分批分组分时段由讲师按照“广场舞”的方式进行CPR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进行考核调查。结果全院护理人员CPR徒手操作熟练程度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场舞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大规模CPR培训,值得向全民性推广实施。

培训模式;心肺复苏;效果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1960年Kouwenhoven医师所发明的闭胸式心肺按摩术。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正式建议医疗从业人员学习该项技术以便用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救治。时至今日,这项技术越来越成熟,且越来越普及。每隔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就会更新基础生命支持技术(BLS)并向全世界推广。而我院急诊科有幸在2012年成为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培训基地之一,本人也成为该项目的导师。培训过的学员包括院内外的医护人员、教师、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社工、学生等等,都取得了相当让人满意的效果。然而,各医院急诊科每年都要接受来自各个级别的急救技术考核,仅仅使用AHA的模式教学并不能完全应对更讲究细节的急救技术考核,且面对几天时间完成几百人的培训,需要更加快速有效的培训方法。因此创造了一种广场舞式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将急救中心视频与AHA的同步练习法结合起来用于大规模的医护人员培训,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此技术广泛的被应用与濒死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并成为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目前,CPR 培训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提高CPR培训效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我院尝试基于院内信息化教学平台与操作间的广阔空间开展CPR培训,以探索一种高效的,适用于全院医务人员乃至全民的CPR培训模式即广场舞式的培训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共621人,分为10个工作日进行,每批60~65人。其中医师246人,护士375人。培训导师均为本院已取得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发的导师证的医护人员,每次4名导师参与培训中。

1.2 使用设备

挪威Laerdal 公司的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安妮)8个,电视一台,DVD一台,麦克风一个。

1.3 方法

1.3.1 课前准备:将急救中心心肺复苏视频、操作流程及主客观评分表放在医院共享的文件中,全院发通知自行观看视频及学习操作流程,重点记忆流程中的对白。

1.3.2 培训步骤

在DVD上播放急救中心的视频,集体观看一遍。第二遍再次播放操作视频,但中途不断暂停,由导师提示操作要点。将学员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每组轮流由一位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时8位学员一起进行,由一名导师统一喊出步骤,根据导师所提示的步骤同步进行操作。类似于跳广场舞时由一人领舞,其他人在后面排队同步练习。在组内一名学员进行操作训练时,要求其他组员仔细观摩,在脑海中不断重复整个操作步骤。将眼和耳结合起来,加深记忆。而在操作过程中,每名导师分别指导两名学员,纠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手把手地教会操作方法。

1.3.3 培训后的巩固与考核

培训完成后开放操作室,循环播放操作视频,并将流程贴在操作室墙上,给予医护人员自行练习时间。并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各有两名导师在操作室进行指导。考核技术为成人双人心肺复苏术,双人配合,完成一遍后两人交换角色再操作一遍,以便熟悉每个角色的分工。考核使用带有电脑计分器的模拟人,可自动打印按压与通气合格次数,并给出客观得分。导师根据完成情况给予主观评分,两个分数相加即为个人得分(总分100分)。

2 结 果

见表1。

表1 医护人员双人法心肺复苏考核情况

医师的考试合格率为93.5%,护士的考试合格率为93.9%。剩余不及格的39人由导师进行二次培训并考核,二次考核合格率为100%。

3 讨 论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患者的有效方法[1]。研究发现约1/3 SCA发生在医院。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随时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患者心脏骤停,如果不定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更新相关知识,就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但面对医院庞大的医护人员团体,如没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则无法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且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然而,广场舞式的教学培训模式恰恰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广场舞式培训模式让学员跟着导师的节奏一步步的掌握CPR中的各个环节,它摈弃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视频指导自学(video-based self directedlearning,VSDL) 模式中的枯燥、被动接受、现炒现卖的考核弊端,以一种自由放松、主动接受、循序渐进的方式映入学员的脑海中,这样就可以在学员的脑海中形成持久性记忆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忘却,并能在一定程度保持CPR现场执行率,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小 结

广场舞式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加强了导师与学员间的互动,导师也可以设计不同的病例来引导学员,寓趣味于培训中,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急救技能水平乃至普及并提高全民的心肺复苏水平。

[1] Eisenberg MS,Mengert TJ.Cardiac resuscit ation[J] .N Engl J Med,2001,344(17):1304-1313.

R605.974

B

1671-8194(2014)19-0193-02

猜你喜欢
心肺导师广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布鲁塞尔大广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在广场上玩
V eraW an g
广场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