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的现状调查分析

2014-05-05 05:35欧阳江英陈小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人群社区统计学

欧阳江英* 陈小东 周 强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珠海 519000)

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的现状调查分析

欧阳江英* 陈小东 周 强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 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现状情况,为制定和建设更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制定脑卒中知晓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珠海市香洲区周边4个社区门诊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和需要紧急治疗处理认识不足,其知晓率与职业、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力度推进社区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有针对地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

脑卒中防治;高危人群;脑卒中知晓;健康教育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它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2008年4月29日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的结果,脑血管病位列城乡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占死亡总数的22.45%[2]。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有糖尿病患者近1亿、高血压患者2.2亿、血脂异常者2亿、超重和肥胖者2.4亿、吸烟者3.5亿,脑卒中高危人群数量惊人。因此,调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知晓”现状是开展和实施更为科学、有效防控工作模式的重要内容。为此,我科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珠海市香洲区周边4个社区门诊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知晓”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调查珠海市香洲区周边4个社区门诊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52例,其中男性214例(38.8%),女性338例(61.2%);年龄:40~50岁126例(22.8%),51~60岁208例(37.7%),60岁以上218例(39.5%),平均(57.75 9.4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24例(22.5%),中学278例(50.4%),小学110例(19.9%),文盲40例(7.2%);职业:农民72例(13.0%),工人288例(52.2%),教师16例(2.9%),干部96例(17.4%),经商80例(14.5%)。

表1 脑卒中知晓问卷调查情况

表2 各类人员“脑卒中知晓”调查统计

1.2 调查工具

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知晓”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和脑卒中常识两部分。脑卒中常识共10题:1~8题是对脑卒中的认识,9~10题是关于医疗行为和态度。每题答对计1分(共10分),1题中有数个小题的,其分数则做相应分解,得分8分者视为对脑卒中基本了解。

1.3 调查方法

采用答卷和提问方式,由作者本人及3例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当场独立完成,并现场收回,对文盲者,答卷则由调查者采取提问的方式协助完成。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2份,有效问卷552份,有效回收率9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卒中防治知晓现状情况,见表1。

2.2 影响“脑卒中知晓”的相关因素情况,见表2。

3 讨 论

3.1 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知晓”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类人员问卷对“脑卒中知晓”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水平高低可以决定人的行为,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可以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和复发。本调查中,对于脑卒中的认识中有75%的人不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于脑梗死的危险原因的认识方面有32%的人不了解高血压,44%的人不了解高血脂症,78%的人不了解吸烟、酗酒,80%的人不了解糖尿病,84%的人不了解心脏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说明脑卒中高危人群对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认识欠缺,同时对于这些高危因素可能引起的严重问题警惕性不足。对于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认识方面,有60%~80%的人不了解突然眩晕、呕吐、语言障碍、平衡障碍、视力下降等是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说明脑卒中高危人群对于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的进一步严重问题认识不足,防控意识薄弱。对于脑梗死治疗认识方面,86%的人不了解溶栓治疗。对于医疗行为和态度方面,有33%的人认为,如果突然出现肢体无力等脑卒中症状时采取的措施是找家里人去医院或商量后等几天再说,说明对于脑卒中疾病认识的意识非常薄弱,不知道其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对于自己已经处于生命危险这一紧急状态认识不足。因此,以上几点说明在脑卒中认识方面,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的知识普遍缺乏,包括可能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先兆症状,警惕性不足。同时也说明医疗宣传也有欠缺,脑卒中高危人群未对脑卒中的发生、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2 重视低职业、低文化程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此次调查中不同人群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可以认为各职业间、各文化程度间对脑卒中认识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此次调查以老年人居多有关,与性别无关(P>0.05)。 本次调查显示在不同职业人员中,农民对于“脑卒中知晓”认识水平最低,这与其文化环境、活动范围相对局限,接受疾病健康教育的机会相对少有关。不同的文化程度人员中,文盲低学历对于“脑卒中知晓”认识水平普遍相对较低,这与低文化素质、文盲有关,因为此类人员自身接触脑卒中知识相对少,同时与外界交流、就医条件有限,及对自身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认识不足,而且医疗宣传常以手册等文字书写,加大了他们的理解难度。因此重点加强这类人员的健康宣传和教育。

3.3 推进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举措:在社区门诊健康教育方式中可建立普通人群健康教育:通过媒体讲座、健康巡讲、老年大学、社区教育、机关教育、农村义诊等多形式、多途径做好科普宣传,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和脑卒中患者的防控意识,建立脑血管病患者联谊会[4]。广泛推开ABCDE防控策略(A:抗栓治疗;B:控制血压和体质量;C:降低胆固醇、戒烟、开展支架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D:控制糖尿病、膳食调整;E: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定期查体),及时干预、预防或缓解、制止脑卒中疾病的发展[5]。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关键还是对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建立一个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俱乐部,采取集中上课、分组活动、个别辅导、示范表演等方式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活动。该模式须有专业的健康教育专家参与实施,并且需要专门的组织与管理,通常是在社区、医院的组织下进行[6]。这样才能够实现高危人群之间以及医师与高危人群之间的充分交流。依托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疾病的最有效选择,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还要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逐步向个性化的方向拓展健康教育方式。

[1] 赵静,姜文浩,罗艳侠.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风险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B):1971-1973.

[2] 邵欣,李峥.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4-546.

[3] 袁栋才,扈晓霞,马炳生,等.脑卒中亲属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2):63-65.

[4] 刘力松,华扬,赵国光,等.发挥多学科优势建设脑卒中筛查及干预基地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32-234.

[5] 王陇德.脑卒中筛查与干预:一项重大的国民保健工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 (11):965-967.

[6] 陈园,张晓燕.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3):104-105.

R743.33

B

1671-8194(2014)19-0249-03

*通讯作者:E-mail:oyjy1975@163.com

猜你喜欢
人群社区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社区大作战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