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诊疗分析

2014-05-05 05:35张向辉李玉杰王克学杨再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抗焦虑瓣膜病焦虑症

张向辉 李玉杰 王克学 杨再珍

(郑州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3)

冠心病、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诊疗分析

张向辉 李玉杰 王克学 杨再珍

(郑州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 分析冠心病与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172例,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84例。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确诊并行抗焦虑治疗。结果 行抗焦虑治疗患者,围术期焦虑症状控制满意,术后6个月焦虑症基本痊愈;未行抗焦虑治疗的轻症患者,围术期焦虑症加重,术后6个月焦虑症无改善,未行抗焦虑治疗的中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持续加重,未行手术治疗,最终心脏功能失代偿死亡。结论 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的早期诊断、积极的药物、心理、手术的综合治疗,对于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焦虑症;围手术期

整理我院2005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和风湿性瓣膜病合并精神症状256例患者资料,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246例经围术期积极抗焦虑治疗并分别行手术治疗后,焦虑症状基本消失,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

冠心病组172例,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58.2±16.8)岁,确诊冠心病史3~26年,病变累及3支以上血管,均有心绞痛发作史,心绞痛分级Ⅱ~Ⅳ级(CCS分级),有心梗病史58例,146例并合并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或/和高脂血症,术前长期服用抗凝、降脂、控压、降糖药物治疗,均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瓣膜病组84例,男女比例1∶6,平均年龄(49.8±8.8)岁,患瓣膜病史6~23年,病变累及1~3个心脏瓣膜,术前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81例行瓣膜置换术治疗。

1.2 方法

256例患者均由神经内科医师以CCMD-3和ICD-10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后分级,并比较各组患者特点见表1。

依患者的病情,围术期增加抗焦虑治疗,其中246名患者分别予阿普唑仑片(1.2~2.4 mg/d,82例)或艾司唑仑片(2~6 mg/d,164例)抗焦虑治疗,并辅以心理疏导,而另外7例轻度焦虑症男性患者及3例中度焦虑症女性患者(均为瓣膜病)拒绝抗焦虑治疗。246例术前进行抗焦虑治疗患者,均顺利实施心脏手术,术后继续行抗焦虑治疗,于出院时再次进行HAMA评分并分级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合并焦虑症分级及特点

表2 246例抗焦虑治疗心脏病患者术后出院时情况

正规抗焦虑治疗的246例患者术后半年复查,经评分均显示焦虑症痊愈。7例单纯行心脏手术的男性患者,出院时经评分仍为轻度焦虑症,术后半年评分显示焦虑症未改善。3例未行抗焦虑治疗女性患者,围术期焦虑症加重,最终放弃手术治疗,出院时评分为重度焦虑症,出院后半年随访,均先后死于心功能衰竭。

2 结 果

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特点异同。冠心病组及瓣膜病组患者并发重度焦虑症分别为7%和16.7%;两组患者初中及以上学历分别为61.2%和11.9%;两组患者城镇人口分别占80.2%和6.0%,以上各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手术及抗焦虑症治疗后,出院时焦虑症治愈率分别为88.4%和81.1%,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焦虑障碍是综合医院最常见的以持续性或发作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常伴有程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头痛、头昏、心悸、胸闷、出汗和运动不安等躯体症状[1]。焦虑症患者遇到不良精神因素的影响、暗示等均可以引起焦虑,这是其共同的性格特征。心脏病合并焦虑症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患者对原发病治疗的依从性、预后、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2]。有文献资料指出,心脏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可高达45%左右[3]。在一些慢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面对治疗效果欠佳、治疗方案反复调整等情况,非常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对此类慢性心脏病的治疗及预后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4]。有报导提出: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由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引起,并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5]。其结果是促发或加重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6]。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城乡分布情况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重度焦虑症分别为7%和16.7%,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心血管病种不同且文化程度、生活环境、接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及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是低学历、农村瓣膜病患者并发重度焦虑症的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两组患者确诊合并焦虑症后,其中246例抗焦虑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改善心功能状态,且家属与患者交流,加强心理暗示,制造积极的、有利于治疗的诊疗氛围,使患者在围术期保持稳定的情绪及精神状态。而手术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使患者进一步树立信心,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两组中绝大部分[冠心病组88.4%(152/172)及瓣膜病组81.1%(60/74)]患者在出院时痊愈,其他患者也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痊愈。7例未行抗焦虑治疗的男性瓣膜病患者,术后仍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为轻度焦虑症,后接受抗焦虑治疗,术后9个月复查时痊愈;3例未行抗焦虑治疗的女性瓣膜病患者,无法完成术前准备而放弃手术治疗,经随访,均于半年内心力衰竭死亡。因此,对合并有焦虑症的心脏病患者,围术期正规抗焦虑治疗、辅以专业知识的讲解,对心脏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采取心理、生理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对于合并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7],心理支持干预治疗和躯体治疗同时进行,能够促进患者更加全面的身心康复[8],鼓励患者亲朋好友与患者开展有效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焦虑症患者的康复。成人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焦虑症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对冠心病、瓣膜病患者入院后进行HAMA评分,明确是否合并焦虑症,并根据合并焦虑症患者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对缓解围术期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9]。由此可见,在普及基本的医学知识,配合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抗焦虑药物,并进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是心脏外科医师今后面对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患者时,需要掌握的能力。

[1] 韩春美.神经精神病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88-124.

[2] 胡大一,刘春萍.焦虑抑郁障碍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医刊,2006, 41(3):53-54.

[3] 徐桂娟.心血管疾病与抑郁障碍:共病概念引出的新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46-147.

[4] 张瑞岭,李福民,许志亮.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3):139.

[5] 陈银娣,周天骍,施慎逊,等.老年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7-19.

[6] Ingram S,Maher V,Bennett K,et al.The 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on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atients[J].Resus-citation,2006,71(1):89-96.

[7] Smith GD,Ben-Shlomo Y.Cortisol,testosterone,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Circulation,2005,112(3):332-340.

[8] 郝芳,毛家亮.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6,12(20):1252-1254.

[9] 张向辉,张振,刘晓萍,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焦虑症56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59-60.

R541.4

B

1671-8194(2014)19-0262-02

猜你喜欢
抗焦虑瓣膜病焦虑症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逍遥散对卵巢切除联合慢性应激大鼠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基于小鼠焦虑模型研究黄连阿胶汤中鸡子黄的配伍作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