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2014-05-05 05:35高建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摘除术乳化青光眼

高建萍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高建萍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显著改善患者视力,相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青光眼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具有致盲可能的眼科疾病之一,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上通常实施滤过手术进行治疗,而在青光眼患者实施滤过手术后会出现晶状体混浊,患眼瞳孔的弹性降低、眼球结构出现改变,进一步手术空间缩小,且容易发生虹膜后粘连等并发症,甚至形成白内障等较严重的继发性疾病[1]。而此时实施白内障治疗需要考虑对原滤过手术中滤过泡的保护,这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以作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共有31例患者,其中包括19例男性患者与1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低为49岁,最高位81岁,平均为(63.82±7.59)岁,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879± 763)×106个/mm³;对照组中共有31例患者,其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与11例女性患者,年龄最低为53岁、最高位76岁,平均为(64.57± 6.81)岁,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853±781)×106个/mm³。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青光眼,经过滤手术治疗后并发有白内障,晶状体硬度LOCSⅢ分级为NⅢ~Ⅳ级;排除其他眼病疾病导致视力下降患者,眼病占位性病变或恶性肿瘤患者,无法配合手术治疗患者等[2]。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术前常规散瞳、表面麻醉,10点钟方向开睑,在透明角膜上使用隧道刀做切口进入前房,并在2点钟方向穿刺角膜缘作为患侧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到前房内,环形连续撕囊后以水将其分离,使用超声乳化仪将晶状体核震碎并吸出,清除皮质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中,检查无漏水且切口自闭后不予以缝合。

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前常规散瞳、表面麻醉,开睑做直线型巩膜隧道切口,在角膜缘后方2 mm直到其内侧1 mm,注入粘弹剂、撕囊、分离晶体核等操作同实验组,晶体核分离后使用圆匙将其脱出,抽净皮质后将人工晶状体常规植入,将前方粘弹剂抽吸干净后自闭切口、无需缝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对比术前观察其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视力改善情况分为以下3级,视力低于0.3、视力在0.3~1.0、视力不低于1.0,其中视力改善有效率为不低于0.2的病例数所占百分比[3]。

1.4 数据处理

对两组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对比(,106个/mm³)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对比(,106个/mm³)

注:#P<0.05,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病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1 1879±763 1796±725#对照组 31 1853±781 1628±694

3 讨 论

青光眼是老年患者临床上常见眼科疾病,主要引起患者视力的严重降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生活上的不便,其生活质量与机体健康受到严重冲击。临床上对青光眼患者主要实施手术治疗以改善其视力情况,但术后常会诱发白内障而需要做进一步的治疗。

青光眼手术引起眼球结构发生改变,实施白内障摘除术时通常操作空间小,且经历过手术治疗的患眼对于再次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容易增加对患眼的创伤,角膜内皮屏障在术中容易受到破坏而导致角膜水肿,角膜水化导致房水溢入到角膜基质中,进而导致对最贴近房水位于角膜最内层的内皮细胞造成不可逆性损伤,而此类细胞是非再生细胞,受损后对视力影响较大,故患者术后患眼视力恢复能力不理想,治疗效果较差[4]。

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单,手术需时较短,对虹膜的伤害较轻,术后视力容易恢复且恢复较快,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获得医患双方的一致认可。但对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病例而言,因该类患者的晶状体体积通常较大而硬度亦较高,实施超声乳化治疗时需要将超声能量提高以有效的震碎白内障,但能量提高后容易使角膜的内皮细胞或相关组织被灼伤,这也是临床上选择该术式的主要顾虑。随着临床上相关超声乳化相关设备与仪器的完善与更新,新型的扭动超声及冷超声等乳化设备能够进一步对超声能量进行更为完善的控制,使其能量利用率更高,对白内障震碎效果更为理想,且减少对于相关组织的伤害,因此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治疗中。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显著改善患者视力,相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1] 申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12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8):43.

[2] 李盈龙,彭小宁,蔡芳,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2010,5(4):146-148.

[3] 李耀庭,黎小妮,沙亚飞,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2(9):219.

[4] 徐丽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47-348.

R775;R776.1

B

1671-8194(2014)19-0298-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乳化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电子喉镜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