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2014-05-05 05:35黄绮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压豆胃肠功能耳穴

黄绮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佛山 528247)

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黄绮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佛山 528247)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因各种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0例,行宫外孕切除术者30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者4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者7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70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8岁,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B组(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患者肠鸣间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腹胀发生率也高于试验组。两组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术后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妇科腹腔镜术术后;胃肠功能

为解决术后胃肠功能的问题,临床上常用开塞露进行肛注,或用新斯的明进行肌内注射。我院选用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来解决妇科腹腔镜术术后胃肠功能的问题,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3年1~12月,选取因各种妇科疾病接受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醉下行妇科腹腔手术的患者共170例,年龄20~61岁,其中行子宫全切除术者共30例,行宫外孕切除术者共30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者共40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者共70例,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B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术前心电图大致正常。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前一日晚进低渣易消化的食物,禁忌牛奶、豆类和高纤维饮食,术前8 h禁食,4 h禁饮。术后常规按妇科术后护理常规,待麻醉作用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后,酌情早期活动,术后6 h在床上伸屈腿,8 h床上翻身,12~24 h后及术1日晨起协助下床活动。术后提倡早进食,在排气之前根据食欲情况及有无恶心哎吐现象给低糖、代能量、不产气饮食,以米汤为主,排气后进半流质,同时给心里安慰以消除其紧张焦虑积极配全治疗。

1.3 A组(试验组)经电子穴位测定仪选穴后,将中药王不留行颗粒贴压于左耳穴下(大肠穴、小肠穴、脾、脑干、皮质下),每隔30 min,轻轻按压一次,每次按压5 min,除外睡眠时,直到排气。手术后6 h,开始使用该种方法。使用时用75%酒精对耳穴局部进行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7 cm×0.7 cm大小的胶布块中央,然后在相应的耳穴上进行贴敷并按压。刺激耳穴时,患者可有局部疼痛、胀痛、发热、酸麻等感觉,即为得气。每隔5~10 min应进行1次按压,反复进行4~7次,每个穴位按压约1 min(100次左右),直至患者出现首次自行排气、排便为止。一般而言,在8 h以内排气为最佳。穴位贴敷采用中药(大黄、木香、桃仁、牵牛子、赤芍、冰片等调制成)穴位敷贴(贴在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等穴位,双手同时按压3~5 min,每日3次)。B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视腹胀情况采用肛门排气、中药灌肠及用胃肠减压等方法。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有无腹胀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比较。

1.5 腹胀评定标准:①无腹胀:术后患者在出现肛门排气前,无腹胀感;②轻微腹胀:术后患者在出现肛门排气前,主诉有轻微腹胀感,但切口无胀痛;③中度腹胀:患者腹部稍显膨隆,主诉切口胀痛,但可以忍受;④重度腹胀:患者腹部膨隆,伤口有明显胀痛感,烦躁不安,可发生呼吸困难等。

1.6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处理,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肠鸣音恢复时间(h)、排便时间(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比较(h)

2.2 试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45.0%,对照组为88.0%,可看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腹胀评定标准

3 讨 论

3.1 近年来,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腹腔镜在临床上应用普遍,在妇科应用尤其广泛。该术式优点颇多,但术后易出现腹胀,患者早期进食困难,胃肠功能恢复受到影响,严重者可因膈肌上升和运动受限而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液的回流受阻,使切口疼痛加重,并可诱发切口裂开,应及早预防[1,2]。术后由于腹膜刺激、术中操作对胃肠牵拉、术后腹腔内少量渗血渗液及手术本身的创伤、水电解质失衡等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3,4]。

手术大多是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醉下进行的,由于CO2及药物的麻醉作用,胃肠功能可出现紊乱,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术后6~8 h,麻醉作用逐渐消失,胃肠蠕动功能慢慢恢复,术后48~72 h,肠道蠕动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患者出现排气、排便[5]。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来自腰交感神经节及胸交感神经节,而副交感神经来自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及骶2~4发出的副交感神经[6]。由于创伤,行子宫切除等大手术后,患者易患ACPO(急性假性结肠梗阻),可能是由于:来自脊髓骶椎2、3、4段的副交感神经在盆底走行,与宫颈、阴道及阔韧带非常接近,极易在妇科手术时受到损伤,使副交感神经的传出受阻,结肠受到抑制[7]。患者若术后数天无法自主进行肛门排气,则会导致腹胀,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影响康复。

3.2 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肠麻痹、肠功能障碍,其主要病因为:气机运行失常、升降功能失调、腑气下行失常。而人的耳部存在反射区,可与人体全部器官一一对应,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器官相联系。若对这些反射区进行刺激、按压,能够对相应器官产生治疗作用,使患者易于接受,达到促进肠蠕动、早通气、早进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8]。上巨虚是大肠经之下合穴,“合治内腑”,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具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功能,所以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可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而传导功能自可复常[9,10]。

3.3 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术后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此方法安全,经济有利于推广。

[1] 鲁秀茹,刘会英,朱颖.腹腔镜术后腹胀原因分析[J].现代护理, 2006,12(8):717-718

[2] 夏华安,黄美凌,陈丽萍,等.促进妇科手术后肛门排气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09,12(16):63.

[3] 所广军,赵中辛.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分析[J].腹部外科,2004,17(3):177-178.

[4] 刘宪,刘波涛.四磨汤口服液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6(3):126.

[5] 熊军,王晓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全切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1):58-59.

[6]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科疾病名称规范研究组.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规范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56-57.

[7] 于普林,李增金.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学特点的初步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2):132-134.

[8] 张丽红,曹春玲,李井柱,等.耳穴贴压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4):339-341.

[9] 黄小凤,陈宝红,陈丽云.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10-111.

[10] 张晓雪.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中药贴敷对妇科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27-28.

R259

B

1671-8194(2014)19-0331-02

猜你喜欢
压豆胃肠功能耳穴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