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讨互动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4-05-05 05:35张艳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情况免疫学研讨

张艳平 丁 矢 杨 杰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湖南 常德 415100)

自主研讨互动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艳平 丁 矢 杨 杰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湖南 常德 415100)

目的 探讨自主研讨互动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两个班级共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班级为研究组(48名学生),另外一个班级为对照组(44名学生)。学期末通过自制的 “教学情况调查量表”、“学生能力影响”的评定,以及“理论及实践考核” 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结果 研究组对教学内容满意度95.83%,教学形式满意度97.92%;研究组学生中专业知识能力提高者34例(70.83%),科研能力提高者38例(79.17%),协作能力提高者32例(66.67%),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者35例(72.9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考核后,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评价(43.8±6.2)分,实践能力考核评价(40.2±5.0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自主研讨互动法,可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各项能力及成绩,教学效果较好。

自主研讨互动;免疫学;教学;效果

医学免疫学属于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抽象,且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以及前言学科的特点[1],而成为医学生中历届反应较难学的课程,我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中亦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医学免疫学多存在畏难情绪,且较难产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故而教学效果较难提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医学免疫学教师面临的难题。

本教研室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2012年引入自主研讨互动教学法于医学免疫学教学之中,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两个班级共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分组

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班级为研究组(48名学生),即:在教学中引入自主研讨互动教学法;另外一个班级为对照组(44名学生),即:在教学中沿用原有教学模式。

1.3 研究方法

对上述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免疫学实践教学中分别予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学期末进行教学成果评定。

1.4 自主研讨互动教学方法[3-4]

由教师在进行理论授课时,提出诸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一些发病机制与免疫相关的疾患,要求学生选择出有兴趣的疾病,利用课余时间参阅图书馆以及网络上的相关文献与内容,对选择的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情况进行了解,以综述论文的形式上交作业,并计入结业成绩,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每组人数不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查找以及综述书写,同时由各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备课,准备幻灯片,汇报学习成果,讲课后可针对这一疾病进行5~10分组的提问与讨论时间,而后由学生评委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打分,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幻灯片制作,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与点评,解疑答惑,每位同学写出自主研讨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1.5 观察指标

在学期末,对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自制“教学情况调查量表”、“学生能力影响”的评定,以及“理论及实践考核”,其中教学情况调查量表主要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依次评定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三类;学生能力影响量表主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科研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理论及实践考核则主要由免疫学教研室组织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每项50分,共100分,实践考核由三名经验丰富的免疫学教师进行考核。

1.6 统计学措施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设定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两组比较,研究组教学情况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教学情况调查分析(n/%)

2.2 两组学生能力变化分析

两组比较,研究组学生各项能力提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各项能力变化分析[n(%)]

2.3 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比较

两组比较,研究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比较(分)

3 讨 论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提伦体系,其各个知识点之间密切相关,现有教材则多独立成章,很多内容在前面讲解时由于涉及到后面的内容,故而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故而我教研室在医学免疫学开始讲解之初,即重视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大概情况以及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于医学免疫学形成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而在后期各个章节讲解过程中,围绕免疫应答这一主脉络,展开横向与纵向联系,便于立体呈现整个知识结构,同时根据培养学生的需要,将其与不同学科相结合,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免疫学与疾病相关联,更多的联系临床实践,将临床知识渗透到教学之中,采用研讨互动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基础与临床的切入点,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以问题形式提出,而不直接向学生解惑,注重启发与领悟,如在讲授补体系统前可向学生提出与实践相关的问题-“为什么血型不同会发生输血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主动学习从而获得答案,学生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或答案,提高其专业知识能力。

有鉴于此,自2012年引入自主研讨互动教学法于医学免疫学教学以来,结果证实,该模式可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各项能力及成绩,教学效果较好。

[1] 官杰,罗晓庆,王慧,等.免疫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178-120.

[2] 刘菁,徐雅娟,袁桂峰.探索、改革与创新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25):282-284.

[3] 陈宏远,黄雯,马伟峰,等.基于兴趣为先导的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1(3):258-260.

[4] 王莉,郭玲,赵婷婷,等.医学免疫学教中的换位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2):141-142.

R4

B

1671-8194(2014)19-0395-02

猜你喜欢
教学情况免疫学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培养学生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高校沙盘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