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的波动理论到人体波动科学*

2014-05-06 06:27刘德麟孙宝君耿直
自然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医学生理学病理学

刘德麟 孙宝君 耿直

①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②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北京 100853;③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409006、30973976)资助

从藏的波动理论到人体波动科学*

刘德麟①孙宝君②耿直③

①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②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北京 100853;③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409006、30973976)资助

藏的波动理论;人体波动科学;波动生理学;波动病理学;波动药理学

视角决定所见。对于人类生命活动,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所见。人类生命活动是如此复杂,只有更多视角的所见才能获得其更完整的拼图。藏的波动理论,是一种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人类生命活动,又是一种景象:人体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网络波动。

波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如何把握人体生命活动的波动?藏的波动理论,给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藏的波动来分类与理解人体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网络波动。

藏的波动理论,是在对古典中医学的长年沉思中,是在对古典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反复比较中,是在对藏的生理波动实验结果的理解触发中,逐渐形成的。该理论将古典中医学统一于藏的波动。由此,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的科学境界——人体波动科学,包括波动生理学、波动病理学和波动药理学。任何一门科学的生长,都首先决定于其内在的生机。藏的波动理论就是古典中医学深处内在生机的释放。

1 藏的波动理论

藏的波动理论,将古典中医学的全部内容,都归结于藏的波动,要点如下:

(1) 藏 按古典中医学,人类生命活动,分别出于12藏: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和膀胱。

(2) 波动 各藏的活动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升降起伏,随时波动。

(3) 动力 藏的波动有其动力。各藏波动的动力,有内源性的,也有外源性的。内源性动力,主要有性别、禀赋、岁数、情志、五用(用精、用气、用神、用情、用体)。外源性动力,主要有天文、地理、万物、饮食、社会(人事)。

(4) 周期 藏的波动动力有周期性的,有非周期性的。周期性动力产生周期性波动,非周期性动力产生非周期性波动。

(5) 对立 各藏的波动有对立性:一是各藏内部的波动对立,一是各藏之间的波动对立。其规律为:阴阳升降,五行高下。

(6) 统一 各藏的波动有统一性:一是各藏内部的波动统一,一是各藏之间的波动统一。其规律为:阴阳相应,五行相生。

(7) 微形 藏的波动表现为人体形态的变化。人体形态变化是从极微小的变化开始,由极微小的形态累积而成为显著的变化,即从微到形。

(8) 常变 藏的波动,有其常数。高于常数,为有余,为实;低于常数,为不足,为虚。虚实都是异常。常数波动为生理性波动,异常波动则为病理性波动。

(9) 过程 藏的波动,都有其动力,有其表现(微形)。动力和表现,是藏的波动分析的事实依据。

(10) 合分 藏的波动在任一个体任一瞬间,都是内源外源波动对立统一过程的合成,也都可以从内源外源波动对立统一过程来分析。

(11) 调节 从藏的波动治病与治未病都是对藏的波动的调节。

(12) 本标 藏的波动分析或者是从本求标,或者是从标求本。所谓本标,因者为本,应者为标。以动力与波动而言,动力为本,波动为标。以波动与结果而言,波动为本,结果为标。以微形而言,微为本,形为标。以传递而言,来者为本,至者为标。以常变而言,常者为本,变者为标。以合分而言,分者为本,合者为标。以调节而言,藏的波动为本,藏的波动调节为标;调节方法为本,调节反应为标。

(13) 科学 从藏的波动来分类与理解人体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网络波动,就可以将古典中医学转化为一门新的科学——人体波动科学,包括波动生理学、波动病理学、波动药理学。

2 藏的波动模型

从古典中医学的理论中,可以提取到各种各样的藏的波动与藏的波动调节模型。这些模型从动力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内源性波动模型和外源性波动模型。从周期分,也可以分两大类:周期性波动模型和非周期性波动模型。从常变分,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理性波动模型和病理性波动模型。

从藏的波动刻画中药方剂作用的模型,为藏的波动药理模型。藏的波动药理模型属于藏的波动调节模型。

藏的波动与波动药理模型,是波动生理学、波动病理学和波动药理学的始发点。

3 波动生理学

波动生理学的生长路线是:藏的生理波动模型—藏的生理波动实验—藏的生理波动分类—藏的生理波动规律—藏的生理波动原理—波动生理学。下面用一个实例,对这条路线进行具体说明。

(1) 藏的生理波动模型

一般路线是首先选择藏的生理波动模型。在这个实例中,使用的藏的生理波动模型是藏的夜昼阴阳波动。用这个模型实验,在一天之内,就可以观测到确切无疑的波动。这个模型是从以下理论中提取: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从上引论述,得到下表(表1)。

表1 藏的夜昼阴阳波动

(2) 藏的生理波动实验

一般路线是依据藏的生理波动模型,进行藏的生理波动实验。实验检测内容不是单一指标,而是同时检测多指标(指标群)的波动。

在这个实例中,根据上述藏的夜昼阴阳波动模型(表1),选择了两个实验时点:夜2时,昼10时(表2)。

表2 藏的夜昼阴阳波动实验时点选择

选择这两个时点,可以兼顾饮食和阴阳两个方面。饮食方面:夜2时距离晚餐时间(下午6时)有8 h。到昼10时之前不进食,也不会感到特别饥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饮食因素对血液指标波动的影响。阴阳方面:夜2时阴藏的波动接近最高点,阳藏的波动接近最低点;昼10时阳藏的波动接近最高点,阴藏的波动接近最低点。

在这2个时点对32名男性健康青年安静状态下外周血液64项指标进行检测。

表3 32人64项指标夜昼变化

续表

结果在所检测的64项指标中,有45项(70%以上)夜昼升降显著(表3)。

表3中,升降显著的标准是:用两种统计方法检验结果P值均<0.05。升降极其显著的标准是用两种统计方法检验结果P值均为0.000。两种统计方法是成对样本t检验与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3) 藏的生理波动分类

一般路线是,依据藏的生理波动模型,将检验指标的生理波动分类于藏的生理波动。

在这个实例中,45项外周血液指标夜昼升降显著的波动,依据藏的夜昼阴阳波动模型(表1)和实验时点选择(表2),分类为心肾的波动(表4)。

表4 外周血液45项指标夜昼波动的藏的波动分类

(4) 藏的生理波动规律

一般路线是,从检验指标生理波动的藏的生理波动分类,得到藏的生理波动规律。

在这个实例中,从检验指标生理波动的藏的生理波动分类,得到藏的生理波动规律是:各藏指标波动之间,存在同步-反向性和波动-功能一致性。

① 同步-反向性

同步 对于一藏的波动,同时有多项外周血液指标同向波动与之相应(表4)。

反向 肾心两藏的夜昼波动阴阳对立;与之相应,外周血液指标的夜昼波动也分为2个方向,方向相反(表4)。

② 波动-功能一致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已知功能一致的指标,波动同步,分类属于同一藏。已知功能对立的指标,波动反向,分类属于相反的两藏(表3,表5,图1~图5)。由此得到一个法则:各藏波动指标的波动方向与功能之间存在一致性。

(5) 藏的生理波动指标数值的个体差异性

在图1~图5中,每一条斜线表示同一个人同一个指标同一日夜昼测定值的升降波动。这些斜线在同一图中,虽然方向相似,但是并不互相重叠,这表示每一个人的藏的生理指标波动数值具有个体的差异。

图1 血清甲状腺素

图2 血清促甲状腺素

图3 TXB2/6-Keto-PGF1α

图4 6-Keto-PGF1α

图5 ET-1/6-Keto-PGF1α

(6) 藏的生理波动指标常数

在图1、图2和图4中,两条水平线表示现在规定的临床检验的正常值区间,斜线表示藏的波动实验测得值。虽然检测对象都是健康青年,但是斜线并不都在两条水平线区间之内。这表示,现在规定的临床检验正常值的区间并不能就作为藏的生理波动指标常数,藏的生理波动指标常数需要重新测定。藏的生理波动指标常数的测定,其本身就是人体波动科学创造的第一步。

(7) 藏的生理波动原理

一般路线是,从检验指标生理波动的藏的生理波动分类,得到藏的生理波动规律,再从藏的生理波动规律,探索藏的生理波动原理。

在这个实例中,所要探求的藏的生理波动原理就是:外周血液指标波动(表3)分别是如何产生的?各有何生理学意义? 外周血液指标波动的同步性(表3和表4)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生理学意义?在功能上有何一致性?外周血液指标波动的反向性(表3和表4)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生理学意义?在功能上有何对立性?

表5 外周血液指标波动功能的一致性

通过实验,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必然会获得生理学的重要发现。

(8) 波动生理学

一般路线是从检验指标生理波动的藏的生理波动分类,得到藏的生理波动规律,再从藏的生理波动规律,探索藏的生理波动原理,其结果就构成波动生理学。波动生理学是从藏的波动出发,分类与理解人体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网络生理波动。

这个实例,仅仅是波动生理学生长路线的探索和说明。真正的波动生理学研究,将是巨大的系统的科学工程。然而,仅从这个实例就足以想见:由那样的科学工程造成的波动生理学,以及由波动生理学进而产生的波动病理学、波动药理学,将是多么丰富多彩的前所未有的科学境界!

4 波动病理学

以波动生理学为基础,从藏的病理波动模型出发,就可以将古典中医学的病理学转化为波动病理学。波动病理学是从藏的波动出发,分类与理解人体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网络病理波动。

5 波动药理学

以波动生理学和波动病理学为基础,从藏的波动药理模型出发,就可以将古典中医学的中药药性学和中药方剂学转化为波动药理学。波动药理学是从藏的波动出发,分类与理解中药分子方剂[5]对人体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网络波动的调节作用。中药药性学和中药方剂学的内容包括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升降浮沉、四时七情、七方十剂、古今验方。

6 人体波动科学的结构层次

综上所述,得到人体波动科学的结构层次如图6。其结构分为3层(1~3),每层有5阶[(1)~(5)],总共3层15阶。上述结构中,规律与原理都是对波动的理解,只是层阶不同。

图6 人体波动科学的结构层次

7 人体波动科学的工程—创造

从藏的波动理论到人体波动科学,有4个环节:理论—路线—工程—创造。上文已经阐述了理论—路线,以下的工作就是工程—创造。工程包括多种藏的波动模型的、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网络波动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的实验。

无疑,这是一个大的科学工程。即以波动生理学而言,在上文实例中,只用了一种藏的生理波动模型,只是在一个地点一个季节的一天中一个性别、一个年龄段、一小组人在安静状态下外周血液的一部分指标的观察,而且还没有进入波动原理的研究。波动生理学的系统研究,则将用到各种藏的生理波动模型,用到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不同天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组人不同状态下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观察,更要深入到网络波动原理的探索。工程之广阔,工程之深远,可想而知。不仅如此,而且在波动生理学基础上,还有波动病理学,波动药理学,工程更为广阔,更为深远。

然而,工程愈是广阔,愈是深远,通过这样的科学工程创造的人体波动科学,意义也就愈是广阔,愈是深远。这个科学工程,不仅可以在生命科学创造新的境界,而且还可以刺激其他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因为有现代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持,这个工程-创造,虽然不乏挑战,却更是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8 结语

(1) 人体波动科学与古典中医学

如何使古典中医学转化为现代生命科学?藏的波动理论给出了一条路线:古典中医学→藏的波动与波动调节模型→人体多系统、多层次、多指标的网络波动与网络波动调节的分类与理解→人体波动科学。人体波动科学是古典中医学深处内在生机的释放。

(2) 人体波动科学与现代生命科学

现在的生命科学聚焦于生命的系统组织,未来的人体波动科学则聚焦于生命的网络波动。人体波动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新的境界。

(本文理论与路线由刘德麟完成,临床实验由孙宝君完成,统计分析与图由耿直完成。 )

(2013年12月27日收稿)■

[1] 刘德麟, 孙宝君, 耿直. 人体细胞-分子网络的波动——藏的波动 [J].自然杂志, 2011, 33(4): 216-221, 241.

[2] 刘德麟, 梁菊生, 康旭亮, 等. 中药分子方剂——医药科学的新生长点 [J]. 自然杂志, 2006, 28(6): 337-340.

From visceral fluctuation theory to science of human body fluctuation

LIU De-lin①, SUN Bao-jun②, GENG Zhi③
①Chief Physicia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②Chief Physician,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in South Building, Beijing 100853, China; ③Professor,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The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is determined by the perspective from which one makes the observation. More various perspectives of observation are necessary to get a more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life with overwhelmingly sophisticated content. Fluctuation theory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 is such a new perspective that from which the human activities could be perceived as a fluctuating network of multiple-systems, multiple-levels and multiple-criteria.

fluctuation theory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 science of fluctuation of human body, fluctuation physiology, fluctuation pathology, fluctuation pharmacology

(编辑:段艳芳)

10.3969/j.issn.0253-9608.2014.05.009

猜你喜欢
中医学生理学病理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