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4-05-07 08:05黄国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3期

黄国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用为贵。方法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用得好与用得不好之别。用得好即“适用”——适时、适度、适切。如此,教与学的效果就好,如顺水行舟,势如破竹,游刃有余,最终实现“不需教”而爱学、会学。

一、教学汉字有教学汉字的方法

教与学的科目(内容)不同,其方法也有差异,如,教学语文有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的方法是“多读多写”(这是统而言之),其不同的“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写话)和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又有差异,如,教学识字与写字又有别于教学其他方面(如口语交际)的方法。教学汉字又有别于教学其他文字的方法;我们中国人教学汉字又有别于外国人教学汉字的方法。教学汉语亦如是。

那么,我们教学汉字的方法有哪些?林林总总,如,“字族识字”“韵文识字”,这些是区域性研究成果;如,借助拼音,结合语境、结合实物、结合图片、结合“心理词典”、结合生活经验,这些是原则性方法;再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些是初期的“小儿科”方法。区域性研究成果,我没有研究,暂且不论。那些“原则性方法”也好,“‘小儿科方法”也好,在学习识字的初期可用也好用,但并不是本质的、会“自我生长”的方法,难以转化为“带得走的能力”——因为,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杖”——只解决读音问题(这并不否定拼音本身的价值),种种“结合”意义重大,既可解决音还可解决义和形,但不能一直“结合”下去。至于“小儿科”方法,更是非常局部非常暂时的,绝不能一直“加”下去、“减”下去、“换”下去。这些方法皆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那么,我们教学汉字最本质的、还会“自我生长”进而转化为“带得走的能力”的方法是什么呢?

二、汉字学作为教学汉字的本质方法

这个“本质方法”是汉字本身(汉字学)。汉字本身是学习汉字最好的老师,汉字本身是开启汉字宝库的“金钥匙”。

1.汉字学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大多数其构件是可以解释的、有意义的、可类推的。学习者一旦了解了汉字构件的“解释”“意义”以及“类推”规律,就“无师自通”了(汉字实为“师”)。换言之,教者要引导、帮助学习者发现、揭示汉字的“解释”“意义”以及“类推”规律——循其特点而教,终达“不需教”。如,教学“园”时,依其特点而教,即构件“囗”表其义,说明园是围起来的;构件“元”表其音,说明园的读音与“元”相关(学生也了解了这种特点——依其特点而学),那么,下次遇到圆、圈、围、固、国(國)、团(圑)时,就可以“自通”了。不仅如此,当遇到“因”时,自然产生疑惑——“因”与“囗”和“大”有什么关系?因疑而探究、因探究而发现、因发现而品味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如,教学“雀”,而推“雁、雄、雌、鹰、雎”的意思,疑“集、难”的意思;教学“谁”,而推“维、推、唯、惟”的读音。凡此循汉字学而教,学生就“无师自通”了。

2.汉字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汉字学作为一种学习汉字的本质方法,不仅适用于识字写字,而且在阅读教学中也大有作为。因为阅读教学要培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都离不开对作者用字(词)的品味,尤其是“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用得好不仅使人豁然开朗,而且余味悠长。如,某教师教学“姹紫嫣红”: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

生:颜色很多、很漂亮的意思。

师:同学们还学过哪些与姹紫嫣红意思相近的词?(学生举例: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很好!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替换姹紫嫣红,读一读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觉怎么样?(生:很好!)那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不用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之类的词,偏用姹紫嫣红呢?换一句话说,姹紫嫣红好在哪里?(板书:姹紫嫣红)同学们看黑板,仔细观察一下“姹”和“嫣”,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

生1:我发现“姹”和“嫣”都是形声字。

生2:并且都是“女”字旁,说明这两个字都跟“女子”有关。

(生笑)

师:你们从古人造字的方法来探讨字词的意思,很好!老师查过《汉语大字典》,印证了你的发现,请看,(幻灯片出示)姹,指美女,美少女。嫣,指长相美貌,笑容美好。这样,姹紫嫣红除了写出了花的颜色丰富外,还写了花的什么?(学生思考)

生3:写出了花的形状、姿态。

生4:还把花比喻成美少女。

生5:还把花盛开的样子比喻成美少女一样的笑容。

师:好一个姹紫嫣红,不仅写出了花的颜色丰富,还写出了花的形、花的态、花的笑貌,更赋予了作者对花像对美少女一样的情感。同学们把这种情感带进句子中,边朗读边想象,好好体会一下。(学生朗读)

师:把这个词摘抄在笔记本上,注意“嫣”的右边是“焉”,本义是一种鸟,“灬”是鸟爪。(学生摘抄)

3.汉字学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写作能力,得意得言。若有人问,以上引导学生琢磨推敲体味“姹紫嫣红”的表达效果,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我的回答是:既是阅读教学,也是习作教学,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相融相通、互益双赢的典型案例。

如何避免习作中的错别字,或即使学生已经写了错别字又如何自觉发现、主动纠正,也与汉字学运用密切相关。如,当学生把“大雁”的“雁”写错——把部件“隹”写成“住”或漏写了一个“亻”时,一经回忆起教师在教此字时所用的方法——了解“雁”各偏旁的意义(知会古人造字之用心)——就能自主订正了。“雁”在《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一课为“会写字”,学生在读准“雁”的读音的同时,又了解了雁是一种候鸟(或见过大雁迁徙或通过图片录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雁”的字形,并调动以往知识经验,很快就知道“隹”(已识字)表示雁是一种鸟,进而生发探究之欲——偏旁“厂”和“亻”表示什么意思呢?此时,作为教师就有两种基本取向,要么由学生自己去查阅工具书——探究而得;要么由教师直接讲解——授受而得。如,教师讲解“厂”(古字形 ■,像山之岩崖形,读hǎn)表大雁迁徙时留宿在岩崖下,“厂”兼表ɑn音;“亻”一说像大雁飞行时摆的“人”字形,一说古人认为大雁“知时,大夫以为挚,婚礼用之”,所以从“人”。如此“雁”字便“活”了起来——活在学生眼前,也活在学生心中。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如:

师: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雁”字?

生1:雁是“厂”加两个“亻”加一个“主”字多一横。

师: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雁,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雁是老鹰的“鹰”减去“广”字上的一点和下面的“鸟”字。

师:你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雁,很好!

好什么好,都三年级了,还这么“加一加”“减一减”——机械记忆——把如此有意味、有情趣的汉字拆成如此乏味死板的符号,还自以为得法——“很好”!我不知道,若几千年前造字的古人听到21世纪的今人这么教学“雁”会有何感想,会有什么感受。

4.汉字学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留给师生最大的自主空间,也是最具活力和挑战的课程内容。汉字学在这个内容领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编排了一个《走进汉字》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可谓“及时雨”,但只是“杯水车薪”。我认为,可以在学生认识1000个常用字之后,有计划地安排有关汉字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探索象形字(包括会意字、指事字)的奥秘,借助形声字识字,了解粗浅的转注和假借知识,了解汉字的演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简化)历史,阅读汉字的相关故事(包括古人用字典故),认识除《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之外的其他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汉典》(网络版),不仅可以增强识字兴趣、增长文化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提升素养。

5.运用汉字学当适时、适度、适切。

当然,作为“本质方法”的汉字学,也要用得适时、适度、适切,尤其不能把方法当作知识传授,更不能为方法而方法地生搬硬套。如,某教师上《识字2》(二年级上册)一课,教学“戏”和

“观”,以“戲”和“觀”(用幻灯片出示),讲解“戏”和“观”的构件意义,再讲解简化后的“又”(记号)。由于二年级小朋友“智力”不及,效果自然不佳。

三、汉字学作为知识和文化

除了方法外,汉字学还是博大精深的知识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语文教师对汉字学的了解非常之浅薄,甚至存在误解。由于教师的知识缺陷,造成运用意识薄弱和运用失当而被诟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补上汉字学一课,系统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汉字的构形理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免只懂小学生所懂,只像普通家长一样地教,更避免了“习以为常”。如某教师上《识字3》(二年级上册),指导学生识“民”:

师: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记住“民”?

生1:我用“报纸”的“纸”记……

师(粗野地打断):用“纸”能记吗?谁还有什么方法?

生2:我用“房子”的“房”……

师(再次野蛮地打断):用“房”能记吗?“睡眠”的“眠”学过吗?

生(齐):没有!

师:那就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吧。跟我书空,第一笔横折……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忠信)

师: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雁”字?

生1:雁是“厂”加两个“亻”加一个“主”字多一横。

师: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雁,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雁是老鹰的“鹰”减去“广”字上的一点和下面的“鸟”字。

师:你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雁,很好!

好什么好,都三年级了,还这么“加一加”“减一减”——机械记忆——把如此有意味、有情趣的汉字拆成如此乏味死板的符号,还自以为得法——“很好”!我不知道,若几千年前造字的古人听到21世纪的今人这么教学“雁”会有何感想,会有什么感受。

4.汉字学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留给师生最大的自主空间,也是最具活力和挑战的课程内容。汉字学在这个内容领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编排了一个《走进汉字》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可谓“及时雨”,但只是“杯水车薪”。我认为,可以在学生认识1000个常用字之后,有计划地安排有关汉字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探索象形字(包括会意字、指事字)的奥秘,借助形声字识字,了解粗浅的转注和假借知识,了解汉字的演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简化)历史,阅读汉字的相关故事(包括古人用字典故),认识除《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之外的其他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汉典》(网络版),不仅可以增强识字兴趣、增长文化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提升素养。

5.运用汉字学当适时、适度、适切。

当然,作为“本质方法”的汉字学,也要用得适时、适度、适切,尤其不能把方法当作知识传授,更不能为方法而方法地生搬硬套。如,某教师上《识字2》(二年级上册)一课,教学“戏”和

“观”,以“戲”和“觀”(用幻灯片出示),讲解“戏”和“观”的构件意义,再讲解简化后的“又”(记号)。由于二年级小朋友“智力”不及,效果自然不佳。

三、汉字学作为知识和文化

除了方法外,汉字学还是博大精深的知识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语文教师对汉字学的了解非常之浅薄,甚至存在误解。由于教师的知识缺陷,造成运用意识薄弱和运用失当而被诟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补上汉字学一课,系统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汉字的构形理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免只懂小学生所懂,只像普通家长一样地教,更避免了“习以为常”。如某教师上《识字3》(二年级上册),指导学生识“民”:

师: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记住“民”?

生1:我用“报纸”的“纸”记……

师(粗野地打断):用“纸”能记吗?谁还有什么方法?

生2:我用“房子”的“房”……

师(再次野蛮地打断):用“房”能记吗?“睡眠”的“眠”学过吗?

生(齐):没有!

师:那就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吧。跟我书空,第一笔横折……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忠信)

师: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雁”字?

生1:雁是“厂”加两个“亻”加一个“主”字多一横。

师: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雁,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雁是老鹰的“鹰”减去“广”字上的一点和下面的“鸟”字。

师:你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雁,很好!

好什么好,都三年级了,还这么“加一加”“减一减”——机械记忆——把如此有意味、有情趣的汉字拆成如此乏味死板的符号,还自以为得法——“很好”!我不知道,若几千年前造字的古人听到21世纪的今人这么教学“雁”会有何感想,会有什么感受。

4.汉字学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留给师生最大的自主空间,也是最具活力和挑战的课程内容。汉字学在这个内容领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编排了一个《走进汉字》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可谓“及时雨”,但只是“杯水车薪”。我认为,可以在学生认识1000个常用字之后,有计划地安排有关汉字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探索象形字(包括会意字、指事字)的奥秘,借助形声字识字,了解粗浅的转注和假借知识,了解汉字的演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简化)历史,阅读汉字的相关故事(包括古人用字典故),认识除《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之外的其他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汉典》(网络版),不仅可以增强识字兴趣、增长文化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提升素养。

5.运用汉字学当适时、适度、适切。

当然,作为“本质方法”的汉字学,也要用得适时、适度、适切,尤其不能把方法当作知识传授,更不能为方法而方法地生搬硬套。如,某教师上《识字2》(二年级上册)一课,教学“戏”和

“观”,以“戲”和“觀”(用幻灯片出示),讲解“戏”和“观”的构件意义,再讲解简化后的“又”(记号)。由于二年级小朋友“智力”不及,效果自然不佳。

三、汉字学作为知识和文化

除了方法外,汉字学还是博大精深的知识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语文教师对汉字学的了解非常之浅薄,甚至存在误解。由于教师的知识缺陷,造成运用意识薄弱和运用失当而被诟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补上汉字学一课,系统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汉字的构形理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免只懂小学生所懂,只像普通家长一样地教,更避免了“习以为常”。如某教师上《识字3》(二年级上册),指导学生识“民”:

师: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记住“民”?

生1:我用“报纸”的“纸”记……

师(粗野地打断):用“纸”能记吗?谁还有什么方法?

生2:我用“房子”的“房”……

师(再次野蛮地打断):用“房”能记吗?“睡眠”的“眠”学过吗?

生(齐):没有!

师:那就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吧。跟我书空,第一笔横折……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