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2014-05-09 18:56王桂玲
大陆桥视野·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

王桂玲

摘 要 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研究、艺术交流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档案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中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与传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艺术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保护社会文化记忆为己任的艺术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下就新疆艺术研究所的艺术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艺术档案资源,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生活在新疆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宝藏。几十年来,特别是在七部民族民间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过程中,新疆艺术研究所积累了包括录音、录像、照片、乐器、文字资料等大量艺术档案。这些档案是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申遗”工作的重要材料来源和保证。这一点从被誉为“丝路明珠”“中华瑰宝”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中得到了有力证明。20世纪40年代《十二木卡姆》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部分——“木凯迪满”部分只被极少数的几个艺人所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搜集、整理工作,及时把木卡姆大师吐尔地阿洪从南疆请到乌鲁木齐,用钢丝录音手段录制了他演唱的《十二木卡姆》。20世纪70年代迎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勃发生机之时,维吾尔族民间会演唱木卡姆的老艺人早已离开人世,这份珍贵的录音资料为关注、热爱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提供学习、研究的“真迹”。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功入选第三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木卡姆艺术的“申遗”成功是多方的努力的结果,也有艺术档案工作的强力支持。10分钟申报片有艺术档案提供的录像资料,“申遗”报告书也有艺术档案书写的浓墨重彩。

我国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在民间已流传近千年,《玛纳斯》的田野普查,资料收集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又根据收集资料,整理出版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柯尔克孜文本,目前已有英、俄、汉、土、日、哈等多种译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玛纳斯》面临传承的危机,一些重要史诗歌手相继去世,在世的著名歌手也年过古稀,传承形式非常严峻。以新疆“非遗”中心为基础组成的申遗专家组投入到《玛纳斯》抢救性保护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中。我所将多年来收集的艺术档案和在艺术科研领域取得的宝贵经验都融入到《玛纳斯》保护传承和申报上。2009年10月柯尔克孜《玛纳斯》也被入选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2005年《木卡姆艺术》申遗成功后,新疆“非遗”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自治区在2006年-2013年共举办了8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其中举办了2次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从而促使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踏上一个新台阶。摄影成果展中展出的近千幅珍贵照片、几百件乐器,各民族服饰及手工艺品等大都由我所艺术档案提供。那些源自民间的资料生动地诠释一个新鲜而极具价值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充分认识艺术档案价值,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归档工作

已经成为艺术档案的各民族民间的录音、录像资料,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档案人员要抓紧开展面临流失或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要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建立“人类活珍宝”制度的指导性意见》注重抢救珍贵的“活档案”尤其要重视对老艺人独特的表演技艺进行档案登记、数字化存录,建立专门数据库。用文字、影像来完整的记录传统民间文化项目的制作或表演的全过程,将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地、动态地、立体地保存下来,不能让其流失。对在保护和抢救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艺术档案人员一定要做到材料记录清晰,分类严格,按照图(图片)、文(文字)、声(声像)齐全的原则做好分类、整理、归档工作。目前,抢救“活档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因为,民间艺人有的年事已高,有的体弱多病,他们所掌握的一部分乐器、乐种、歌种、舞种,正随着农牧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丧失生存依托,处于后继无人的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口耳相传,人在艺在,人亡艺去的状况越来越严峻。

2007年,我所专家和专业人员赴阿克苏市抢救80多岁老艺人萨木萨克演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十二木卡姆》。他也是目前阿克苏地区发现的唯一能演唱《十二木卡姆》的艺人。我们用录音、录像、图片、文字等方式完整地记录了他演唱的全部内容,为今后《十二木卡姆》多版本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艺术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是普查,做好普查,摸清家底,才谈得上保护,抢救和保护才有针对性。要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定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在这项工作中会形成一系列的文字、表格、分布图、对这些第一手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核实并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的确定,进行分类保存。

近年来,新疆艺术研究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中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由我所专业人员和北京专家组成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数据库》普查组行程五千多公里对新疆南疆地区的18县市、乡镇的木卡姆传承人和班社进行普查。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方式全面记录了木卡姆传承人及班社进行了真实、系统、和全面记录。2011年,我所专业人员和北京专家一行9人的田野工作组行程6 000多公里,足迹遍布克州三县一市,对《玛纳斯》流布区域、生存环境、传承情况进行详细普查,用最先进的设备全面、立体地记录玛纳斯其演唱视频和录音,为《玛纳斯》今后的传承及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档案资料。

普查之后,艺术档案人员应严格按照《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对保护工程中工作形成的普查(调查)报告,普查工作总结,民间班社调查表,录音、录像、图片等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和归档,只有将普查、登记的结果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才能最终使我们真正拥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巨大的财产。

三、建立艺术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享

建立艺术档案资源数据库,是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推动艺术档案迈向现代化管理的核心。艺术档案资源数据库建立,能更好地保存一些濒临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保护几千年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最重要意义。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名录中,将音响档案归属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它命名为“世界的记忆”,目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水准上,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性保存,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够公平地享有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所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艺术档案资源共享方面做着不懈努力;对多年来积累的民族民间艺术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使原本面临消磁,老化的艺术档案资源得以永久保存。数字化的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不仅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国际信息接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从而实现艺术档案资源为社会共享。促进新疆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好艺术档案建设与管理,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艺术档案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保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毅.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艺术档案工作.档案与建设,2006,05.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