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各庄大桥维修与加固试验分析

2014-05-09 08:25胡爱敏
交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盖梁墩柱挠度

胡爱敏

(廊坊市交通勘察设计院 廊坊 065000)

史各庄桥建于1969年,桥梁全长522 m,采用37孔14.1 m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面全宽9 m(净7 m+2×1.0 m),上部由5片T梁组成,见图1。

图1 构造布置示意图(单位:c m)

该桥曾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震级7.8级)进行维修,G106线改线后,一直作为县乡道路桥梁使用。受多年重载交通作用和结构自身劣化影响,梁体出现变形、超限裂缝和支座活动不足等病害,已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需维修改造。经现场勘察,桥梁上下部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由于设计荷载情况不详,需对桥梁上、下部进行荷载试验,确定桥梁的荷载等级以及适宜的维修、加固方案。

1 旧桥结构情况

1.1 旧桥概况

上部结构为简支T梁结构,梁长14.06 m,计算跨径l0=1 370 c m,梁高h=85 c m,肋宽b=18 c m,翼板宽bf=158 c m,经采用回弹法鉴定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参照1973年汽车-15级标准图,该T梁跨中截面配筋为4Φ32+4Φ16,L/4截面配筋为2Φ22。T梁仅在端部设置2道横隔板,无中横隔板。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台基础,经回弹法鉴定盖梁混凝土C25、墩柱及桩基础C20。盖梁采用T型截面,端部高70 c m,跨中为75 c m,肋宽b=40 c m,翼板宽bf=90 c m,高hf=30 c m,跨中截面配筋为4Φ25,见图2。

图2 下部构造布置示意图(单位:c m)

1.2 桥梁病害

1.2.1 主梁裂缝

主梁侧面出现不规则裂缝,方向为竖向,初始最大缝宽为0.08 mm,大型车辆通过时,裂缝有所拓展,达到0.16 mm,根据规定[1]: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 mm,在允许范围之内。

1.2.2 梁端支座

该桥活动支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摆柱式支座,固定支座为油毛毡支座。固定支座处由于支座限制了主梁的水平位移,致使主梁下的盖梁出现剪切破损。

1.2.3 桥墩墩柱

该桥经历1976年唐山地震,各桥墩北侧在距地面90 c m位置出现横向剪切裂缝。

2 荷载试验

2.1 试验目的

根据该桥所在的重要区域位置、修建历史及工作特性,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静、动载试验,测定其在汽车-15级设计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体系的实际工作状态和性能,判定该桥对汽车15级的符合性,为桥梁维修加固提供可靠依据。

2.2 测试部位

(1)主梁正截面应变及挠度测试截面:4孔1~3号梁跨中。

(2)盖梁正截面应变及挠度测试截面:5个墩柱盖梁跨中及盖梁悬臂根部。

(3)墩柱沉降测试位置:4号和5号墩西侧墩柱。

2.3 加载车轴重、轴距

见表1。

表1 加载车特性表

2.4 加载工况

2.4.1 上部结构

主要布置在主梁跨中截面,分为3种工况。

工况1:单列偏载,顺桥向中轴在跨中。

工况2:双列偏载,顺桥向中轴在跨中。

工况3:双列对称,顺桥向中轴在跨中。

各种工况引起的各梁弯矩见表2。

表2 工况1~3引起的各梁弯矩 k N·m

2.4.2 下部结构

主要布置在盖梁跨中截面和墩顶截面,跨中截面分2种工况。

工况4:东风车单列偏载,东风车主轮位于盖梁跨中。

工况5:双列偏载,东风车内侧主轮位于盖梁跨中。

2种工况盖梁跨中截面弯矩值见表3。

表3 工况4~5盖梁弯矩 k N·m

盖梁墩柱顶截面跨中截面主要采用工况6,即单列偏载,桥中轴在支点。此时墩柱反力为294.72 k N,盖梁墩柱顶截面处负弯矩为96.56 k N·m。

2.4.3 墩柱反力

主要分为2种工况,除采用了工况6,还设置了工况7,布载特点是双列偏载,顺桥向中轴在支点。此时墩柱反力值为404.54 k N。在汽车-15级作用下,墩顶反力值为408.9 k N。

2.4.4 加载效率

经理论计算与实际加载计算,主梁跨中弯矩和挠度加载效率为1.21~1.31,墩柱反力加载效率为0.99。加载效率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2]。

3 测试结果及分析

3.1 主梁

各主梁在各种工况下的位移和应变情况见表4,表5。

表4 各工况下各梁位移 mm

由表4可见,双偏荷载下各梁的实测位移比较均匀且校验系数非常接近(在0.23~0.26之间),符合横向分布规律,说明主梁间有较大的横向刚度;各梁的实测位移远远小于理论计算值,最大校验系数为0.53,说明主梁结构仍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结构刚度满足设计要求且有较大储备。

表5 各工况下各梁应变校验系数

由表5可见,各主梁梁底测点应变的校验系数为0.27~0.63,说明主梁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次边梁(2号梁)较边梁和中梁承受较大的荷载,承载性能较弱。由应变与梁高的分布可知:截面沿肋高方向的混凝土应变基本属线弹性变化,且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实测中性轴位置比理论计算的中性轴低,说明主梁有较好的应力储备。

3.2 墩柱沉降

加载沉降观测数值见表6。

表6 桥墩墩柱沉降分析

墩柱最大沉降为0.32 mm和0.27 mm,卸载后残余沉降为0.145 mm,故在竖向力作用下,桩基长度满足要求。

3.3 盖梁

通过对盖梁单列及双列偏载试验,经计算得出盖梁跨中挠度,见表7。

表7 盖梁跨中挠度分析 mm

由表7可见,盖梁跨中挠度实测值远小于理论值。

盖梁跨中和悬臂根处应变测试结果见表8、表9。

表8 盖梁跨中应变

表9 盖梁悬臂根部应变

由表8,9可见,盖梁跨中和悬臂根部应变实测值远小于理论值。

同时动载试验表明,结构的自振频率为4.688 Hz,均大于规范(苏联CH-200)规定的梁式桥自振频率最低值3.33 Hz(注:我国规范无此规定,一般认为大于2.0 Hz即可)。桥梁计算理论频率为6.939,实测频率与理论频率之比为0.67,说明结构整体刚度一般。

3.4 试验结论

(1)各工况下的主梁应变及挠度校验系数均低于《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3]中规定的1.05的上限。说明桥梁结构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该桥构件刚度和强度有较大储备,满足汽-15级的要求。

(2)在汽-15级荷载作用下,桩基最大沉降0.32 mm,桩基入土深度满足要求。

(3)桥墩盖梁的应变及挠度校验系数均很低,故桥墩盖梁满足要求。

同时动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主梁间仅设端横隔梁,故桥梁的整体刚度较差。

4 加固维修方案确定与实施

依据检测报告并结合过去成熟的加固维修经验,针对桥梁所在地实际,确定桥梁的荷载等级为汽车-15级,并明确加固维修方案为:

(1)增加主梁整体刚度,主梁跨中增设一道横隔梁。

(2)更换主梁原有的摆柱式支座及油毛毡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

(3)对桥墩柱出现剪切破坏的进行桩柱穿裙加固,以加大抗剪截面。

(4)拆除桥面铺装、人行道及栏杆后,进行桥面铺装整合维修。

[1]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 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Z].北京:交通部公路科研所,1982.

猜你喜欢
盖梁墩柱挠度
大悬臂双柱预应力盖梁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装配式墩柱施工技术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桥梁40m以上墩柱混凝土施工新工艺探讨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加宽桥梁的墩柱及其盖梁标准施工技术探究
大型立交墩柱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悬高测量在桥梁挠度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S20外环高速沪嘉立交盖梁裂缝维修加固方案设计研究
大跨度预应力盖梁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