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兴教歌

2014-05-10 14:02杨晓祥杨发桂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乡党委学校工作

杨晓祥?杨发桂

从会泽县城出发,走完50余公里的二级路,再顺着弯弯曲曲的盘山道路走40余公里,行程达2个多小时后,便来到了掩藏在大山深处的会泽县纸厂乡。说起纸厂乡,也许大家会立刻想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会泽七子”,他们是纸厂乡全体教师的典型代表。正因为有了像“会泽七子”一样辛勤耕耘的教师,有了纸厂乡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纸厂乡党委政府及全力支持教育发展的纸厂乡老百姓,近些年,纸厂乡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大山深处把兴教之歌唱得格外嘹亮。

为了脱贫致富,他们把发展教育作为头等大事

众所周知,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地域或环境的好坏,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山区,都能够办出优质的教育。纸厂乡正是这样一个贫困乡镇办出优质教育的典型。

纸厂乡国土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是会泽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也是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由于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牛栏江畔的半山腰,全乡境内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几乎找不到一片开阔平整的土地,即使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狭长且高低不平的。

偏远、闭塞的大山深处,怎样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最终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成为乡党政领导的心头大事和重点工作。在不断探索中,乡党政领导找到了答案: “发展纸厂,首先必须发展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纸厂乡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作为纸厂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作为最大的扶贫工程、民生工程来抓。教育工作抓好了,人才培养了,经济社会才能快速、长久地发展,人民群众也才能彻底地脱贫致富。”纸厂乡乡长邓系红说。

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让师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乡党政领导经常带领学校校长跑项目、拉经费,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在2013年,全乡就争取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 600万元,社会捐资建校资金26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4 484平方米。

除积极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外,纸厂乡还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年教师节,乡党委政府都要举行系列庆祝活动,深入各学校看望慰问教职工。每两年,乡党委政府都要筹集资金10万余元,对教育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在争取到的资金中,还包含了向企业争取到的两所小学公租房建设配套资金120万元,乡党委政府计划将这笔钱用于纸厂小学和大石板小学24套教师公租房建设。这样一来,除了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每套3万元建设资金外,剩余的所有建设资金都将由企业赞助的120万元进行补助,教师入住不需垫付1分钱,解决了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为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力所能及地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鄢家村村委会与中心学校共同筹集资金6万余元,为鄢家村小学新建了电教室,为该校10名教师每人配发了一台办公用笔记本电脑,接通了宽带,让这所闭塞的山区小学享受到了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现在,我们学校50多岁的老教师都能够制作课件,使用课件上课了。”鄢家村小学校长邓明国自豪地说。饮用水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小路沟学校的师生,为此,小路沟村委会积极争取资金3万余元,为学校购置了净水设备,让全校师生喝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优先安排教育上的工作,优先解决教育上的困难和问题。在如今的纸厂乡,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乡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成为各单位部门鼎力支持的重要事业。全乡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教育被真正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

为了建学校,他们主动让出最好的土地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学校需要改扩建或搬迁新建,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学校一旦搬迁或扩建,就需要征地。然而,在陡峭的纸厂乡,找到一片宽阔平整的土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纸厂乡,到处可见高高垒起的地埂,那是老百姓为了增加耕种土地面积,不知用了多少时间、付出了多少劳力、流了多少汗水才开辟出来的。土地的稀有和珍贵可见一斑。但每当学校搬迁新建或扩建,需要征用他们的土地时,无论被征的土地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家里最好的土地,他们都会大力支持,而且不会为征地费用讨价还价。因为,他们知道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的途径,学校建好了,孩子也才能上更好的学,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老百姓们都愿意出让土地建盖学校。

纸厂小学距离纸厂乡政府所在地7.2公里,现有教师10人,学生250余人,但学校占地面积仅2亩多,狭小的校园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而学校所在位置又无法进行扩建。2013年4月,县教育局和纸厂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搬迁新建纸厂小学。为推进项目的实施,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征地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征地工作。征地工作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15.7亩土地的征用工作。

“我有1.04亩土地被征用,这些土地是今年年初从别人家调换过来准备建盖新房子的。”当听说纸厂小学要搬迁新建,村民施秀能二话没说就把自己准备建新房的土地让了出来。“学校盖好了,自己的娃娃也就能够更好地上学了,娃娃读好了书,他才有本领,才能过上好日子。”施秀能说。

大石板小学临近牛栏江,学校所在地海拔较低,气候条件较好,较适宜农作物生长,老百姓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积极种植经济作物和冬早蔬菜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由于原大石板小学校园面临滑坡危险,为保证学生安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决定搬迁新建大石板小学。选址中,只有老百姓的冬早蔬菜基地相对平坦可以新建学校。听说学校即将新建搬迁至此,老百姓都非常高兴,不管哪家的土地被征用,他们都积极支持。于是,安全、漂亮的学校矗立在了大石板最好的土地上,学生们告别了滑坡危险,搬进了安全的学校安心地学习。

在纸厂乡,教育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关心、最支持的一项事业,由于每到旱季,大石板小学所在地水资源较为紧缺,为让学校工作顺利开展,老百姓们始终保证学校优先用水,即使自己的蔬菜暂时缺水,也要让学校食堂有水可用,让学生们按时吃上营养餐。因为学校距离集镇较远,教师购买蔬菜不太方便,老百姓们经常会把自己种植的蔬菜赠送给教师们。

老百姓们支持教育的事例数不胜数。在纸厂小学搬迁新建的一次筹备会议上,当地67岁的老党员辛华升突然从内衣口袋内掏出了一叠钱,一元、五元、十元不等的面值,虽然一共仅有50多元,但那却是老人长期的积蓄。掏出钱后,他把钱递给一名工作人员:“现在要新建学校了,今天遇上了这样的大好事,我捐点钱,带个头,希望带动更多的人来捐资建校,学校建好了,孩子们才能更好地上学。”在场的人无不被老人的举动深深地打动。在罗别古小学,学校电路出了问题,学生家长周汉林马上就到学校免费帮助维修,学校音响、功放坏了,学生家长袁继友不但免费维修,还亲自把设备送到学校……在他们看来,学校培养着自己的孩子,为学校力所能及地做点事理所应当。

为山里的孩子,他们以校为家,勤于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学校领导,就应该搞好教育管理,促进学校发展。当了教师,就要教好书、育好人,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是纸厂乡广大教师的一致共识。

纸厂乡共有1所中学、9所小学和1所公办幼儿园,除纸厂中学、罗别古小学和纸厂乡幼儿园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外,其余8所小学分别分布在纸厂乡的各个村委会,大部分小学所处的环境条件差,交通不便。近些年来,县教育局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年积极补充新教师,并将大部分新教师分配到边远乡镇任教,以解决山区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纸厂乡中心学校同样将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安置在偏远学校任教,做到不因地理位置好坏来分配教师,杜绝“地理位置好的学校教师充裕,地理位置差的学校教师不足”的现象,让全乡教师均衡配置,促使学校均衡发展。

中心学校下辖的每所小学教师人数相差不多,年龄结构搭配也较为合理,教师团队大都由一两名老教师与七八名年轻教师组成。“这样的教师团队不但搭配均衡,还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纸厂乡中心学校校长晏祥伟说。

纸厂乡的教师们几乎都住在学校,课间休息时,下午放学后,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办公室,一起批改作业,书写教案,交流教学心得。特别是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大多不是会泽本地人,周末或节假日都坚守在学校,只有遇到寒暑假才有机会回家。渐渐地,大家都把学校当作了自己的家,默默地关心、呵护着这个大家庭。

“我们学校共有10名教师,除了采购营养餐物品时外出,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就连当地的老教师周末也住在学校。每到周末我们把剩余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完后,大家会在一起聚聚餐、聊聊天,感觉也挺快乐的。”大石板小学教师严剑波说。严剑波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家在昆明市嵩明县,2008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考分配到大石板小学工作。5年来,他成了家,妻子胡蕾也在大石板小学工作,成为该校10名教师中组成的两个家庭之一。这样的教师配置和家庭结构也让纸厂乡教师队伍较为稳定。

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工作能力的同时,各学校还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每年认真组织开展“一评三考”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了解教师工作情况,将教师常规管理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作为一个教学团队,学校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育效率和质量的高低。纸厂乡各学校狠抓常规精细化管理,让教师们在备、讲、批、辅、考等教学环节中做得更加规范、细致,不断地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心学校定期组织各小学互相交流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教师集体力量,通过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定期开展送教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课堂教学竞赛,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问题研讨活动,每周由值周教师负责收集本周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教学问题,周一下午放学后集中全体教师进行讨论、交流,探寻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以便教师在今后的工作更加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教育管理的加强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办学质量逐步提高。

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以来,为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中心学校根据山高坡陡,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有的学生上学单程就需2个多小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供应完整午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每天中午,学校所有学生全部在食堂就餐,每餐提供一个肉、两个素菜,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每天的营养供给,还减少了学生中午回家吃饭的麻烦,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学习和活动时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

在纸厂乡浓厚的教育环境中,全体教师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工作,努力地教好书、育好人。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以外,教师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修通校道路,让师生出入更加方便,学生上学更加安全。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才涌现了像“会泽七子”一样大批的优秀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纸厂乡各单位部门的年度民主测评中,教育的满意度遥遥领先,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十分满意。

猜你喜欢
乡党委学校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搭建微信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学校推介
选工作
面面俱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破格提拔
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