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郏县文庙

2014-05-17 01:40姚金奎王旭恒
河南电力 2014年4期
关键词:郏县文庙孔子

_姚金奎_王旭恒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部文庙史,半部文化史。”当我走进郏县文庙,总是有一种肃穆、崇敬、温暖、清新的气息游走在肺腑之间。我百次千次地遥想那个春秋末年的孔子,颠沛流离,不被世人所知,不为世人所用。虽然他用毕生精力创立的学说,是可以立于天地之间,让人遵循的大道!虽然他在被蹂躏与遭受蹉跎之时,还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不惜用鲜血浇灌榛莽丛生的田野,用生命当作铺路的石子。这就是一位独立于列国统治者之间并敢于向他们说“不”的布衣,一位“长九尺有六寸”的伟岸布衣。今天,请让我带领你走进郏县文庙,去感受文庙的历史、文化及孔子的人文思想……

郏县文庙位于郏县老城区南大街中部东侧,占地5万平方米。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色:创建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气势宏伟且保存完好;建筑规制取法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之精华,又独具中原古代建筑特色;它既是孔子家庙,又是官方文庙。2006年5月25日,郏县文庙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郏县文庙始建于唐五代后周年间。孔子后裔的重要一派于唐代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后来又有十大支派的“鲁山派”“宁陵派”部分族人迁至郏县,逐渐成为地方望族。五代后周年间,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资创建孔氏家庙——孔庙,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竣工。

郏县文庙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左学右庙式建筑群,是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专祀庙宇,对弘扬孔子思想、儒家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在规模、建制、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除山东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以外,超过其他全国各地的文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郏县文庙由神道、庙前广场、玉带街、泮池院和一主两副轴线贯穿的系列建筑群所组成。庙区内有圣域门、贤关门、腾蛟坊、起凤坊、化龙坊、棂星门、戟门、御碑院、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大成殿、露台、礼门、仪路、土地祠、明伦堂、尊经阁、望楼、崇圣祠、儒学及儒学署等建筑。文庙中轴线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也是祭拜孔子的正殿。“大成”二字出自“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它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后保存至今。

大成殿高15.5米,面阔19.7米,进深11.76米。它的建筑形式为九脊歇山宫殿式建筑。殿前明柱八根,直径1.85米,迎面的根檐柱,通体浮雕腾龙,柱顶刻制虎面,俯视腾龙,龙虎相戏。柱下青石柱基上八面浮雕,分别雕刻有“事事如意”“三羊开泰”“龙飞凤舞”“封侯摘印”“鱼跃龙门”等民间故事。传说清代重修大殿时搞了公开招标,徽派匠人和郏县本地工匠都中了标。四根龙柱各分两根,进行一场比赛。雕了四五个月,因郏县匠人雕工更精细一些,就把郏县人雕的两根龙柱摆放在正中间。

大成殿内三梁起架,上面有彩绘的祥云滚龙。它是用天然的煤黑色、靛蓝色、粉白色三种矿物颜料绘制。它是中原地区民间手法彩绘中的珍品。大殿内的正中央是孔子泥塑彩绘塑像。东西四配分别是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塑像。正面是挂有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万世师表”。左右画梁上分别是历代皇帝御书“与天地参”“圣集大成”“生民未有”等七块匾额,从这几块匾额内容可以看出孔子的功德与天地共参。

郏县文庙儒学前有一处特别的建筑是文奎楼院。文奎楼也叫奎星楼、八卦阁。始建于明神宗六年(157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七月重修。楼阁高约14米,鎏金攒尖,半圆型隆脊,自顶至脊由塔式叠砌而成,高约2米。八条楼脊的末端有八条龙头,由八根铁链牵至楼顶。楼体两层起架,八角凌空,每个挑角处都置有风铃。阁内原供有奎星塑像,面如黑锅,绿眉倒竖,赤发蓬乱。他单腿独立,一脚后跷,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斗,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朱笔点状元”。

2005年5月5日至7日,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一行考察了郏县文庙,他评价说:“郏县文庙很完整,它是过去儒学的学宫,也是历代文化的标志。木雕龙柱是少有的,很有气派、很有价值。”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这样评价说:“郏县文庙中的斗栱、木柱的雕刻很珍贵,真算得上是无木不雕。”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由衷赞赏说:“从我看到的全国县级文庙中,郏县文庙是最好的,它是皇家的规格!”

袁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孔子病重,子贡前去探望时,他正拄着拐杖在门外看落日。君临万物的太阳如同上帝慈爱的目光温暖着世界和芸芸众生。孤寂的孔子问子贡:“赐,汝来何其晚也?”接着便低声吟唱道:“太山坏乎! 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吟罢涕泪交加,无限感伤地说:“天下无道久矣,我无力挽救!”七天后,这个伟大的智者、谦逊的平民教育家,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未酬的心愿离去了……

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西方人说:“孔子是人类之子。”当代著名红学家、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吴宓也曾说:“没有孔子,中国还在混沌之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孔子无疑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

今天,人们又重新评价孔子的学术和功绩。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引起了中外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有支持和赞赏者认为:“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讲生活快乐、安贫乐道,普及了《论语》等经典作品,使国人有了类似《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的东西。”而反对者则批评,孔夫子虽也为统治者着想,但他提倡“博施与民,而能济众”。要求统治者施“仁政”“济众”。因此,对执政者时有尖锐的批评,他之所以不为各国统治者所容所用,原因即在于此。而于丹的《论语心得》,却恰恰有意遮蔽了孔子作为“激进社会批评家”的这一面,忽略了“儒家思想的批评性传统”,弱化了“社会和政治承诺的重要性”。

步出文庙,已是暮色四合,万家灯火。可我的思绪仍在时空飞驰。我追思孔子周游列国,前往晋国时,在郏县黄道乡西黄道村停车小驻,采风郏地回到鲁国,主持编写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并选用了歌咏郏地的《汝坟》诗一首。这实在是郏县之幸之荣啊!此时此地,我深切地期望和祝愿,孔子的思想和文化,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制度重建、文化重建、价值重建、生活重建中,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进入全国民众的生活中,发生新的关系。

猜你喜欢
郏县文庙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郏县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文庙开笔大典
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