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考题,能否测出感情亲疏

2014-05-19 11:23一阳
学苑创造·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考题奇葩亲人

“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却令200余名前来报考重点高中的初三学生张口结舌,近九成答不出来。这是日前发生在武汉某高中招生面试上的真实一幕,不但学生面试成绩受影响,一旁陪考的家长也尴尬不已。有人指责考题太“奇葩”,也有人说这折射出我国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家庭亲情的教育问题。你怎么看?

林旭音:如果家长经常为自己和老人过生日,那么孩子记住亲人的生日应该不难。但不公平在于,到底有多少家长会给自己和老人过个生日?还六位亲人!不要开玩笑了,拿这样的题目考学生,纯粹是无聊。

李先翔:要想孩子知道,首先得有人告诉他们吧?大多数孩子不会想到要特地去问。而且爷爷奶奶那辈人过的都是农历生日,和公历不同,几乎每年日子都不一样,怎么记得清?

侯智轩:其实这种方式有点本末倒置。感性的教育不应该通过生硬的考试形式来检验。这样一来性质就变了。

杨殊成:我很好奇这样的题目要怎么批改,难道老师会一个个打电话去询问考生家人的生日进行验证?那该是多大的工作量?又是多么麻烦!如果不验证,那么学生随便说几个答案,老师怎么判定?这样的结果很容易以偏概全。

曹迎典: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外公就过世了,家里人怎么会谈起他什么时候过生日?而我的外婆呢,甚至连她自己都记不清自己是哪天出生的,更何况其他人!这样的情况,让人怎么回答?

李泰宇:好吧,我只知道我爸、我妈和我奶奶的生日,常来往的表哥、堂弟的生日也记得,其他的一概不知,也从没有人提起过。这主要是亲戚间距离远,平时联系少,另外也没有那个意识。我觉得这个题目看起来像那所学校在炒作,太明显了。

钱雨泽: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没过过一次生日。老爸、老妈和老弟也是如此,他们都不懂这个。生日只有奶奶级别的才会过。更何况,我连自己的生日都搞不清,因为户口本上的那个日子是不对的。地方不一样,贫富不一样,情况千差万别。

舒靖雯:我很想问问出题的人,他是否记得住他六位亲人的生日?依他的年纪,他的祖辈有些已作古,有些则已是高寿,他们所记得的那个生日就一定正确?如果连大人都不能保证说自己完全记得住,凭什么如此要求学生?

韦政冈:有同学开玩笑说,能不能改成六位同学的生日,保证写满!不仅如此,还可以额外赠送六位,不需额外加分。同学们哪,你们真是太慷慨了,哈哈!其实这正从侧面反映出,不是我们不花心思去记亲人的生日,而是日常家庭中缺乏足够的交流,或是家人相处方式不一样。而亲情疏离的责任不应该完全由学生担起。

一阳有话说:关系亲不亲密、爱不爱亲人、家庭教育好不好,记住生日就能证明么?每个人的爱表现出来的方式都不一样,记住亲人生日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我想,也没有谁能很肯定地说没记住的就是不爱亲人吧?

杨骏阔:我觉得有一点点悲哀。时下之人对亲情的冷淡和遗忘,的确是事实。我们真的应该反思反思了!要知道我们是人,而不是冰冷的机器!

唐君浩:我记得,亲人的生日我最记得。因为每一次相聚的时光都是那么温暖,而过生日正是最贴心、最暖人的时刻。如果我们连自己最亲近的亲人都不懂得怎么去爱,我们还能去爱谁呢?这道题很好,很实在。

陈柏巩:很人性化的一道考题!刚开始面对这题目时,我也觉得有一点“奇葩”——这算什么题目啊?但认真想一想,我呆住了,开始反思自己:我平日里对家人的关心是不是太少了?

毕俊驰:我觉得挺好的。因为现在很多学校只注重知识教育方面,道德教育一类的大多只是说说,没有当真重视。

金影方:我猜出题人的意思并不是一定以此为录取根据,而是借此让学生反思,引发触动。

艾鹏祖:这不是“奇葩”,相反是一种进步。现在的孩子大多淡忘了亲情,考这个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关爱亲人。

杨圣杰:记得某年我想要给父母买生日礼物,为父母过生日,却由此发觉自己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只隐约记得是在哪个月,心里的愧疚感油然而生。这是道很好的题目。

姜立海:亲属生日这项内容虽然有点冷僻,但也本是每个为人子女者都应知道的基本常识。现在却被一些人解读为“奇葩考题”,这不正反映出问题的所在吗?我们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理应多加强一些亲情互动,学习这些“爱”的知识。

一阳有话说:这道题目本身即是对当前教育的一种反思,其目的想来并不是真以正确答案来考核成绩,而是让接受众多亲人殚精竭虑哺育培养多年的我们,对亲人们的默默付出产生感恩之情,对自己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漠然进行反省,从而促进我们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交流沟通,使亲情更融洽,使关爱更温暖。

猜你喜欢
考题奇葩亲人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念念不忘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亲人( 连载一)
奇葩少年欢乐多
追踪考题,晒晒考点
一道考题的多解
聚焦绝对值不等式热点考题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