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的盛宴,动物的挽歌

2014-05-19 11:25丁叮
学苑创造·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狸猫诗人人类

丁叮

人与自然的争斗从来都没有停息过。

《百变狸猫》这部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场华美的日式盛宴。怪物大游行中,狸猫们用幻术变出了无数日本传说中的妖怪。这些奇异、生动的古典形象非常难得一见,奇幻的氛围让人深陷其中,沉醉不已。

当背景音乐响起,狸猫们恢复成动物的样子在春夏秋冬的变换中尽情嬉戏、觅食、找配偶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被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住了呢?

然而,这些美好都是过往了。当高楼大厦不断建起,城市不断扩张,乡野的美好便被埋葬了。

新的住宅区解决了人类一时的需求,却将环境生态破坏殆尽。人类失去的不仅是这个地球上数量不断锐减的其他生物,还有自己的未来。

挖土机和推土机,现代化的工具不停地作业,仿佛是在埋葬自己的明天和家园。

在人类尚未清醒之前,动物们已为地球唱起了挽歌。那些在水泥街道和下水道之间穿梭,忙于在垃圾堆中寻觅食物的狸猫们,不正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影子吗?

而那些变成人形、努力融入人类社会的狸猫,每天为了生活挤地铁,为了工作忙得团团转,不正是我们生存状态的写照吗?我们在狸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化成人形的狸猫,直接地表现出城市中的人类每天疲惫不堪的生活现状;而那些仍是动物形态的狸猫,它们在垃圾中觅食,在城市中迷路,在车祸中遇难,在不断恶化的环境中灭绝,不正是暗示人类的未来吗?可以说,该片对狸猫的处理,直指人类。狸猫的今天,就是人类的明天。

可今天,我们仍在忙于争斗,忙于计较、欺骗和腐败。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回忆一下美好的往昔,我们难于静下心来享受和自然共处的时光,我们只是不由自主地大喊大叫。

我们像狸猫一样,不,应该说狸猫像我们一样。在讨论由谁去请大师来教授幻术的会议上,狸猫首领们开了很久的会都毫无结果,还为了避免自己发言而一个一个假装睡着,最后作出的决定竟是等小狸猫们长大再说。而对于送到面前的汉堡工作餐,首领们却立即毫不客气地大吃大嚼起来。这和人类多么相似!影片中处处暗藏着不动声色的辛辣讽刺。

天生快乐又懒惰的狸猫和我们本没什么不同。近两小时的电影,给了我一次灵魂的洗礼。它以狸猫们保卫家园、对抗人类为主线,塑造了性格、思想、行为方式各异的狸猫及其他动物的形象,每一个都鲜活可爱,能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身边的人的影子。

当我们伤痕累累地站在城市污浊的空气中喘息,我们多么希望回到过去——重返乡村,贴近大自然,留住儿时的回忆和小秘密,静静地享受美好的时光、清澈的小河、静谧的森林和田野。

我们多么希望一切噩梦还未开始!

人类,只有懂得节制和学会悔悟,才能过上真正祥和的生活。

本片由宫崎骏企划、高畑勋撰写剧本并担任导演,保持了吉卜力工作室一贯的高制作水准,在推出后广获好评,成为1994年日本最卖座的电影。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可爱的狸猫,它们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向人类展开了抗争,不过,这一抗争行动并没有头破血流的惨烈,而是倚赖于变化术这一带着幻想色彩的有点可笑的方式。在滑稽有趣的氛围中,影片传达出要求保护自然环境的疾呼。尖锐的主题和貌似轻松的表现手法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奇妙的效果,引发出观众的多重感触,是一部风格清淡而意义隽永的动画杰作。

20世纪80年代,我曾和两位老作家一同访问法国。在一个风雨天,我们所乘的汽车驶在乡间道路上。道路很窄,只容得下一辆车行驶。在我们前边有一辆汽车,从车后窗可以看到车中坐着一家人。他们的车轮甩起的泥水,一阵阵洒落在我们的车前窗上。终于到了一个足以超车的拐弯处,前边的车停住了。开车的男人下了车,向我们的车走来。为我们开车的是法国外交部的一名青年翻译,他摇下车窗,跟对方用法语说了半天。后来,我们的车开到了前面。

我问翻译:“你们说了些什么?”

他说:“对方坚持让我们将车开到前边去。”

我挺奇怪,问为什么。

他说:“对方认为,自己的车始终开在前边,对我们太不公平,他自己也根本没法开得心安理得。”

隔日,我们的车在路上撞着了一只农家犬。其实只不过是“碰”了那犬一下,它叫着跑开时,一条后腿稍微有那么一点儿瘸。法国青年翻译却将车停下了,去找养那只犬的人家。十几分钟后他回来了,说没找到。半小时后,我们在一个小镇的快餐店吃午饭,那青年翻译说他还是得开车回去找一下犬的主人,要不然心里很别扭。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养那只犬的农家,于是他郑重道歉,主动留下名片、车牌号、驾照号码……而此时,那只犬早已经安然无事了。

回来时,他心里不“别扭”了。接下来的一路,又有说有笑了。

我想,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情,它应该首先成为使自己愉快并且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正如那位带着全家人旅行的父亲,他不那么做,就没法“心安理得”;正如我们的翻译,不那么做就“心里很别扭”。

素材延伸与运用:

1.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任何外力来强制约束,而是由人们自觉遵守,并逐渐演变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当我们认为道德不再是应该履行的一种义务,而是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一样时,真正的文明才离我们不远了。

2.真正的安宁,应该来自于内心,而不是来自于外物。

美国诗人艾略特·温伯格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被邀请担任一场诗歌比赛的评审,需要阅读六百本当年美国出版的诗集。每本诗集的作者他都不熟悉,不过所有诗集都通过了初审,写得都不错。可是,当他好不容易读完那些诗集,却无奈地承认,没有哪本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些诗好虽好,却好得很平庸。

“没有人试图出奇制胜,我本来盼着有本特别差的,找到一个‘坏诗人。但没有‘坏诗人,每个都不错。”艾略特说。

这番话让人有所开悟。原来,好得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保守无差错也是一种失败。没有“出奇制胜”,没有鲜明个性,一团和气,大同小异,难怪都“好得很平庸”。

现在,人人都是“聪明人”,人人都是志存高远的“好诗人”和“好孩子”,没有几个人愿意“试着做得像傻瓜”,因为创新、创造、捍卫个性确实不容易,而听“老师”和“前辈”的话则很容易。于是,许多人牺牲了思想的个性和文学的理想,亦步亦趋,谨小慎微,到后来抬头一看,大家的青春、人生和事业统统都像流水线出品,外观不错,质量不错,可惜都是一个样。

好诗人太多而“坏诗人”太少,好孩子太多而“坏孩子”太少,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我不知道怎么来回答,只是希望在身边能看到几个“差得有个性”“坏得不平庸”的年轻诗人或者青春少年,更愿意看到人们向他们投以欣赏与包容的眼光。

素材延伸与运用:

1. “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的个性更是不能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对待那些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人们不应该带着不解的眼光,而是应该包容和欣赏,因为正是他们的这种不迎合,才催生了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 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另辟蹊径,其实就是止步不前。

近日看到一个小段子,很风趣,也很现实,内容大抵如下:

一部高档手机,百分之七十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百分之七十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大堆社会活动,百分之七十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百分之七十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百分之七十是留给别人花的……

最终的结论是——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百分之三十便是最好。

我仔细对照了一下自己的生活,不,对照了一下很多人的生活,觉得虽然段子中某些言语有点偏颇,但理的确是那个理。于是,我不禁扪心自问:生活中的你我,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最好”?

事实是——寥寥无几。百万富翁有百万富翁的忧虑,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烦恼。这是很残酷也很普遍的现实。

其根本原因何在?很简单,因为都不想守住百分之三十的简单人生。难以填平的欲壑,永无休止的攀比,让忙忙碌碌的你我,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享受美好的人生。没房子没车子的,拼命想买房子买车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的,又想拥有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车子……人生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就怕戳破,就怕看开。只要能够拥有人生中的一个个百分之三十,或聪慧或愚钝的你我,都会活得有滋有味,都会过得丰富多彩。

素材延伸与运用:

1.知足者常乐。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过于追求那些不必要的物质满足的同时,失去的是人生的快乐。只要记住“珍惜当下,够用就好”,就能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很多。

2.许多人往往在那不需要的百分之七十上浪费了太多力气,却甚少关注那应该关注的百分之三十,人生的选择,其实很值得我们思考。

猜你喜欢
狸猫诗人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诗人”老爸
愤怒
秋天的阳光下
肥猫阿强
让狸猫感动的小鸟
谁变成了人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