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例钩虫病的内镜特点分析

2014-05-24 16:13杜光红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毛登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医疗科四川成都6007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结肠镜小肠胃镜

杜光红,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毛登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医疗科,四川成都6007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540例钩虫病的内镜特点分析

杜光红,王忠琼1,邓明明1,李昌平1,毛登明1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医疗科,四川成都610072,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目的:分析肠道钩虫病患者的内镜特点,提高医师内镜下对钩虫病特征认识。方法:用天助内镜图文管理工作站进行检索和统计,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镜诊断的钩虫病患者内镜特点。结果:内镜检出540例钩虫病患者,男270例,女270例,平均年龄56.1岁。所有患者均为农民,有下地劳作史。内镜下钩虫清晰可见,钩虫形态随活动进食状况而不同。胃镜钩虫检出率为5.4‰,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双气囊小肠镜及结肠镜钩虫检出率分别为11.54%、0.77‰。212例患者合并钩虫性肠炎。结论:内镜检查钩虫病准确可靠,为肠道钩虫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内镜;钩虫病;诊断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和)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人体引起以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既往诊断钩虫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粪便检查找钩虫卵,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粪便找钩虫卵阳性率不高,易导致漏诊。我们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消化内镜检查诊断的肠道钩虫病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旨在提高对肠道钩虫感染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所有患者。

1.2 内镜类型

电子胃镜型号:OLYMPUSGIFTYPE 240和260系列;电子结肠镜型号:OLYMPUSCFTYPE 240和260系列;双气囊小肠镜型号:FUJINON,EN-450P5/20。

1.3 方法

利用天助内镜图文管理工作站进行检索和统计。限定内镜检查时间、检查类型、患者性别、职业、结论(钩虫)进行分类检索和统计;对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层检索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胃镜检出的肠道钩虫病

门诊和住院患者电子胃镜检查97149例,检出肠道钩虫患者520例,其中男259例,女261例,男∶女=1∶1.01,年龄20~82岁,平均56.2岁,检出率5.4‰。钩虫患者随年龄增加检出率也增加。20~29岁4例患者全为男性,31~60岁女性检出率较男性高,女性是男性的1.35倍,而61~90岁男性检出率是女性的1.73倍,总体检出率男女相当。肠道钩虫病胃镜检出例数及检出率见表1。

表1 年胃镜检出钩虫病例数及检出率

2.1.2 小肠镜检出的肠道钩虫病

住院患者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78例,其中38例患者经口经肛行全肠道检查,检出小肠钩虫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男∶女=3.5∶1,年龄21~78岁,平均48.2岁,检出率11.54%。9例钩虫患者中黑便6例,暗红色血便1例;大便常规钩虫卵均阴性,隐血阳性5例;所有患者有贫血表现,Hb32~96g/L;胃肠镜检查均未明确病因。

2.1.3 结肠镜检出的肠道钩虫病

门诊和住院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14202例,检出结肠钩虫病11例,男4例,女7例,男∶女=1∶1.75,年龄29~69岁,平均55.8岁,检出率0.77‰。11例结肠钩虫患者中10例有电子胃镜检查资料,仅1例发现十二指肠降段有钩虫;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贫血,Hb 46~102 g/L,5例患者有黑便病史,大便隐血阳性。内镜检出钩虫患者全为农民,均有下地劳作史。

2.2 内镜表现

2.2.1 内镜下钩虫形态特征

虫体数量一般有1~4条,多则10条以上。内镜下虫体长约1cm左右,咬吸着黏膜,露出游离尾部,静观见其摆动,或见虫体如蛇样盘曲,有时如蚯蚓状蠕动,吸血多时虫体呈肉红色绣花针样,吸血少时呈红白色半透明。用活检钳钳夹虫体,虫体剧烈挣扎、来回摆动,虫体吸附处黏膜见少量渗血,见图1A~F。

图1 不同部位肠道钩虫内镜图

2.2.2 钩虫分布特征

胃镜检出的520例钩虫病患者,钩虫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08例,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62例,球部及降段均见钩虫50例。小肠镜检出的9例钩虫病患者,钩虫位于空肠7例(其中5例位于空肠中下段,1例位于空肠上段,1例位于整个空肠),位于回肠1例,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均见钩虫1例。结肠镜检出的11例钩虫病患者,钩虫位于回盲部5例,位于升结肠3例,横结肠2例,回盲部至横结肠均有钩虫1例,降结肠以远未发现钩虫。所有内镜检查者食管和胃中未发现钩虫。

2.2.3 钩虫对肠道黏膜的损伤特征

肠道钩虫病患者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炎性改变,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重者见浅表糜烂或黏膜下血肿。胃镜检出的520例钩虫病患者,合并钩虫性十二指肠炎200例,胃溃疡46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小肠镜检出的9例钩虫病患者,5例合并钩虫性小肠炎,其中1例患者空肠内见数十条钩虫,多数钩虫吸血呈肉红色绣花针样,并见肠道内大量新鲜血迹及血凝块。结肠镜检出的9例钩虫病患者,7例合并钩虫性结肠炎。

3 讨论

钩虫感染在我国分布很广,国内除黑龙江、青海两省外均有钩虫病报告,四川是钩虫病流行区[1-2]。本院地处川南,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泸州市,接诊来至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贵州赤水市及云南威信县等高钩虫感染地患者[3-6]。本组资料胃镜检出十二指肠部位钩虫520例,检出率为0.54%,小肠镜钩虫检出率为11.54%,结肠镜检出结肠钩虫11例,目前国内尚无如此大量内镜检出钩虫病例报道。胃镜检出钩虫病资料显示钩虫病患者内镜下检出率逐年升高,一方面可能与内镜医师对肠道钩虫病的诊断水平提高有关,另一方面显示肠道钩虫患病率有升高趋势,为本地区钩虫感染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钩虫幼虫生活在温暖潮湿、土壤疏松肥沃的田间,遇到宿主常经指趾间皮肤侵入人体,经淋巴管或微血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并穿破微血管至肺泡,沿支气管、气管到会厌,随吞咽活动经胃到小肠,发育为成虫。本组病例全为农民,均有下地劳作史。胃镜检查检索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钩虫病的检出率也增加;且男女检出率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点,总体检出率男女相当,与国内报道有较大差异[7-10]。

电子内镜图像清晰,动静结合且具有放大功能等优点,是诊断钩虫病的可靠手段。内镜检查对本病诊断准确率高,但受检查者对本病认识和经验的影响[7~8]。笔者认为内镜检查医生操作时必须仔细认真,钩虫常隐藏在黏膜皱壁中,应适度注气展开皱壁,不断调整镜头方向,仔细耐心观察,避免漏诊。成虫附着于肠黏膜,不断吸血并同时分泌抗凝剂,使肠黏膜糜烂、出血,导致肠炎及并发贫血,如发现肠黏膜苍白、无血色,且伴有出血点这一重要钩虫寄生的线索时,更应耐心观察,有时仅仅多观察几秒钟便会发现钩虫。本院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钩虫病的内镜检出率逐年增加,可能与内镜检查者对本病认识和经验提高有一定关系。

钩虫成虫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结肠见钩虫成虫定居,其原因不清,是否与虫体的感染度、肠道内环境的改变、肠道准备以及虫体寄生特性变异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肠道钩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慢性少量出血,极少患者表现为急性大量下消化道出血,甚至体位性低血压或失血性休克[11]。本病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和误诊,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注意。

总之,内镜检查是诊断钩虫病的有效和可靠的方法。钩虫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农村患者尤其有贫血表现者作胃镜检查时应耐心仔细地观察,以期早发现、早治疗。但本地区钩虫确切感染率和感染钩虫类型仍需进一步行流行病学调查。

1.余森海,许隆祺,蒋则孝,等.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I:虫种的地区分布[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4):241~247.

2.Liu CH,Zhang XR,Q in DC,etal.Epidem iology ofhuman hookworm infectionsamongadult ruralvillagersin Heijiangand Santaicounties,Sichuan province,China[J].Acta Trop,1999,73:255~265.

3.程宗麟.四川盆地不同海拔高度人群钩虫病流行情况[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1,9(2):160.

4.谢红,刘常华,郑德福,等.长宁县龙头村钩虫等肠道寄生虫调查结果分析[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2,10(1): 33~34.

5.胡清锡.贵州40年钩虫感染演变情况浅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2,5(2):876.

6.陈兆义,李安梅,林广初,等.贵州省不同时期人群钩虫感染与防治效果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 (3):161~163.

7.黄秀江,谢玉华,唐克强.内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31例报告[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441.

8.冯刚,饶正伟,冯轶,等.十二指肠钩虫病诊治体会(附28例)[J].临床消化病杂,2009,21(1):55~56.

9.伊虹羽,梁仲惠.内镜在钩虫性贫血中的诊断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109.

10.邓大才.电子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30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6):372~373.

11.李大烨.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16例诊治体会[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3:11.

(2013-10-11收稿)

Endoscopic featuresofancylostom iasisof540 cases

DuGuanghong,Wang Zhongqiong1,DengMingming1,LiChangping1,MaoDengming1
Department of Senior Cadre Medicine,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1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of Luzhou MedicalCollege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ndoscopic features of ancylostomiasis and get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Methods:The ancylostomiasis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rough retrieval and statistics in Tianzhu endoscopymanagementworkstation.Data on endoscopic featureswere collected.Results:540 caseswere diagnosedwith ancylostomiasis-male270 cases,female270 caseswith themean ageof56.1 years.Allpatientswere farmers and had the farming labor history.Endoscopic hookworm was clearly visible,itsmorphology vavied with the different eating activities.Gastroscopic hookworm detection rate was 5.4‰,and increased with age;The doubleballoon small intestinal endoscopic and colonoscopic hookworm detection ratewas11.54%and 0.77‰respectively. 212 casesofancylostomiasispatientswere found to haveenteritisassociated with hookworm.Conclusion:Endoscopy iseffectiveand veliable in thediagnosisofancylostomiasis.

Endoscopy;Ancylostomiasis;Diagnosis

R532.12

A

10.3969/j.issn.1000-2669.2014.02.023

杜光红(1976-),男,主治医师,E-mail:dghdoctor@163.com

猜你喜欢
结肠镜小肠胃镜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根小肠一头猪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养好女人小肠经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