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船模式”是如何实现的——记武船集团董事长杨志钢

2014-05-25 01:53李高产
中国军转民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品造船企业

李高产

(作者:李高产,湖北日报《天下楚商》栏目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杨志钢语录: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干精、干透、干得在细分市场上有话语权。

2006年,武船每年产值36亿元,到了2012年,同一指标已达到118亿元,短短6年的时间,武船产值增长了3.2倍,驶入了一条快速发展航道。

3年前,产值结构中,军民比例不合理,业务结构极不平衡,企业随时会倾倒。如今,结构日趋合理,军民齐发展,六大主业搏击市场,武船的行走步伐愈发稳健。

作为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志钢是怎样带领他的团队,在市场的海洋中快速航行的呢?

变化发生在2009年

武船是中国老字号的国有企业,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但三年之前,它仍然只是一个生产装备的工厂,还称不上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

变化就在2009年2月28日的那一天。自那天起,武船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M型的管控模式,实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把一部分单位进行市场化改革,并进行有限多元化的扩张,逐步向六大主业延伸。

目标设定好之后,武船开始寻找发展路径。近年来,武船不断购并联合、外延扩张,跨海到国外,跨省到青岛。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源于武船的成长愿望,更源于武船急欲摆脱狭小的地理空间,更新落后的管理、技术、理念,聚集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实现从生产工厂向现代企业的转型。

在进行有限多元化扩张时,杨志钢还希望走一条聚焦专业化的道路。他的骨子里一直有这样一种韧劲。

偶然进入桥梁产业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武船造船,却不知道上世纪80年代它已涉足桥梁。

武船造桥非常偶然。1986年的一天,杨志钢回家路过武昌司门口天桥,看到省外钢结构公司把生意做到了武船家门口,而武船却到全世界找生意。这让杨志钢颇为不满,后经研究决定抽出一部分人员,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开发。

武船的第一单生意是汉阳钟家村的双球面桥。那个时候,没有计算机,要把球面算出来,费了不少功夫。杨志钢说,“造完桥之后,我们像完成任务一样,又去造船了,那时没有人习惯于总结、探索造桥的标准、规范、设计、管理等。今天建桥,明天造船,来回倒。”

为了做好这块业务,杨志钢也曾尝试建立专门的科室进行管理。后来,造桥业务逐渐增多,科室管理日显落后,加上厂房面积不够,武船干脆购买场地,建立了第一个专业化的桥梁公司。刚开始,该项业务也就几千万元的产值,现在已达到25亿元。

杨志钢介绍,造船和造桥有许多共通之处,造船需要焊接技术、拼装技术、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管理等。只是造船的标准、规范、要求等和造桥不同而已。现在,武船投资了8亿元、国内最先进的桥梁生产线已经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投入使用。

整合资源做大海工

武昌江边,黄鹤楼下,占地37万平方米的武船大院,就是武船总部所在地。过去,这里主要生产军品,发展依赖国家投资。如今,武船要向现代企业转型,要进一步的科学发展,仅靠国家投入是不够的,社会支持不可或缺。

靠社会支持,就得发展社会需求的产业。杨志钢透露,民品做大之后,部分资产可以整合卖给集团的上市公司,换来的现金,武船又可以开发新的民品,并支持军品的发展。“做军品自我积累的速度较慢,用民品挣的利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加企业的实力。”

到青岛投资30亿元,与国外公司合作成立海洋装备制造公司,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杨志钢说,做民品不能像做军品那样按部就班地做,它需要与别人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先进资源,推动公司快速成长。

杨志钢表示,未来能源需求必将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工程制造业的前景可期。然而,这个行业除要生产由诸多模块组成的成套设备外,更重要的是要为能源企业提供全套工程技术方案,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极为欠缺。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武船可迅速将他们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等引入企业中,快速做大民品业务。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风险

市场变幻莫测,企业时刻处在风险之中。对不适应市场的产品,企业应及时升级调整。不过,杨志钢强调,进行产品升级并非制造一个全新产品,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让其不断增值,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方式。

他以苹果手机为例,IPHONE手机不断推陈出新,但90%的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即使这10%的变化,也让市场价值体现得极为充分。杨志钢强调,企业要理清顾客接纳的10%的核心创新,若顾客不接受这10%的变化,即使科技含量再高,也不会有什么效益。

杨志钢说,核心的部分就那一点点,企业别老想着把整个工业体系打乱。以武船为例,过去造船要靠人工画图设计,现在直接把数据输送到计算机里,直接可以实现“桌面造船”。顾客无需观看一艘大船,直接观看电影就行了,造船效率大大提高。

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团队的想法

企业越大,员工越多,想法也就越多,形成合力就越难。这对企业家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企业家要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团队的想法,才能实现企业目标。

人与人打交道有两大难:一是把别人钱包里的钱拿到自己钱包里,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植入别人脑子里。相比于前者,后者更难。但杨志钢却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团队的想法。

杨志钢分析,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多年跟他一起工作的高管,了解杨志钢的风格,跟他配合比较默契,譬如说企划部就善于把他的意志延伸,并提出各种方案供他决策;二是他善于在各种场合搞意识化教育,即思想领先。

杨志钢说,在改革之前,他很少直接去讲改革的东西,只是潜移默化地给员工上课、讲道理,等大家思想基本统一后,他再动手改革。

让市场当伯乐

总经理距离市场越近,决策的速度越快,管理的效率就越高。

企业做大之后,若按职能分工,部门之间出现扯皮推诿现象。为此,武船推行了主业管理体制,让各个子公司的总经理各管一摊。对总经理的考核,杨志钢采取的手段是“让市场当伯乐”。

杨志钢说,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任何一个人都有盲区,我自己当不了伯乐,那就让市场当伯乐。不过,杨志钢并不是撒手不管,他会给每个总经理出一道考题:每年每个子公司要保证20%的增长率。

每年20%的增长率,其实也很柔性。杨志钢做事讲究“事不过三”。他说,干任何事情,都允许你1-2次失败,但绝不允许出现第三次。若总经理连续三年完不成20%的增长指标,杨志钢就会考虑更换人选。

做个企业病的诊断者

杨志钢不满足于仅做一个发出指令的管理者,他更希望自己是个能够诊断企业病的医生。为此,他让信息化推进部门建立了一套指标监控系统,每天晚上,这些指标数据都要输送给他,在他脑子里过一遍之后,若发现有故障的地方,他就会下达指令。

做企业就像打仗,战场上的将军如不掌握战场动态,不知道军队在什么部位,就无法指挥作战。杨志钢把企业的每一次进步视为打一场淮海战役。他说,企业就像是斜坡上的球,要想使它不下滑,企业领导人的工作就是要使球的上升力大于下滑力。

跨界学习航空的精细化管理

每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杨志钢总能拿别人的长处,去补武船的短处。

据他介绍,飞机制造的精细化程度很高,相比而言造船还比较粗糙。实际上,在精细化要求方面,造船和造飞机本没有什么区别,而是制造的思想、观念、管理和技术方面有区别。在欧洲,建造游艇的精细化程度一点也不比飞机低。

过去,造船可能不需要那么精细化,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造船的精细化程度一点也不为过。就像火车,过去坐个软卧觉得很好了,高铁一出现,其装修的程度已然航空化了。杨志钢也想把造船航空化,使人和设备更好地融合一起。

“船舶在大洋上航行,来回都要几十天,上面的工作人员其实是很寂寞的。”杨志钢说,“武船只有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人性化的制造、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船舶的需求。”

做国家认可的事,国家才能认可你

在杨志钢看来,武船的核心价值观很简单:为国防打造精良装备,为社会贡献物质财富。

“你不去做国家认可的事,而硬要国家认可你,那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只有你做的事情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认可,国家才会认可你。”杨志钢说,“做军品和做民品是一样的道理,你解决了顾客的问题,顾客自然就会回报你。”

这其实是一种良性循环。在杨志钢看来,企业不尽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只能获得暂时的经济利益。武船之所以能受到国家重视,是因为武船始终站在国家、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杨志钢还把这种理念移植到了企业内部。他始终强调,员工应和企业共同发展,企业要和国家共同进步。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企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猜你喜欢
民品造船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航天企业民品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湖北省民宗委组织召开全省贯彻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视频会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与民品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困境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