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四位一体”打造城市发展新区“示范窗口”新?型工业基地 西部绿色菜都 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川渝合作示范区

2014-05-25 00:27周丹丹夏俪娟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6期
关键词:潼南四位一体示范区

文/周丹丹、夏俪娟

潼南:“四位一体”打造城市发展新区“示范窗口”新?型工业基地 西部绿色菜都 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川渝合作示范区

文/周丹丹、夏俪娟

潼南县位于重庆西北部,东邻合川、南接大足、西连安岳、北靠遂宁,公元373年建制设县,因地处潼川府之南于1914年更名为潼南,是中国革命先驱杨闇公、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95万,辖2个街道、20个镇。境内涪琼两江横贯,水电资源丰富,是川中地区天然气主产区,有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中国最美花海——陈抟故里崇龛菜花景区等人文自然景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川渝合作示范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

近年来,潼南按照重庆市“一统三化两转变”的战略要求,抢抓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潼”为目标,围绕“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四大发展定位,坚持工业与城市互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工业主抓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打造,城市主抓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农业主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百村百园”工程建设,商贸主抓商圈和市场建设,旅游主抓景区建设和资源整合,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潼南步入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3年,根据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将潼南列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赋予了潼南全新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中共潼南县委书记辛国荣表示,五大功能区域的划分,对潼南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潼南将进一步壮大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合作,努力建成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力争成为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的“示范窗口” 和川渝合作示范的“排头兵”。

依托“一园三区”壮大支柱产业,夯实新型工业基地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潼南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具备了一定基础。立足建成新型工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潼南将利用好城市发展新区的各种有利政策,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围绕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和投产进度,打好工业“攻坚战”和“翻身仗”。

依托“一园三区”,潼南正调整优化园区布局,有序推进25平方公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园林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集聚承载能力。

在培育支柱产业方面,潼南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标准,着力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微型企业,培育壮大规上企业,重点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消费品工业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13年,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完成总产值100.74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6%,已成为支撑和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

电子联合会生产车间

针对工业发展一直苦于缺乏骨干企业的问题,潼南抢抓沿海地区和主城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盯准盯牢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重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产出,不断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正努力形成手机生产和天然气开发利用两个新的增长点。一是加快打造多品牌手机生产基地,新落户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49家,2014年底将达到70家以上,预计2014年整机产量达到2000万台、产值150亿元,2015年达到5000万台、产值250亿元,2016年达到7000万台、产值350亿元,逐步形成集手机硬件软件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1000亿级产业集群。二是充分发挥川中地区天然气主产区优势,加强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天然气,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在脱硫净化厂、LNG加工厂布局等方面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确保工业企业顺利发展,潼南为企业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落实专人限期办结;做好入园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通讯等生产要素供给,确保落地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同时,抓好开放合作,深化与邻近区县在资源开发、产业转移、企业管理、市场流通等领域的共建共享,尽快融入成渝城市群产业带。

潼南桂林无公害蔬菜基地

做靓“潼南绿”蔬菜品牌,深耕西部绿色菜都

近年来,潼南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作为潼南最大的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西部绿色菜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潼南被列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201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20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位居全国县域第二,是重庆主城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蔬菜销量占到重庆主城1/4以上市场份额。

目前,潼南正以“一区两江三线”为主战场,在涪琼两江沿岸重点打造100平方公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2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打造太安—柏梓—崇龛沿线鲜销蔬菜产业带,进一步壮大蔬菜基地规模,大力提升潼南蔬菜品质。同时,加快推进“百村百园”工程建设,在全县选择100个村进行重点打造,每年重点扶持专业村和示范园各20个,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三规同步”,围绕蔬菜、粮油、水产、经果、中药材等培育主导产业,推动整体发展,逐步形成县上有核心区、镇街有示范片、村里有标准园的梯度发展格局,率先在全市树立特色效益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标杆。

在品牌塑造上,潼南将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把“潼南绿”蔬菜品牌做实、做精、做靓,做成全市乃至全国的“金字招牌”。在精深加工上,着力引进一批市级或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销售渠道上,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社区直销店,利用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拓展销售市场,让“菜篮子”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钱袋子”。在融合发展上,在田间地头办好菜博会,吸引市民到潼南赏菜、种菜、吃菜、买菜,推动农业和三产融合发展。

构建山水园林城市,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发展的好坏,不仅与工业发展潜力有深刻关联,更关系到潼南在川渝区域竞争合作中是否能占据先机。为此,潼南以“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随着金佛大桥建成通车,潼南县城内涪江大桥、莲花大桥、金佛大桥三桥飞架南北,“一江两岸三大片”的城市框架已经确立,新老城区加快融合,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正在建设的东安大桥通车后,还将对产业、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畅通城市“内循环”仅仅是潼南加快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一小部分。除了继续完善交通和城市管理外,潼南还将重点在生态宜居、文化内涵、商贸物流、旅游发展方面下功夫。

在生态宜居方面,潼南加快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推进棚户区改造和金福岛开发,建设高品质楼盘,打造城市地标式建筑,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以“一江(涪江)、一河(运河)、一库(大石桥水库)、一湖(朝阳湖)、一湿地(国家涪江湿地公园)”为重点,打造水体工程,扮靓亲水岸线。实施城周屏障绿化、城中水系净化、城市植被美化,构建“山、水、城、人”和谐共处的山水园林城市,将潼南打造成成渝两地的“通风口”和“大氧吧”,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在文化内涵方面,深入挖掘红色故里、绿色菜都、礼佛胜地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闇公精神”、“三块石”精神、“拉船”精神,在城市入口、广场、公园、绿化带、主干道等城市重要节点,打造城市主题雕塑、大型浮雕,建设文化墙、艺术长廊等,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展现城市独特魅力。

在商贸物流方面,将以“两圈三市场”为载体,建设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加快完善滨江商圈,将其建成全市50亿级商圈之一。加快推进江北新城商圈建设,建设 20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综合体,将其打造成集商业、金融、娱乐等为一体的购物消费中心。同时,重点建设蔬菜批发市场、西南国际灯具城、火车站物流园三大市场,集中培育小商品、家居建材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发展镇级特色边贸市场,逐步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

在旅游发展方面,围绕“一佛两镇”,建设川渝休闲旅游目的地。发挥“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资源优势,推进大佛寺景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礼佛胜地。挖掘“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潜力,坚持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整体打造双江古镇。依托“中国最美花海”品牌效应,办好菜花节,打造农业观光与道教文化相融合的陈抟故里景区。按照全县旅游总体规划,还将加快推进马龙山卧佛、青云湖、三星堡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开发建设,唱好旅游“四季歌”,打造一批满足不同层次的特色旅游产品和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喜迎八方游客到潼南吃在乡村、住在农家、行在田园、购在城中。

发挥区位优势当好“排头兵”,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

潼南地处川渝结合部,与四川遂宁、广安、资阳交界,既是成渝经济区的“腹心”,又是渝蓉主轴的“支点”,也是重庆市参与川渝经济带互动发展的重要门户,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

自2008年渝遂高速公路通车后,潼南发展的最大瓶颈已逐步被打破。现今,渝遂快速铁路横贯东西,南泸(南充—潼南—泸州)高速公路即将启动建设,北安(北碚—潼南—安岳)高速公路、市郊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正在争取规划之中。届时,潼南不仅将全面打破交通瓶颈,还将成为川渝两地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2011年,潼南县与四川省广安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川渝合作示范区,双双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按照《川渝合作(潼南)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家和市里将在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商贸旅游等八个方面给予潼南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倾斜支持,共同推动总投入1500亿元的54个重大项目建设,届时,潼南的发展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定位,正是潼南根据建设“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要求,结合自身全市唯一“川渝合作示范区”的优势提出的。川渝合作示范区这一定位统领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大定位,三大定位又为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提供支撑,四大定位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一方面,潼南通过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和西部绿色菜都“两大引擎”,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川渝合作示范区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潼南以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引领,大力建设川渝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提升潼南在川渝合作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川渝合作示范区,这四大定位构成潼南打造城市发展新区“示范窗口”的四位一体总布局。中共潼南县委副书记、县长蹇泽西认为,潼南在水资源、天然气、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加快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充足,随着潼南杭电枢纽工程、金福岛开发、天然气开发利用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潼南发展潜力将陆续释放,发展活力将不断增强。

凭风借力好扬帆,众人划桨开大船。今后,潼南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建设和重庆向东向西开放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早日建成重庆发展新区的“示范窗口”。

成渝城际动车途经潼南

潼南菜花节

猜你喜欢
潼南四位一体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