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沧白:巴蜀辛亥革命之先驱

2014-05-25 00:27刘俊杰综合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6期
关键词:同盟会孙中山重庆

文、图/刘俊杰综合

杨沧白:巴蜀辛亥革命之先驱

文、图/刘俊杰综合

杨沧白年轻时,时值国势积弱的封建末世,这位“短身瞿貌、彬彬尔雅”的晚清秀才,顺乎时而应乎势,拥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重庆办新学、创新刊,传播进步思想。1903年,在杨沧白等人的倡导下,四川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公强会在重庆成立。1905 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杨沧白等人积极响应。1906年初,同盟会重庆支部建立,因杨沧白德才兼备,“蜀中贤豪长者、文人学士,皆与公投分结纳,服其雅度”,大家推其为“首盟”,时年25岁的杨沧白成为了同盟会重庆支部的负责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正当重庆城里风起云涌之时,杨沧白登高一呼,四川各地盟员齐集重庆。11月22日的市民大会上,杨沧白纵步上台,纵谈革命的道理、重庆的景况后,大声喝令重庆城的清朝官员们交出印信。如此兵不血刃地收缴了印信,宣告了满清王朝在重庆的统治灭亡。

推翻清朝在重庆的统治后,杨沧白主持召开了蜀军政府筹建会议,他不居功,也不求官,谦推张培爵出任都督,自己则居高等顾问职位,同仁们无不佩其高致。朱之洪曾作诗赞其曰:“蜀府建殊勋,君指挥、我奔走,当时让都督不为,只赢得桃李春风,言语文章妙天下。”

后来袁世凯窃权,杨沧白在重庆组建“讨袁军”。失利后,杨沧白于1913年底逃往日本,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见到了思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对于这次见面,他后来这样写道:“余少读书于蜀万山中,不及与当世仁贤奇杰游处……癸丑违难日本东京,始得遍识民党魁杰,自大总统香山孙公以次,恒与为密谋。”敬佩之意,倾慕之情,追随之心,已跃然纸上。而“倾谈之下,总理惊得其才”,从此以后,“多所依重,左右不离”。

然而,因杨沧白为孙中山所器重,引起蒋介石、戴季陶等一些人的忌恨,这些人到处散布杨沧白“挟滇军以自重”的流言。1924年6月2日,杨沧白愤然辞去广东省省长之职,到上海居住。次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杨沧白哀伤逾恒。为依从孙中山的遗愿,7月底他赴京屈就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之职。3个月后,亲眼目睹段政府仍是腐败,遂辞职,终于走上了“归隐”之路。

杨沧白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早年从华阳名儒吕冀文治经史词章,文笔斐然,被视为奇才。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诗词千余,其诗风出入八代三唐,晚年更效杜少陵、陆放翁歌行律体,得其神韵,出语沉蕴而含清绵邈,所感所叹于国事、家事、天下事,皆激情奔放,得乎心而应乎手。老同盟会员胡汉民盛赞曰:“言语妙天下,文章到古人。”

1938年11月11日,为摆脱汪伪政权的纠缠,杨沧白从上海经香港回到阔别20余年的家乡重庆。1941 年8月6日,杨沧白夫人詹淑则在上海病故,他大恸深哀。一年后,值其爱妻周年忌日,杨沧白在重庆南岸病逝,享年62岁。后人不禁感叹:伉俪情深,冥冥中似有天意注定。

当时,国民政府为其送来的挽联上书“书生仗剑起西陲,辅佐中山毕生缘”,那是对杨沧白先生在革命道路上立下卓著功勋的深切缅怀。按国葬礼仪,杨沧白的遗体被安葬于重庆东泉。1943年7月19日,国民政府在杨沧白事业发源之地重庆府中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先生纪念堂”,并将其所在的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以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赫赫功臣。今天当我们走过沧白路的时候,可以念一念这位可敬的先生,寻一寻这时代之下珍藏着的不朽印记。

人物简介:杨沧白(1881-1942年),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名庶堪,字品璋,号天隐阁。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公强会”的创立者,又是同盟会重庆支部的主盟,还是“蜀军政府”的奠基人。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他是政治部副部长;1916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他被任命为四川省省长;1923年,孙中山成立大元帅府,他是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开国有诗人,沧白杨夫子。秀句兼丰功,辉映同盟史”是对其传奇一生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同盟会孙中山重庆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在这里看重庆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