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主持制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2014-05-26 01:06贺枏仁
党史文汇 2014年5期
关键词:胡耀邦邓小平决议

贺枏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和全面改革的展开,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党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一系列僵化观念而提高到新的水平;全国安定团结,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展开,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开始树立,教育科学文化日趋繁荣;党的优良传统在发扬,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好转。这是主流。

但同时必须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工作中指导方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严重的消极现象还有待用很大努力去消除。

全面估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才能坚持不懈地把这方面工作抓上去,否则就会贻误全局。

在邓小平、陈云支持下,胡耀邦主持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决定

党的十二大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中央书记处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但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使之同坚持改革开放和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相适应,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范围的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方针?这都成为在前进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在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早就提出了。中央、地方和军队都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群众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影响很好。不过就全国来看,至今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全党没有认真重视。这几年生产是上去了,但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我们再不下大的决心迅速改变这种情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能全面地发挥出来?我们又怎么能充分有效地教育我们的人民和后代?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个真理,有些同志已经不那么清楚了。这样,也就很难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鉴于此,邓小平还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9月24日,陈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六次全会上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物质文明建设,又不可能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然后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就可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胡耀邦和中央书记处对邓小平和陈云的意见十分赞同。9月25日,即十二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胡耀邦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两项议程,其中一项就是讨论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

在胡耀邦的主持指导下,精神文明建设决定数易其稿最终完成

会后不久,中央成立了起草小组,共有5人:郑必坚(胡耀邦秘书)、林涧青(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龚育之(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王愈明(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和郝怀明(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局级调研员),此后,起草小组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开始了文件的起草工作。

1985年11月,胡耀邦主持召开关于起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次小范围会议,针对文件的起草方针和内容,胡耀邦作出了详细说明。他说:明年三四月间拿出个稿子来供讨论。不是事务性的,是纲领性的,要管一个时期。不是说教,要有虚有实,看得见,摸得着,有措施。太宽不行,太窄不行。要有说服力,带有教科书的性质,如道德问题。少则十条,多则十四、五条,二万字。前一、二、三条是问题的提起,讲社会主义的特征,两大文明,着重讲精神文明,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何重要说道。他说:一个是思想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思想方面的支柱“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个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达到这个要求,各种舆论工具,各界要做的工作。各种错误的做法要提到,要采取疏导的办法等等。一个是道德,包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问题,要消灭什么东西。一个是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西方文化、传统文化怎么对待的问题。一个是民主法制,国体、政体不搬西方的议会制,分权不是个好办法。一个是民族问题,涉及宗教问题,讲团结友爱,提倡什么。一个是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最后一个是党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

12月17日,起草小组拿出最初的提纲,在这个提纲里,为了同十二大“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法相衔接,用过“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提法。同时强调指出:“现阶段的道德是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利益中引伸出来的”;“要冲破那种把一大二公和绝对平均主义误认为社会主义的僵化观念,建立起适应新时期社会变革的新的道德观念(正确对待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竞争与互助等)。这样才能使理想、道德推动和引导改革、开放、建设。”

12月25日,胡耀邦在办公室召集起草小组成员开会。他说:

小平同志说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还需要搞一本社会主义伦理学。经济学可以继承、借鉴的东西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可借鉴的东西少一些。大主意还是道德风尚。“四有”是对全民族的要求。要有新话嘛。

什么叫精神文明?就是人的素质,人与人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各民族之间,从社会到家庭,都要形成空前的互助、和睦、和谐的新型关系。这一部分很重要,要提神。教育问题写一段,15年的要求,各类学校奋斗目标,知识程度,文明素养,甚至体质的要求。要写出新的道理。

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分子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德、智、体的问题没有讲透。一是轻视知识分子,一是和工农兵结合的根本方向没有讲透。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知识分子的立场、感情的转变讲了一点,但不鲜明。文艺、出版、新闻、青年,都是这个问题,思想感情不和广大人民融合在一起,我看是这个问题。现在知识分子不愿到艰苦地方,作家不愿深入生活,什么都伸手要钱,还不是立场、思想感情问题?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讲透,不完全清醒。这个问题讲透是困难的。

(思想、精神、道义上的一致的问题),首先写奋斗目标,写三大步,写“四个坚持”,写如何达到一致的办法。采取什么办法?要总结大的历史教训,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如何,讲点道理。怎么一致,写这几年成功的经验。最后写党,主要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模范作用。

1986年1月9日,胡耀邦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央机关干部大会,他在讲话中说:80年代后5年,总的来说,必须在继续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件大事抓好,抓出个眉目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方面都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这几次讲话中,胡耀邦都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和经济体制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足见他对制定精神文明决定的支持。

此后不久,在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时,胡耀邦再次强调了文件起草工作的方法论问题。他说:理论工作究竟应当为什么服务?应当明确强调为两个文明的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离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来谈思想工作、理论工作,是不行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工作、理论工作只是一种抽象的空谈或者枯燥的说教,而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种种问题不能给予理论上的说明,对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种种问题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对于干部和群众中现实存在的种种认识模糊的问题不能解答,怎么行?事情在发展,历史在前进,马克思主义者过去公认的个别原理只要不符合实际生活的发展,就是要冲破。不然的话,马克思主义就会停滞,教条主义就来了。什么叫教条主义?就是脱离实际,拘泥于已经过时的个别原理。为着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当然要想些办法,但是同时必须认识,马克思主义确要发展,一定要敢于把那些过时了的,同现在实际情况不符合的个别原理冲破。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多数,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掌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这里,胡耀邦已经把制定精神文明决定视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月29日,起草小组写出第一稿。3月4日、8日,胡耀邦两次主持召开有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有关思想理论文教部门领导参加的关于第一稿的小型座谈会,征求意见。胡耀邦说:文件要有纲领,有明确的章法,做几件什么事情,10年干什么,30年干什么,抓什么东西。

3月9日,胡耀邦再次召集起草小组开会,在会上,他比较详细地谈了他头一天会上讲的12条。指出:希望能够搞成一个和经济改革决定相比美的文件。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武装了全党,精神文明决定应该是个比较完整的纲领,有科学的概念,使全国人民都知道该怎么做。第一、二条,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和实质。第三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要写三代人建成强大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理想,全国人民政治团结,道义、精神一致的根本基础,80年代就干这个事。自我完善的话要有。共产主义也挂上一笔。前面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用两三句话写清楚这个历史观。写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写出困难,写出长期性。第四条,对外开放,就强调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本领。长期搞开放政策,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吸收他的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消化创新;同时,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东西。科技文明不在第三世界,在发达世界,没有几十年甘当小学生的态度,不向人家请教,拿过来,我们的精神文明上不去。怎么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先学习再创新,几十年坚定不移。世界上把中国对外开放看作是人类进步的一部分,最有希望的一部分。中国对人类创造的两个文明抱什么态度,若干年后,中国又反转来影响世界的进步与文明,对这个关系要讲。第五条,新人的培养。不只是青年,包括老年,都要转到新社会、新体制下来。新人就是这个意思。“四有”分别概括一下所谓纪律,就是整个民族的统一的意志。整个民族兴旺发达,服从这个就叫有道德,这是我们道德的核心。第六条,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结束了人吃人的尔虞我诈的不人道的关系,建立了新型的人和人的关系,开辟了历史新纪元。规划几个基本要求,如何对待老幼、鳏寡孤独、妇女、残疾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多少年达到什么。国家、社会、机关团体、家庭的职责。为不断完善美好的人和人的关系出力尽职。搞好了,社会就安定、和睦、友爱。他还建议开些调查会,了解点实际情况。文件使人看了:一、我明白了,重要性在哪里,是些什么内容;二、我有一定抓手了,知道怎么抓了;三、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大的偏差了。最后,胡耀邦要求起草小组4月中拿出第二稿,在百人中讨论。

3月31日,第二稿完成。题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分三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十项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共产党。

4月8日、9日、11日,胡耀邦三次召集书记处书记和科学、文化、教育、宣传、理论界领导讨论第二稿。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于光远说,精神文明建设本质还是创造,要大力提倡创造。马克思主义要单搞一段,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建设、生活和组织建设,要给予突出的地位,把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中宣部部长朱厚泽说:精神文明建设要促进全民族勇敢探索创新,把这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还说:中宣部正在讨论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怎么看的问题,认为应在战略上坚持,不应当作日常行为的具体规范和衡量科学文艺的具体尺度。

胡耀邦在听取他们的意见之后说:大家的意见,最大的还是结构问题。一要明白了,二要抓得住。6个字,谈何容易。我赞成先把结构调理一下。怎么调整?一、先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说透。一张皮还是两张皮。要把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说得人家信服了。二、讲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建设精神文明有几项要求。十项要求多了,要求与措施混在了一起。改成五大奋斗方向:(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对社会主义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要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二)讲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尊重人的权利、义务,创造精神,焕发民族的创造力。健全法制,正确地约束少数人,保证多数人的民主。(三)科学教育。教育是手段,对最新科学成果的热爱与追求,掌握民族发展的命运。(四)人和人之间高度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包括不同人群、集团、民族、地区、男女老少、家庭之间,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之间。(五)生活上的丰富多彩、健康活泼。适应时代潮流发展,逐渐克服落后的东西。允许什么存在,什么要克服,界限清楚。办不到的不说。三、采取什么手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即阵地、工具和队伍,家庭、学校、社会、文艺团体、传播工具、知识分子队伍。指令性的东西不讲,不要搞指标。四、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或曰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指南,不能照搬,要发展、创造。怎么对待外国的东西、古代的文化。对群众精神世界不一致的东西,怎么疏导。不能超越物质文明的可能去要求。精神世界的东西不能强迫,只能提倡、引导。五、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责任。

起草小组根据胡耀邦的意见和会上讨论的意见,对第二稿从结构上进行了调整。5月10日,完成第三稿。题目缩短为《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内容为5个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队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共产党。

胡耀邦看第三稿后很高兴,说:完全有希望。有架子了,有80%了。一、二部分特别好些,通俗,论理,逻辑性强,三、四、五部分弱些。

5月23日、28日至29日,起草小组又先后召开了两个座谈会。会上,上海市委的负责同志说:稿子总的很好,把精神文明扣在现代化建设上,核心是经济改革,应该挑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改革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说:从指导思想上讲清问题很有必要,要让人们懂得,不可能不出现资本主义初期的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干净的商品经济,纯粹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的。打破大锅饭,是积极的东西。但也须有防范的东西,如果一切人际关系都变成金钱关系,就不能容纳了;分配太悬殊,人们也不能接受。所以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又要给人一种开放、开明的感觉,也不要指望精神文明建设在一两年内就取得最后胜利,要做长期努力。

7月25日,综合各方意见之后的第四稿完成,将近两万字,题目改为《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并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及中顾委、中纪委负责同志审阅。邓小平阅后表示:六中全会的议题不变。文件不能搞那么长,五千字就可以了。要好好把法制问题讲一下,我们国家要成为一个很讲法制的国家,上上下下、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都要好好遵守法纪。

胡耀邦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召集有田纪云、李鹏、温家宝和起草小组参加的会议,提出修改方案,结构上重新进行了调整,定为8条,要求起草小组5天内拿出稿子。

8月2日,起草小组改出送审的第二稿,按照邓小平“文件不能搞那么长”的要求,字数减为近9000字,题目不变,内容按照胡耀邦提出的8条分为8个问题,分别是: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三、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四、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五、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和纪律;六、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七、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八、党组织和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8月2日上午,胡耀邦将这一稿子送邓小平、赵紫阳等人审阅。同日,胡耀邦到邓小平处征求意见。邓小平正在散步,看到胡耀邦,远远就说:文件不错了,可以印发大家讨论了。

8月15日,邓小平审阅了提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稿,作出批示:“同意。没有意见。”李先念亦表示没有意见。

8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原则通过精神文明决议“意见稿”,在胡耀邦提议下,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这一稿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8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将《精神文明决议》(征求意见稿)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党组以及中委、中顾委、中纪委成员征求意见。党内有2000多人参加了讨论,党外有200多人参加了讨论,改出140份修改稿。

9月7日,邓力群把关于《精神文明决议》书面修改意见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他在信中说:精神文明决议8月16日的稿子,书记处研究室几个同志和我一道,共同认为比8月3日的稿子改得好多了,同时也觉得,对于十二大、党代会、中央常委讲话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还是体现得不够。我们力求从这方面做些修改、补充。改稿送上供参考。

9月9日,邓小平在精神文明决议“意见稿”上批了一句话,说:“在十一页,我删去一处。”删去的这段话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在中国也有约百年的历史,在某种条件下也并非绝对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是中央领导同志所再三警告过的。”

9月10日,陈云在邓力群送的精神文明决议书面修改意见稿上批示:“我同意这个修改后稿子。”同一天,李先念批示说:“启立同志并告耀邦同志:我身体不大好,关于精神文明决议(征求意见稿),断断续续看完了。力群同志的修改稿,我也看了,都同意。”

9月13日,就邓力群提出的修改稿,胡耀邦亲自执笔起草一封信,并附上决议起草组的一个说明,在14日征得赵紫阳的同意,两人联名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发出。信中说:“我们两人同意起草小组的这个意见:这次精神文明决议不用十二大报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法。”这是因为:讨论中许多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理解极不一致。现在看来,“为核心”的说法,确实不怎么确切,执行起来必然会发生很多矛盾。“为了从理论和我们党的历史实践上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查了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文化性质问题的偏向一节中的三段论述。从这三段论述中也可以得到启示:我们今天仍然不能把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作为全体人民的行为规范。”“这次决议只是不用这个提法,这样处理也是慎重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全会后从容讨论,留待十三大去处理。”

9月15日,邓小平作出批示:“耀邦、紫阳同志的意见很对,我完全赞同。”李先念也批示:“同意小平意见。” 9月16日,邓小平办公室再次通报:小平同志又看了一遍耀邦、紫阳给常委的信,说:“还是照他们两位的意见办。”

9月17日,胡耀邦特地去向邓小平汇报请示。他说:有的人可能挑起争论,旁及其他。邓小平说:不要紧。实在要挑明就挑明,可以采取表决方法解决问题,少数服从多数。打的是我的牌子,总的倾向是要把我们拉向“左”。这个不行。那么一改,会使人感到我们的政策又变了。现行的路线不能动摇,我最近讲过多次,我们的政策还要放。我们要注意,保持我们的政治稳定。“左”的右的干扰都不理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受到邓小平讲话的鼓舞后,胡耀邦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传达邓小平的讲话。他感慨地说:我是“左”右夹攻啊!我们党要讲是非,不讲关系,看脸色。讲关系,看脸色,我们党还有危机。弄清是非,团结同志,不打棍子,不重复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我们受“左”的干扰,也受右的干扰,“左”激起一些人往右走,右激起一些人往“左”走。我们没有上当,步履艰难。这几年,把一些年轻人吓得不得了,很可怜,我就够可怜了。为党的事业嘛,兢兢业业,有什么不得了!

9月18日,为了避免决议被往“左”的方面拉,尽早把决议制定好,邓小平亲自找邓力群谈话,指出他在几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同意见的严重性,明确告诉邓力群这次对决议草案提意见的方式不好,并建议他第2天开会时的讲话要完全赞成这个稿子,据邓力群后来回忆:“谈话时言辞之尖锐,在我一生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9月19日,胡耀邦主持《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和修改情况(草稿)》的修改。他说:要把大家提的问题的合理性肯定一下,要求文件要有具体措施是对的。整个文字表述,注意既防止“左”,也防止右,但文字上不出现这字样。我们要保证安定团结,良好的社会秩序。想取消四项基本原则,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不能说没有。第一,不捧他;第二,不批斗;第三,党报党刊不登。党报党刊一批评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运动。经过修改,题目简化为《简要说明》。《简要说明》把两千多人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征求意见稿)》的情况作了说明,并对精神文明决定的一些具体提法做了解释。

对于决定不再沿用“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句话,胡耀邦后来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详细说明了四点理由。第一点,主要是因为:(一)共产主义思想的含义在不同的范畴中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提法容易引起误解。(二)共产主义思想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不适合。(三)要求全国不同的阶层和人群都用共产主义思想对待精神文明,事实上办不到。(四)这个提法对统一祖国更加不利。第二点,《决议》中明确提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并没有隐瞒和降低我们的最高纲领。第三点,不再沿用十二大的这个提法,合法不合法?由于形势发展和变化,对中央报告中的提法加以修改或不再援引,这种情况在我党的历史上屡见不鲜。胡耀邦在讲话中还列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了十一大制定的路线等历史事实,解除了一些人的疑惑,更是对有人质问“十二大还算不算数”的一个有力回答。第四点,绝大多数同志都没有对这个《决议》稿不再沿用那句话表示疑义,仅有少数同志主张援引。

9月20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杨尚昆、余秋里、薄一波、胡乔木、方毅、伍修权、肖克、黄火青、乔石、胡启立等人先后发言,一致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是个好文件,比前几稿都好。其最大的长处就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同改革密切联系起来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会议一致决定将《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草案)提请六中全会审议。

9月23日,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分组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草案)。起草小组根据全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又作了若干文字上的修改,于26日修改结束。题目最后定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27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先后批示:“同意”。

十二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决议

9月28日,六中全会召开全体大会,胡耀邦主持。在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全会通过了《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这是我们党新时期作出的第一个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决议。

《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它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决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所确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同过去那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划清了界限;《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有力保证。从思想理论上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胡耀邦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制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曾庆红同志在在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他坚持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注意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先后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推动科技、教育、文艺、新闻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责编 雷蕾)

猜你喜欢
胡耀邦邓小平决议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红色读物
胡耀邦夜宿我家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