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教材点滴谈

2014-05-26 13:17王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事例教学内容

王利

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范围往往是面对全国、全省等一个很大的区域,各地区的计算机设备、师资及学生学情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另外,由于教材文本所限,信息技术教材中展示较多的是显性知识。这些客观条件需要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等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发掘教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我校使用的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该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精神,教材预设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农村区县高中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处于零基础,一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有诸多的困惑和迷茫。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信息技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采取了具体可行的措施。

遵循课标为主导原则,补充或更新教材事例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规定着信息技术学科要达到的统一要求,对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要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教学事例更多是文字描述或过时的案例,不能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恰当的新闻事件,补充或更新教材事例,引导学生主动关注事例,思考事例带给人们的启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中补充了2013年8月22日《焦点访谈》“揭开网络推手的黑幕”作为教学信息真伪性的事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网络信息甄别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影响》,教学中补充了“13岁少年郑博闻成国内最年轻IOS开发者”和“2013年英国初中女生遭网络暴力”两个事例,让学生看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走上犯罪道路的情况,教学中补充了“2009年3·15晚会网络游戏危害青少年”事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珍惜中学美好时光。

遵循重视学生学情原则,补充或调整教材内容

由于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必修学科,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来自不同初中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具体的学情补充或调整教材内容,使得知识的难度、广度合理,使教学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材用较少的文字涉及较多的计算机术语,大多数教师困惑此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结合我校大多数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都是零基础,笔者认为此节应该补充教材内容,用一个课时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机中二进制编码等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练习到指定网站模拟攒机。通过补充教材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可以把这些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在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购买计算机时都能很好地描述计算机配件及性能指标。

调整教材内容,一是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二是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学习时,要对教材及时作合理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笔者认为此教学内容应该调整到第二章获取信息之前,先教会学生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盘等操作,学生掌握了信息交流方式,每节课的作业上传、课件等学习资源共享就能够很好解决。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声音和视频的下载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来完成,这时教师应该补充介绍软件安装和卸载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安装软件时不要随意安装那些推广软件,避免不明软件或恶意软件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卸载软件时不能直接删除安装的目录,要用卸载程序或在添加删除程序中正确卸载,通过扩展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正确使用电脑。

遵循教材内容“生活化”原则,调整教材练习任务

教材是面向各地区学生的,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一样的生活环境和实践经历,因此要立足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改教材中不合适的操作示例和任务,只有当操作事例和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材以《爱鸟报》引出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笔者认为《爱鸟报》这份作品不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以这个情境案例引入课题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好。教师从学生都有外出旅游需求考虑,以周末学校组织学生到重庆三峡博物馆旅游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需求、信息来源及采集信息,教师重点介绍网络方式搜集信息,学生通过网络查找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开馆时间、门票及游览须知,有能力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到重庆三峡博物馆的行程线路、交通工具的选择和路费问题,最后加工整理信息形成旅游行程规划。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任务设计,学生学会了汽车、火车、轻轨、公交等交通工具的线路查询及网上购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有了这样一次任务的练习,今后外出旅游就能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来查找相关信息了。

采取主题单元教学,开发或重组教材内容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标准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或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单元教学体现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

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材以“文明班集体评优活动”为活动任务,任务简单,不能激发高中生探究和创造的欲望,教材中Excel知识点较零散。笔者在本节中采取主题单元教学,以高一新生合理分班为主题设计相关的任务链,任务中涉及公式、函数、排序、筛选、图表等知识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拟用两课时完成任务。规划主题单元教学时,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既理清了知识脉络,又使任务紧紧围绕主题设计,提高了教学效率。该主题设计为问题式教学,问题对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引导作用。

采取主题单元教学,开发或重组教材内容,设计与学生相关的主题,问题引领,知识穿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学习方法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不仅仅是改变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教师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对提高教材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事例教学内容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