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TS教育在卫生职业院校物理课堂上的渗透

2014-05-27 08:38杨姿爽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学生

杨姿爽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注重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社会中的应用。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STS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指导思想之一。卫生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学主要从新课导入、新课讲解与课堂练习3个环节渗透STS教育。

1 在新课导入中渗透STS教育

1.1 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物理学史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科技的发展过程蕴含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它展现给学生的是:科学概念与原理、方法和手段、技术发明的历史背景、科学的价值观,等等[1]。在物理课堂上,教师介绍与科学史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博大与精深,被科学家的个人信念所吸引,被其科学精神与态度所感动,激励他们向伟人学习。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新课内容介绍简单而典型的案例。

例如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先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进而介绍他们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观点。让学生知道亚里士多德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对哲学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虽然他的理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错误的,并在很长时期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但对于其思想,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伽利略将实验方法与数学推理引入物理学的研究中。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从利用直接经验到利用科学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对于物理学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让学生体会伽利略坚韧不拔、不断追求真理、敢于向伟人质疑的科学精神。采用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情感教育,培养了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1.2 介绍成果,导入新课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高科学技术含量的新发明、新成果、新设施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新事物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电磁波”时,可以这样导入:古人用飞鸽传信,我们用手机发短信。现在,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电话、电视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手机与电视的信号接收都需要电磁波。那么什么是电磁波呢?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使其更加关心社会生活。

1.3 从生活现象出发,导入新课

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入手,开始新课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表面张力”时,可以这样引入:教师:“夏天的早晨,你会发现荷叶上或草叶上有许多露珠。同学们,小露珠是什么形状?”学生:“球形。”教师:“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的液滴也是球形或椭球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的‘表面张力’就能解释这个问题。”

1.4 联系医学,导入新课

物理学是医学的基础,许多生命现象、生理过程都可以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也提供了技术与手段。在物理学教学中联系医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求知欲,使课堂学习成为积极情绪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附加压强”时,可以这样引入:教师:“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婴儿出生的镜头。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啼哭,为什么婴儿出生时要大声啼哭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附加压强’就能解释这个问题。”

在新课导入环节渗透STS教育,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2 新课讲解中渗透STS教育

2.1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渗透STS教育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新课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用科学知识认识、分析问题,发现和寻求解释,并予以实验检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课中,教师进行引导后,让学生自己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提出假设:教师拿一个小球,让它自由下落,要求学生观察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学生认为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可以提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小球的速度是不是均匀增加的呢?如果是,就应该遵循这个公式,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 S1∶S2∶S3…=t12∶

实验验证:(实验过程略)

得出数据:S1∶S2∶S3…=4.9∶19.6∶44.1…=1∶4∶9…

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识到伟人曾经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许多科学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科学素养。

2.2 挖掘教材中与STS教育相关的内容,渗透STS教育

教材中可以进行STS教育的素材很多,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热点问题。教学时要强调与医学相关的新发明、新创造,强调科技发展对医学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新课讲授中渗透STS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 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 在讲“杠杆”时,可以把教材内容向外延伸,向学生介绍杠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工具,如剪刀、电扇、水龙头、钓鱼杆、扳手等都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

2.2.2 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物理知识 在讲“能量”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能源问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能源的人均占有率很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严重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进而向学生介绍太阳能、生物能、水能、核能等,让学生了解哪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从而懂得节约能源。

2.2.3 与科技相关的热点问题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纳米技术,那么什么是“纳米”呢?在讲“长度单位”时,向学生说明1纳米等于10-9米,然后介绍纳米技术,让学生了解纳米技术在生产、生活及医学中的应用。

2.2.4 与医学有关的物理知识 在讲“粘滞性液体的流动规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人体内血液的循环过程。让学生知道血液是种特殊的粘滞性液体,与普通的粘滞性液体不同,是一种悬浮液,血浆中悬浮着血细胞,血管壁也与硬性的管道不同,具有弹性,可以收缩和扩张,并受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然后,让学生用粘滞性液体的流动规律来分析: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流速与压强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讲解中渗透STS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相关的社会、科技、哲学思想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记忆之中。

3 课堂练习渗透STS教育

随着对STS教育研究的深入,在课堂练习中关于STS教育的习题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与STS教育有关的习题有以下几种。

3.1 自然现象型

冬天大雪后,人会感到周围很寂静。下列解释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是因为大雪后,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是因为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是因为雪是疏松的,有很多空隙,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是因为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正确答案:C。

分析:声波在到达积雪时小部分被直接反射,大部分进入雪中的小孔(在许多小空间里反射减弱),能量被吸收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消耗了能量,所以人会感到周围很安静。同理,大会堂和音乐厅的墙壁一般会做的凹凸不平,以增加声波的反射来减少混响。

3.2 技术应用型

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原理清洗牙齿。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正确答案:B。

分析:声波产生的条件:声源与介质。所以,B是错误的。

3.3 日常生活型

“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本身能发出红色的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C。

分析:具有一种颜色的物体只会反射此颜色的光,所以才有绿叶红花。例如,在一间密闭的屋子里,放着一盏绿灯,还放着一朵红花,大多数人认为这朵花看起来还是红色,或者是绿色和红色结合起来的颜色,而实际上,这朵花变成了黑色。原因就是没有其他可以反射的光线来体现它的颜色。桃花主要反射自然光中红色频率的光,其他频率的光几乎都被其吸收,所以,“桃花红”。

3.4 数据计算型

我国“神舟”四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起飞时的质量是4.05×103kg,推力为1.35×105N,求运载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

分析:这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合=ma的计算题。对火箭进行受力分析,火箭所受的合力为F合=F-mg,题中告诉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质量与受到的推力,把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变形得:,就求出了运载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

3.5 医学应用型

有一位外伤患者,某段血管的外周阻力是1.6×108Pa·m-3/s,血压是1.36×104Pa,由于此血管外部破损但长度不变,血压变为2×104Pa,求患者的心输出量增加多少?

解:根据泊肃叶定律得到:

破损后增加的心输出量为:Q2-Q1=1.25×10-4-8.5×10-5=4×10-4(m3/s)。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科学拔牙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