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

2014-05-28 10:00蒋志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蒋志才

【内容摘要】农村初中的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差,老师、学生往往都是“吃力不讨好”,搞得师生疲累不堪。本文着重从作文教学理念、作文教学方法等角度阐述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使农村学生不仅爱上写作文,而且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关键词】课改 理念 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可农村初中的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我认为农村作文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

其次,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学生成了文学的“贫血儿”。

再次,生活的单调。农村学生本来应该比城镇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很长,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学生的活动范围就自然被缩小了。再加上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淖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作文改革

新课改为作文教学带来了契机,尤其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形式的不断创新,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切实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敢于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二、激发写作热情,加大量的训练

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平时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加大其训练量。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

三、引导走出课堂,汲取写作源泉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新课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尤其农村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农村社会生活,并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把社会生活当作第二课堂。让学生接触社会、开阔眼界、熟悉生活、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社会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让学生较好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教师只要能按计划、有步骤、分目标地去实施,定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四、传授写作技巧,提升语言魅力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低。语言是最鲜活,最富有自我个性色彩的。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人如见其形,如见其境。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1.恰当运用生动描写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用珍珠宝石制作的一串闪闪发光的项链,那么,串连珍珠宝石的链条就是叙述,而每一颗珍珠宝石就是一个个形象鲜明的描写。在具体描写中。可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人物的内心活动、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也可通过环境描写(包括目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2.综合运用修辞方式

恰当运用修辞于作文语言中,作文就会立刻灵动起来,鲜明起来,给人以美的感受。比喻手法,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排比手法,使句子节奏明快,轻松活泼;对比手法,正反对照,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拟人手法,使文句生动有趣,文笔活泼。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那天我觉得十分孤独。”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将这句话改成:“那天,我感觉自己好像一头在沙漠中踽踽而独行的骆驼。”这里就将原来抽象的“十分”一词形象化了。

3.适当改变句序、句式

中学生的作文,大都平铺直叙,往往令人感到乏味,批改起来感觉味同嚼蜡。而故意颠倒语句次序,改变正常语序,就会增强语气,协调音节,增强表达效果。采用多种句式,可以让作文波澜起伏。整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富有节奏感;散句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以避免呆板的毛病;短句结构简单,接近口语,简洁明快;长句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感情充沛,表意周密。写作时整散结合,长短句交替使用可使句型错落有致,语言活泼生动,富有美感。

4.巧妙运用新颖立意

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也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时,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创作新颖别致的好作文。

五、改变批改方法,提高批阅效率

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提高了批阅效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初中)

猜你喜欢
课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