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衡”的命题角度及解题指导思路漫谈

2014-05-28 04:24叶机武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氨水电导率化学平衡

叶机武

1。 溶解平衡

溶质微粒浓度类试题不但与电离平衡有关,还有关于水解,因此是主流试题,最终形成一种酸、碱与盐的混合溶液,这就是试题情境的共同之处。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复习时,基于对盐类水解规律和水解实质的掌握,必须学会应用规律,该思路可简单理解为水解实质;水解规律;应用水解规律。将规律系统地、有步骤地、分层次地练习,例如:判断有关酸碱性强弱、两个守恒、比较离子浓度等等。在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进行复习时,要了解到电离平衡、化学平衡与水中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相同,其与平衡的基本特征相符,再弄明白怎样生成、转化或溶解沉淀的,以及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例如:Ag2S、AgI、AgCl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但是均难溶于水,达到溶解平衡时,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的乘积用常数表示。含有溶质各0。1 mol的Na2S、KI、NaCl溶于某混合溶液中,将一定浓度的AgNO3加入该溶液中。可提出问题如下:加入AgN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比较浓度积常数大小?

2。电离平衡

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因为该内容概念较多,因此有必要先明白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认真辨析容易混淆、相似、相关的概念,留意关键字、词,对相关知识点认真进行剖析。知识的灵活运用以概念清楚为前提。以真题进行说明,对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进行衡量的物理量就是电导率,中和滴定的终点可根据变化着的溶液电导率来确定。在常温条件下,学生利用该原理,对氨水物质的量浓度和NaOH溶液浓度分别进行测定后,获得曲线,如图1所示。

溶液和氨水分别为100 mL,准备待测;盐酸0。40 mol·L-1为标准溶液。为检验中和滴定反应,指出以下四项中错误的一项:① NaOH溶液的pH为13;②0。10 mol·L-1为氨水溶液物质的量浓度;③当滴定终点到来时,M点溶液pH为7,N点溶液pH小于7;④所得曲线在滴定溶液时为b。 NaOH+HClNaCl+H2O,NH3·H2O+HClNH4Cl+H2O。电导率转折点通过电导率曲线能够看出其为滴定的终点,因此得出相同量的100 mL NaOH溶液、100 mL氨水消耗盐酸物质的量。虽然NaOH溶液与氨水的浓度是相同的0。10 mol·L-1,但是pH却不同,氨水pH无法计算,而NaOH溶液pH为13。NaOH溶液与氨水浓度相同,弱电解质电导率低、强电解质 电导高,因此,滴定终点就是电导率的转折点,推导出M点为NH4Cl,pH小于7,N点为NaCl,其pH等于7,所以③才是正确答案。

3。化学平衡

该考点与科研、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考题区分度较好,综合性强,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应注意下述四点,第一,在解决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问题中,注意化归法与三步分析法的应用;第二,强化理解两种不同类型等效平衡,在解题的过程中深化等效平衡问题的解决思路;第三,强化分析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图像,培养良好分析方法和习惯,如标点线面方法等。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反应速率变化、反应速率原理和外界因素影响;第四,学会、理解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方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方法,尤其是在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或平衡移动方向时利用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大小作为依据。实例说明,短周期元素所形成的四种气体单质分别为A、B、C、D,普通锌锰干电池电解质为H,图2为相关转化关系。

提问:在400℃条件下进行反应,能够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依据是下列哪项?多选题。①0。50 mol、1。0 mol、0。50 mol分别为D、B、Y的物质的量;②3v逆(D)=v正(B);③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发生改变;④保持混合气体密度不发生改变。解题思路如下:对H2(g)+3N2(g)2NH3(g)满足平衡状态的依据进行分析,当400℃条件下K=Qc,化学反应平衡了,因此选项①是正确的;3v正(H2)v逆(NH3),因此选项②是错误的;平衡的标志就是压强不变,选项③正确;选项④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是混合气体密度显然也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选项①和③。

结束语溶解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平衡三大平衡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当今教育形势下,受到高考命题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结合考点实例进行介绍,体现了三大平衡知识点价值。三大平衡开阔了问题研究,并且从定性层面将化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提升到定量层面上来,成为高中化学新增知识点的新方向。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的有效途径。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增加设计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跨越式发展,助力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重点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改进,让化学实验真正起到提高能力,拓宽化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氨水电导率化学平衡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不同低温处理对桃1年生枝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基于电导率法的地沟油含量测定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2265FS土壤原位电导仪测定结果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
时效制度对7075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防止农用氨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