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证融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14-05-29 05:43严丽丽桂占吉蒋国文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校企电子商务体系

严丽丽,桂占吉,蒋国文,吴 凯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海南 琼海 5714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逐步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不断出现,经过深入剖析各种改革总结和研究报告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仅从局部考虑,未从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上作系统的研究,这将直接影响到院校内涵建设水平。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将学校内涵建设列为工作重心,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投入财力,鼓励教师开展提升高职内涵建设领域的研究。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基于“双证融接”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进行初步探索。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要求

“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具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制”是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

1.2 “双证融接”的涵义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倡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学历教育、资格培训与专业资格证书二者之间的融通和互认,标志着双证在职业教育中开始由“双证书”制度向“双证融接”过渡和发展[2]。所谓“双证融接”指的是职业技术教育中学历教育通过专业或课程,与职业资格类型和等级实现对接,在教育培训内容上实现融接,其实质是学历教育的专业或课程内容融接并涵盖了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学生学完课程,通过考核鉴定,既取得学分,又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1.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

培养体系是一个至今尚未有明确界定的概念。据有关学者研究,可界定“在为实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培养过程中,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4]确定和建立培养体系要素,是构建培养体系的关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要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施性要素,包括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另一类是资源性要素,包括专业、课程、师资和设施等[5-7]。

2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1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设计

在深入研究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内涵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性要素与资源性要素相结合的角度,设计了基于“双证融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见图1)。该体系框架的顶层部分是“人才规格定位体系”,由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岗位要求组成。第二部分是“人才培养内容体系”,是按照框架顶层部分的要求,围绕知识、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经过整合,涵盖了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素质拓展和毕业资格标准四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人才培养实施运行体系”,这是人才培养实施运行的支撑和保障,由校企合作体系、教学资源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组成。“人才规格定位体系”“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实施运行体系”这三个体系之间是互相依存、紧密结合的关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构建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如何实施的问题。基于以上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从“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课程评估”“教学结果”和“社会反馈”5个与“职业资格证书”要素密切相关的环节,设计了“双证融接”的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图1 “双证融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图2 “双证融接”实施路径

依据所构建的“双证融接”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结合电子商务行业实际,在下文中,对基于“双证融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人才规格定位体系”“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实施运行体系”三个子体系构建分别进行阐述。

2.2 人才规格定位体系构建

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多家华东电商企业之后,确定了“网页设计”“网络营销”“平台管理”等9个典型的电子商务行业中面向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任务,明确了各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结合相应岗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重新制定了“能商务技术”“能网上交易运营”和“能商务管理”的“三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此,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规格定位体系(见图3)。

图3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体系框架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依据“三能”为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构建“三能课程包”“双证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采取仿真实践项目训练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职业资格鉴定部门与教学部门分别负责技能和理论考核,考核成绩可相互认可。

2.3 人才培养内容体系构建

由图1可见,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素质拓展和毕业资格标准四方面构成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其中,课程体系是核心。以“网页设计师”职业证书为例,该证书面向“商务技术岗位”,该岗位主要包含“网页设计”“网店美工”“网站建设”等岗位任务,通过对以上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商务网页设计”“网页动画设计”“商品图像处理”“网络数据库”“动态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6门专业课程,最后将这6门专业课程和仿真项目实训内容以及网页设计师的认证要求融集成“网页设计师课程包”(见图4)。依照此法,设计了“助理电子商务师课程包”“助理网络编辑师课程包”“电子商务师课程包”,构成了整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双证”课程体系(见图5)。

“双证课程”是“双证融接”的核心,是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验实训”的教学方式,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集中实训内容,集中实训主要完成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中的技能要求,课程学习结束后,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理论考核,海南省第六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技能鉴定,鉴定成绩是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直接依据,同时也作为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凭据。

图4 “网页设计师课程包”结构图

图5 电子商务专业“双证融接”课程体系

2.4 人才培养实施运行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实施运行体系由校企合作体系、教学资源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子体系组成,这是人才培养实施运行的支撑和保障,该体系需要院校从政策、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经费、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2.4.1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

校企合作体系的构建,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构建校企合作体系包括政策措施、组织机构、基地建设、双向服务、激励机制等部分。该体系的构建,必须牢固树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的办学理念,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部等组织机构,落实校企合作有关事宜。依托校企共建基地及双方制定的合作协议,实施学生企业内实训、员工学校内培训的机制。另外,学校依托校企合作体系,通过“外引内培”“下企业锻造”等多种途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能适应“双证课程”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4.2 构建教学资源体系

该体系除需要必备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图书资料和政策经费等资源外,尤其需要建设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及认证要求的教室、实训室,做好实践教学条件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构筑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时,需从制度上确保教师按要求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并逐步上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必须充分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此外,引入与院校合作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2.4.3 构建以“双证融接”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以能力为基础、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重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并置于当前各院校教学改革的整体背景之下,且与院校教学设施、教学队伍相匹配。依托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所开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师资互聘互培、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等教学改革,各环节教学中均充分融入“电商职业标准”要素,构建了课堂教学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实践教学以模仿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引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生产实习教学主要采用岗位作业教学法、小组工作式教学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适宜培养关键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多种教学方法组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2.4.4 构建以“双证融接”为导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该保障体系以“双证融接”为依据,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质量标准”“过程保障”“结果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六方面进行设计(见图6)。

图6 “双证融接”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4.5 构建“四阶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三能”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实验、实训、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构建从入学到就业的“四阶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阶段1:实验。通过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实现学做合一,在专业课程和实验教学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和行业标准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阶段2:项目实战。通过每学期1~2周的课程项目实训,安排小型仿真实践项目进行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阶段3: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通过校内学生创业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等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企业工作环境中进行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遵循行业标准和工作规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针对岗位需求,因材施教,注重分工协作,培养专项技能。在这一阶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阶段4:顶岗实习,实现技能训练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四阶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确保了学生从入学到就业技能水平按照学习规律由入门到精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3 结束语

基于“双证融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当前,从事高职“双证融接”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研究的文献报道还不多,各院校的校情不同、专业大类不同,因此,在探索“双证融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时,要充分兼顾校情、专业特点及职业资格证书本身的特征。

[1]吕立宁.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6(5):89-90.

[2]谭永锋,姜自莲,陈传伟.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研究综述[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68-71.

[3]马必学,程时兴,向丽.基于“双证融接”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2):43-48.

[4]钟秉林,董奇,葛岳静,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9):22-24.

[5]唐铁军,成协设,徐跃进.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23-25.

[6]王国玲.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20-21.

[7]吕永贵,高雨吉.职业教育现代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4-5.

猜你喜欢
校企电子商务体系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