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段及其与SFG小句之间的相通性

2014-05-30 07:29
语言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句小段句段

杨 国 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一 引言

汉语句段的概念是吕叔湘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提出来的,1985年范继淹在“汉语句段结构”一文中对句段概念的主要思想作了介绍(范继淹1985/1986)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吕叔湘先生提出汉语句段语法框架,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室基于曹禺先生的话剧《北京人》着手进行资料收集工作,范继淹先生是参加研究的成员之一。后因“文革”开始,研究中断。1985年,范继淹先生在《中国语文》发表了“汉语句段结构”一文,介绍吕叔湘先生的句段思想,希望该研究能够继续。由于1985年范继淹先生不幸病故,句段研究未能深入进行。。吕叔湘的汉语句段思想,不是针对某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或句法现象,而是关于汉语构句的语法单位结构、语法单位的层次关系、构句成分的语法功能以及句式间的逻辑联结的系统性描述。汉语句段结构框架是在对大量汉语语料进行分析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句子成分的语法表示形式和构句方法上都非常符合汉语实际。尽管汉语在句子成分的基本语序和概念表达等方面和一些其他语言,如英语,有类似之处,但由于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其句法形式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句子相对较短。这是由汉语自身的构句手段所决定的。我们可以和英语作一简单对比来说明这一现象,至少涉及两个方面。首先,英语的修饰成分,特别是长修饰成分,通常处于被修饰成分后面;而汉语的修饰成分通常处于被修饰成分前面。汉语的这种修饰方法使修饰成分的长度受到限制。英语之所以有很多长句,就是因为英语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不怕长;而汉语的修饰成分怕长。为了防止“头重脚轻”的修饰效果,当修饰成分较长时,汉语通常另起一句。其次,与英语不同,汉语没有定式成分,句子没有定式与非定式的区别,汉语的人称、数量、时态等都没有表一致性的强制语法形式,这为句子成分的句法位置及其相应功能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使不同形式的句子“片段”得以呈现。这些语法现象都反映了汉语在构句方面的灵活性。

针对汉语的构句特点,吕叔湘提出了“句段”这个用以分析汉语语法的框架。其基本思想是:“汉语的句子由句段构成,句段由短语构成,短语由语素构成。由一个句段构成的句子称为单段句,由两个以上句段构成的句子称为多段句。多段句的各个句段之间,有各种不同的联结关系。”(范继淹1986:252)话语中以不同句段形式出现的语言片段之间存在或松或紧、或独立或相关的多种逻辑关系。汉语句段结构诠释了汉语灵活、简约而又不失条理的构句机理。范继淹(1985/1986)曾希望,吕叔湘提出的这个语法框架,能够通过实践不断得到补充、修改,以逐步趋于完善。笔者近年来在汉语构句方面,结合国外语言理论,特别是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理论(SFG)(Halliday 2004/2008),做了一些研究探讨,包括在计算机生成方面的实践(杨国文2001、2002;Yang 2004、2007),对句段结构有一些深一步的认识和想法,也许对该语法框架的扩展有一些积极作用。

二 句段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界定

(一)什么是句段① 本小节对句段所作的介绍,引自范继淹(1985/1986:252-263)。

句子具有独立的语义内容和独立的语音形式。任何语言片段,只要能独立传输信息,并且在语音上独立,就是一个句子。句子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一个句子的前后都有停顿。句子内部各个句段之间也有停顿,但是很短促,只是一个音界。第二,一个句子有一个完整的语调曲线,句末一定有一个终结语调:降调(如陈述句)、升调(如疑问句)、或延长调(前面终结语调的平行延长)。第三,一个句子至少有一个重音。

句段是构成句子的成分,一个句子由一个或多个句段构成。例 1)是一个由两个句段构成的句子,例2)是一个由三个句段构成的句子:

1) 我买了一对小花瓶,非常精致。2)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

句段是具有一定语义表述功能的语言片段,但是没有独立的语音形式,即在语音上依附于其他语言片段。句段可分为正段和小段。正段包括主谓段和谓语段。主谓段由主谓短语构成,如例 1)中第一个句段;谓语段由谓词短语或具有谓语功能的其他短语构成,如例 2)的三个句段。正段是构句的基本句段。小段包括体词段、副词段、介词段和叹词段,分别由体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叹词短语构成。体词段通常用于称呼、指陈、问话、答话、感叹。

自足句段在语义上独立。这种句段如果带上独立的语音形式,就是一个句子;如果在语音上跟其他句段联结,就只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不自足句段在语义上不独立,也不可能带上独立的语音形式。这种句段永远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必须通过语音和语法的联结,跟其他句段合成一个句子,如例 3)、4)中句首的句段。

3) 既然是这样儿,我只好走了。4) 我看哪,他不会来了。

可以统摄几个句子甚至整段谈话的句段称为超句句段。典型的超句句段有“他说,……”、“你想,……”、“文章指出,……”等。许多短语也可以超越句段的界限统摄几个句段,称为超段短语,如例5)中的助动词短语“只会”和介词短语“在家里”:

5) 只会在家里抽两口烟,喝会子茶,玩玩鸽子,画画画……(《北京人》)

甚至短语内部的语素也可以超越句段的界限,称为超段语素,如例6)中的“把”:

6) 把好的送给人家,坏的留给自己。(《北京人》)

由一个句段构成的句子称为单段句。一个自足句段带上终结语调,前后有语音休止,内部有重音,就是一个句子。单段句通常由主谓段和谓语段构成。小段也能构成单段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段构成的句子称为多段句。语音形式是由句段构成句子的手段。几个自足句段可以用各自独立的语音形式说出来,成为几个单段句;也可以用互相联结的语音形式说出来,合成一个多段句,如例7)所示(“∥”表示语音休止(长停顿),“∕”表示音界(短停顿),“↘”表示终结语调的降调,“→”表示语调中平、语音延续,“´”表示重音):

7) a.∥生活是不会重´复的↘∥它的步伐永远是向´前的↘∥

b.∥生活是不会重´复的→∕它的步伐永远是向´前的↘∥

例7)a是两个单段句,代表两个独立的语义表述,用两个独立的语音形式表达。例7)b是一个多段句,两个句段合成一个独立的语义表述,用一个独立的语音形式表达。

(二)句段与SFG中小句的简单对比

1 SFG中小句的功能。在SFG中,小句复合体(clause complex)和小句是语法意义上的单位;而句子(sentence)和子句(sub-sentence)是正字法意义(即书写意义)上的单位。两套术语是对应的。在做语法分析时,使用前者。小句由短语和词组构成,短语和词组由词构成,词由语素构成。小句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构成小句复合体。

在SFG理论框架中,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元功能Metafunction)是在三个维度上进行论述的,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概念功能通过不同的语义框架表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验意义;人际功能通过不同的语气和句式表示特定语言环境中参与者的主观态度和影响;语篇功能则通过不同的信息结构使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在语言使用中共同作用,以准确传达信息。小句同时具有表述这三种意义的功能(Halliday 2004/2008)。为了便于在后面的章节进行分析对比,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小句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

小句通过特定的信息结构来实现语篇功能。信息结构主要涉及两对概念:“主位-述位”和“新信息-旧信息”。“主位(Theme)”是信息的起始点,表示信息所涉及的对象,位于句首。主位之后,围绕主位展开的部分称为“述位(Rheme)”。一个信息结构一定包含“新信息(New)”,且可能包含“旧信息(Given)”。新信息中含有带重音的成分,该成分称为信息“焦点(Focus)”,其无标记位置是在句尾。旧信息在句中通常位于新信息之前。信息结构中信息成分的位置可能随语境的特殊需要而变化,变化后的成分功能从无标记(unmarked)成为有标记(marked),信息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小句的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变化“语气(Mood)”来实现的。具体来说,人际功能决定句子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或感叹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同时,也涉及特定情态和事件时间的选择。语气是一个功能成分,由主语和定式成分(Finite)构成。小句中语气成分之外的成分总称为“剩余部分(Residue)”,包括述语(或称谓词)(Predicator)、补语(Complement)和附加语(Adjunct)。语气成分和剩余部分共同构成语气结构,如例8)所示(Halliday 2004/2008:121):

8)

Sister Susie is sewing shirts for soldiers.主语 定式成分 述语 补语 附加语语气成分 剩余部分

小句的概念功能是通过特定的“过程(process)”表述来实现的。“过程”是表示现实世界经验性意义的语义框架,以动词为中心(动词标示为 Process),包括若干参与者成分和环境成分。根据不同的义类,过程分为六种(Halliday 2004/2008,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2008):物质、心理、关系、行为、言语、存现。每种过程都有自身的固有参与者成分。此外,按照SFG的作格解释模式(Halliday 2004/2008),小句中的“受益者(Beneficiary)”成分和“范围(Range)”成分是两个主要的过程外加参与者成分。

2 SFG中小句的句法形式。小句成分在语气结构中的语法功能对分析和描写小句语法形式有重要作用。SFG所定义的这类小句功能成分主要是:主语、述语、补语、附加语(Halliday 2004/2008)。主语是个名词性成分,和定式成分一起构成特定的语气,从而使相关陈述有效,可以通过句尾附加疑问语来确认或否认(在附加疑问语中,主语以代词形式出现)。在无标记情况下,主语和主位成分相同。述语是通过动词短语形式实现的,其中不包括定式动词操作符,也不包括补语。所有可以做语气变化的小句都含有述语,省略句中有例外。补语是小句语气结构剩余部分中的名词性成分,具有充当主语的潜势。剩余部分中任何一个未充当主语的名词短语都是补语,包括由形容词短语作为指代的名词性短语。

小句分为完整小句和非完整小句。完整小句具有语气结构,含有主语和述语,至少含有述语。由于主语在确定语气方面有重要作用,原则上,主语在小句中不可或缺。甚至在没有及物意义,不具备任何概念功能的情况下,“形式主语”,如it和there,也会在小句中有一席之地。没有主语而单有述语的情况多是祈使小句,或是特定上下文中的省略句。

非完整小句不能用完整的语气结构表示。非完整小句包括感叹语、呼语、问候语、警示语。呼语在信息交换中可以表示人际功能。问候语也包括祝愿语。呼语和问候语可以是名词短语形式,也可以是小句形式,如Good morning!Welcome!Congratulations!等。警示语是双方向的,可以是对别人的警示,如Quick!Careful!等,也可以是使别人注意自己,如Help!Fire!等。警示语常以祈使句形式出现,或以名词短语形式出现。此外,非完整小句还包括言语连续标记,如well、oh、yes、no、sure等(Halliday 2004/2008:153-154)。

3 汉语句段和SFG小句在形式和意义上的主要同异。在以上两小节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汉语句段(以下简称句段)和SFG小句(以下简称小句)的定义、功能、和形式。根据范继淹(1985/1986)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形式和意义上,句段和小句有同也有异。

句段和小句在形式和意义上主要的共同或相似之处:(1)从书写和言语的意义上说,句段和小句都是构句成分,都可以构成各自的复合体,也可以独立成句。在语法单位结构中,句段和小句下一个级阶都是短语和词组。(2)句段和小句都可以用类似的主谓结构来描述。主谓结构在SFG中对应于语气结构,即“语气+剩余部分”。(3)句段和小句都有表示不同语气功能的语调,都含有重音。(4)在类别上,句段和小句都有完整形式和不完整形式的区别。句段分为正段和小段,小句分为完整小句和非完整小句。小段和非完整小句所包含的内容有重合。

句段和小句在形式与意义上主要的不同之处:(1)在语法单位结构的级阶(层次)中,汉语的短语和语素之间没有词阶,而英语的短语/词组和语素之间有词阶。(2)句段的谓语部分未给出进一步的成分划分,小句在语气以外的剩余部分进一步区分了述语、补语、和附加语。(3)小句在信息、人际、概念三个维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句段在信息和概念两个维度未做单独描写。(4)完整小句有定式小句和非定式小句的区别;因为汉语不存在定式成分,正段没有这种区别。(5)句段中的小段在语义和语音上常不自足。小段除了在特定语境中独立成句以外,通常依附于其他句段,充当句子成分或句子成分的扩展成分。SFG中的非完整小句多为自足的、独立成句的形式。

以上句段和小句相同或类似的几个方面体现了二者的相通性。研究表明,句段和小句相异的几个方面也不代表二者互相排斥。有的差异(如词阶)从吕叔湘先生后来的论著看,已不再是差异。有的差异(如相应于英语定式与非定式的语法形式)通过句段理论框架中句段间逻辑联结关系可以自行调整。有的差异(如多维功能)已被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所削弱。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信息结构和及物性意义等理念研究汉语方面,现在已有很多成果。研究表明,在过程分类、过程角色、及物性潜势、以及句子成分基本顺序方面,汉语和英语非常相似(McDonald 1998,胡壮麟1999,周晓康1999,Halliday &Matthiessen 2008/1999,杨国文2001、2002,Yang 2004,黄国文2006,Halliday 2007,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站子2008,彭宣维2011)。SFG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理论也适用于汉语(Fang, McDonald,& Cheng 1995,张伯江、方梅1996,McDonald 1998,杨国文2001)。句段和小句之间的一些其他差异(如成分功能、句段联结、小段的形式)为句段语法本身提供了扩展的空间。在下文中,我们将在相关方面做一些详细探讨。

三 句段和小句在语法单位意义上的相通性

吕叔湘先生提出汉语句段语法框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借鉴层次分析法的长处,弥补传统成分分析法的不足。同时,突出短语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这一主旨在吕叔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论著中如《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1984)、《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1999),都有明确的反映。

语言的语法结构是有层次的,不同的语法单位根据各自在句子构成中的功用而处于特定的语法级阶。汉语的一个字一般来讲是一个语素。汉语的语素有固定的韵律标记(王洪君 2000)。可以单用、有一定意义的语素都是词。除了单音节词,语素和语素构成以双音节为主的多音节词。尽管汉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孤立语的特征,即语素和词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Whaley 1997/2009),也确有不少不能单用的语素。有些语素虽然不能单用,也不能构词,但可以直接用在短语或句子中,是作为虚词的语法词。同时,汉语也有不少词和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这就说明汉语语法单位结构中,词和语素至少不是一个级阶,词在语素之上。

在汉语中,词的组合(有时加上不自由语素)构成不同性质的短语,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等。决定短语性质的词是该短语的中心词。一般来说,短语是中心词的扩展。虽然有形态的语言,如英语,在词的界定上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但相对汉语而言,词和短语或词组之间的区别要明显得多,所以说,词在这种语言里是天然的单位。然而,在汉语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还由于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和短语/词组在构成方式上相同,词和短语/词组的界限有时不够分明。在此方面,很多学者有过论述,如吕叔湘(1979/1984)、朱德熙(1982/1998)、王洪君(2000)、沈家煊(2011)。根据相关语料分析,王洪君曾明确指出“二字自由词组的结构类型是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基础”,“汉语词和短语的结构基本上是一套,虽不完全相同”(王洪君2000:15)。虽然词和短语在形式上有时难以区分,我们认为,从语言习得、语言生成、语言分析的角度看,词和短语在语法单位结构中还是应处于两个不同的级阶,区分词和短语还是有必要的。《现代汉语》(第5版)收入了六万五千余词条,其中包括典型的词和非典型的词。“典型的”汉语词同时是双音节韵律词、有专门意义的词汇词、其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的语法词(沈家煊 2011)。与短语相比,词的成分之间结构更紧凑、搭配关系更固定。词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起点。从这种意义上看,词可以说是经过“科学定义的①在一次和笔者的交谈中,Halliday使用了“scientifically defined”这一说法。”语法单位。

在范继淹(1985/1986)介绍的句段结构中,在语素和短语这两个级阶之间,没有词这个级阶,或者说,词被包含在了短语级阶中。这反映了在汉语语法结构中词和短语相互纠结、难以区分的一面。但在吕叔湘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论著中(如1979/1984、1980/1999),趋向于把词作为短语之下的一个级阶。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1984)中,吕叔湘(1984:531)指出“把短语定为词(或者语素)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1999)开篇“现代汉语语法要点”中,语素、词、短语间的级阶关系十分明确,即:语素构成词,短语是词的组合。范继淹先生在讨论描写语言学和转换语法从短语入手分析句子的方法时也曾指出,短语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汉语,即:先看句子的直接成分是什么短语,再看各短语内部是由哪些较小的短语组成的,逐层分析,至词为止。短语结构分析是从词语的词类区别着眼(范继淹1981/1986:137)。那么,词类的区别自然是在词的级阶进行的。

在语法单位结构中,短语之上的级阶是短语的组合。在句段结构中,短语的组合是句段。在吕叔湘先生多年的学术论著中,在语法单位结构方面与句段这一语法形式意义近乎相当的所用术语还有小句和分句。在相关论述中,尽管没有出现“句段”这个术语,句段的思想确蕴含其中。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在分析复句时,吕叔湘先生使用了“小句”:“复句往往可以中途停顿,每一个这样的停顿,假如含有一个词结,我们称之为‘小句’,假如不够一个词结,我们称之为‘顿’,……”(吕叔湘1953:163)。“词结”是可以成句而不成句的结合体,如“你看见过牛奔?”中的“牛奔”(吕叔湘1953:37)。在此,词结可以独立成句,一个或多个词结作为复句中的一个“片段”时,是小句,作用接近于句段。例 9)-11)是吕叔湘(1953:163-168)给出的小句示范:

9) 我若是你,一定不这样干。(两小句) 10)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两小句)

11) 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挨坐”、“挽住”两小句是简句,“央求”一小句是繁句,此三小句以并时关系相合,成一复句,为“喜欢”的止词②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把动作的止点称为“止词”,如“猫捉老鼠”中的“老鼠”。。)在《语法修辞讲话》中,“分句”是这样解释的(吕叔湘、朱德熙 1979:6):“那么,‘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这是一个句子还是两个句子呢?这是一个句子。这是一个‘复合句’,是由两个简单的句子拼起来的。原先那两个句子,就它们的内部结构说,我们管它叫简单句;就它们作为复合句的成分说,我们管它叫‘分句’。”复合句可以包含几个分句,分句之间有不同的关联意义。还有一些其他学者也使用分句这个说法(参见陈亚川、郑懿德2000)。因为“分句”只是相对于“复句”而言,从语法单位结构的角度看,其意义范围要比“小句”狭窄一些。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吕叔湘(1979/1984:499)也评价说“叫做分句是假定句子是基本单位,先有句子,分句是从句子里划分出来的。叫做小句就无须作这样的假设”。也就是说,尽管意义相近,小句用于语法单位的名称,灵活性更大一些。小句和分句的区别在于,一个单独的简单句可以称为小句,但不能称为分句。

至此,已经可以看出,句段和小句在语法单位意义上是相通的,在语法单位结构中处于同一级阶。至于为什么在句段语法框架中把这一级阶叫作句段,而不是小句,范继淹(1985/1986)未予具体说明。据笔者个人理解和语料考察分析,由于专门分列了小段,使得句段在语法形式上比小句更具有概括性;用句段能够更方便、更形象地描写汉语中相对较多的句子“片段”之间的逻辑联结,而句段间的逻辑联结是吕叔湘先生句段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讨论语法单位时,吕叔湘(吕叔湘1979/1984:501)多次谈到静态语法单位和动态语法单位,认为语素、词、短语是静态单位,小句和句子是动态单位。动态静态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一个小句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短语,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只是一个词。语法单位的静态性和动态性是相对的。拿句段结构来说,除了语素是一个基本的静态备用单位,句子是一个动态的使用单位以外,词、短语、句段都具有静态和动态两重性,或说是都具有动态潜势,只是潜势的强弱程度不同。处于静态的词、短语、句段一经给予特定的语调和语气特征,就成为动态的、使用中的语法形式。语法单位动态潜势的强弱程度自下而上,逐级递增,而以句段正段中的主谓段为最强。

四 小段的形式与功能

吕叔湘先生所提出的句段结构中的小段与SFG中的英语非完整小句(minor clause)和赵元任先生所描述的汉语零句(minor sentence)有同有异。SFG中的非完整小句指不能用完整的“语气+剩余部分”这一结构表示的句法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表示称呼、问候、警告、感叹,含有谓词的非完整小句仅限于一些固定用语(Halliday 2004/2008)。除了一些用于推进话语进程的连接词语外,非完整小句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语义自足且语音独立的形式。赵元任先生所说的零句指主谓结构不完整的句法形式(Chao 1968,沈家煊 2012),含有谓词的零句也包括出现于问答语境中的省略了主语的句子。范继淹先生句段结构一文中所描述的小段包括体词段、副词段、介词段、叹词段。参照《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1984),因为数量词比较容易辨别,功能也比较独立,我们可以把数量词短语从体词段分出单归一类。此外,方位词短语单独出现的几率也很高,也可以单归一类。如前所述,谓语段(包括只含动词的情况)属于正段,不是小段。与英语不同,汉语中只有谓语而没有主语的句子很常见,属于正常语法现象(朱德熙1982/1998,沈家煊2011)。这是不同于赵元任先生所说的零句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赵元任先生的句子分析中,有理由说句子由零句构成(Chao 1968,沈家煊2012),但在句段理论中不能说句子由小段构成。和SFG的非完整小句和赵元任先生所描写的零句一样,小段也有表示称呼、指陈、警告、感叹等功能,可以独立成句。但除此之外,“小段的最大用途是跟正段组合成句”(范继淹1985/1986:269)。在与正段组合成句时,小段的语义通常是不自足的,只作为正段的一个成分,在语音上也不能独立,书写时通常用逗号分开。例12)-18)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小段实例(选自曹禺《雷雨》。其中,不自足小段用下划线标出):

12) 鲁四凤:他?谁呀? 鲁贵:大少爷。

13) 鲁侍萍:不,不!啊!天!

14) 鲁四凤:那也是件老东西,从前的太太,就是大少爷的母亲,顶爱的东西。

15) 周蘩漪:哦,十八年了,在这老房子里,你看,妈老了吧?

16) 周萍:难道,这些年,在家里,这种生活我还不够么?

17) 周蘩漪:……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18) 周朴园:……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例12)、13)中的小段基本上都是语义自足,独立成句的。例14)-18)中的小段都是不自足句段,他们依附于正段,是正段的相关成分,可以是主语、补语(在SFG中,传统的宾语称为补语,本文也使用这一术语)、或附加语。例 14)中的小段“从前的太太……顶爱的东西”依附于前面的内涵类关系过程,是补语“老东西”的修饰语。例15)有两个小段:叹词段“哦”和表示时间的数量词段“十八年了”。在这个数量词段中,“了”是表示时间进展程度的语气助词。这两个小段语音上不独立,均依附于基于动词“在”的环境类关系过程“在这老房子里”,和后面的问句“你看,妈老了吧”一起构成句段复合体。例 16)有三个不自足小段“难道,这些年,在家里”,依附于以疑问语气表示的正段“这种生活我还不够么”,该正段可以视为一个情感类心理过程,因为过程所表示的是感觉者对作为现象的“这种生活”的厌倦、反感和不再需要。副词段“难道”是人际主位成分,是构成疑问语气的一个元素。“这些年”是表示时间的数量词段,“在家里”是表示处所的介词段;这两个小段都是过程语义框架中的环境成分。三个小段都是附加语。例17)中有三个以“的”字短语表示的名词性小段“恨我的人”、“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这三个“的”字短语的中心名词“人”分别受谓语段“恨我”、“叫我失望”、“叫我忌妒”的修饰。经过修饰扩展的名词短语充当前面以祈使语气表示的谓语段“来吧”的“追加”常规主语。这种追加的后置常规主语在口语里有时存在,但如果该成分被表示为小段,着意修饰扩展,使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在书面语里也可以见到。例18)中的名词性小段“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依附于后面表示物质过程的主谓段“他会补上的”,该名词段在过程语义框架中属于处所性范围成分(杨国文2001、2013),在全句中可以视为前置补语。

作为句子成分的不自足小段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大量存在,使汉语的句子看似有一种“零碎”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这些小段“通过语音和语法的联结,跟其他句段合成一个句子”(范继淹1985/1986:258),使整个句子在逻辑上保持完整。

【附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临定先生为笔者提供了一些吕叔湘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出句段结构思想的背景信息,并对句段的具体形式给予提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伯江教授、顾曰国教授阅读了本文初稿内容,提出关于深入研究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文中错误,概由笔者本人负责。

陈亚川、郑懿德 2000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语文出版社。

范继淹 1981 句法、语义浅谈,《语文教学通讯》第1、3、4、5期。又见:《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

范继淹 1985 汉语句段结构,《中国语文》第1期。又见:《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

胡明扬、劲松 1989 流水句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胡壮麟 1999 系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马庆株主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站子 2008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国文 2006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李临定 1990 《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吕叔湘 1984/1946 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953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97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又见: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

吕叔湘主编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朱德熙 1979 《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

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 1999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彭宣维 2011 《语言与语言学概论——汉语系统功能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家煊 2011 《语法六讲》,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 2012 “零句”和“流水句”,《中国语文》第5期。

王洪君 2000 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与研究策略,《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杨国文 2001 汉语物质过程中“范围”成分与“目标”成分的区别,《语言研究》第4期。

杨国文 2002 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当代语言学》第1期。

杨国文 2013 主谓句段的主语界定,《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张伯江、方梅 1996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周晓康 1999 现代汉语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统,《当代语言学》第3期。

朱德熙 1999/1982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Chao, Yuen Ren 1968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ang, Yan, Edward McDonald & Cheng Musheng 1995 On Theme in Chinese: From Clause to Discourse.InRuqaiya Hasan & Peter H.Fries (eds.)On Subject and Theme.Amsterdam: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35-273.

Halliday, M.A.K.(Revised by Christian M.I.M.Matthiessen) 200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Hodder Arnol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Halliday, M.A.K.2005Studies in Chinese Language.Edited by Jonathan J.Webster.London: Continuu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Halliday, M.A.K.& Christian M.I.M.Matthiessen 1999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London: Cassell.//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8.

McDonald, Edward 1998Clause and Verbal Group Systems in Chinese:a Text-based Functional Approach.PhD Thesis.Macquarie University.

Whaley, Lindsay J.1997Introduction to Typology ——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anguage.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Inc.//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9.

Yang, Guowen(杨国文) 2004 The systemic theory of process types applied to thebăconstruction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39(2): 49-84.

Yang, Guowen(杨国文) 2007The Semantics of Chinese Aspects —— Theoretical Descriptions and a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猜你喜欢
小句小段句段
汪苏泷发布新单曲《小段》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爱的抉择
再不舍,到站了就要下车
小段的“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