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的喜与悲

2014-06-04 15:59李明敬
金融理财 2014年5期
关键词:燕郊京津冀北京

李明敬

随着“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的提出,燕郊这座被人们称为“睡城”的地方将焕发出怎样的生机和活力呢?又将面临哪些考验?不管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观望,这个时刻需要用严肃的态度来讨论燕郊的“生”与“死”,在作为北京典型的卫星城的发展道路上,燕郊本身所具有的乐观色彩和悲情色彩是一样鲜明的。

心在北京身在冀

从一个荒凉的小镇,到如今有30多万外来人口的城市,燕郊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在很多宣传中,都说燕郊是“京东名城”、“北京的后花园”等等,但是极少有人说“河北燕郊”、“三河燕郊”。其实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是地地道道的“河北兄弟”。正像人们所说的,目前“心在北京身在冀”的燕郊只是北京东郊的“睡城”。

燕郊距天安门直线距离大约30公里,西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南距天津港120公里,身处京津唐都市圈核心地带,同时也将是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焦点之一。

正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燕郊最先享受到了北京利好政策的“福音”。北京送给燕郊的第一块蛋糕就是土地价格释放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公开的数据显示,2002年燕郊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均价为1000元左右,到了作为阶段性顶点的2007年,均价达到每平方米5200元。5年时间内,房价涨幅翻了4倍,年均涨幅超过30%。

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由于政策及奥运概念的过度透支,燕郊房价紧随北京跳水。然而时间不长,北京新的规划政策出台再次刺激了燕郊。除此之外,对当地楼市的另一利好政策来自2011年北京市出台的“京15条”。 其中,北京户籍家庭不得购买第三套商品住宅,非北京户籍家庭不得购买第二套住宅,以及非北京户籍无法提供五年以上社保、纳税证明的不予售商品住宅的规定,这个被认为是造成北京市区和周边板块市场行情冷热不均的重要原因的政策使得北京区划内被热炒的通州、顺义等地房价大幅跳水。

受宏观房市影响,燕郊曾出现短暂低谷,然而由于北京限购政策不适用于河北,大量被限的置业、投资需求最终不得不将目光转向燕郊、香河、固安等北京周边城镇。

“最初还在燕郊和北京间犹豫,那时丰台、大兴的一些小户型还能够承受,“京15条”出台后,燕郊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在有了买房的想法后,“北漂”王齐一度跑遍北京各大周边郊县考察房源,他笑称自己“一到周末,就带着媳妇北京郊县一日游”,但北京的限购规定出台后,他将长长的备选房源名单几乎删完,最终还是落户在自己熟悉的燕郊。

一河隔开两重天

燕郊和北京仅有一河之隔,这条河的名字就是潮白河。尽管潮白河的最宽的地方还不到500米,但是东西两岸真可谓“一河隔开两重天”,在交通、教育、医疗和产业发展上,燕郊都没有真正沾上北京的“光”,反而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在燕郊的30多万外来人口中,他们多数是白天在北京工作,晚上回燕郊睡觉。交通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从燕郊开往北京的812路公交车每次“挤”过最拥堵的路段,到达省界附近时,乘客们都会长舒一口气:“谢天谢地,今天上班终于不会迟到了。”

王齐在北京国贸的一家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与妻子在燕郊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每天花费近四个小时跨省上班,至今已快4年。每天与他们一道“同甘共苦”的,就是这近30万人的进京“大军”。

尽管早高峰时公交车发车间隔不到1分钟,但依然难以满足需求,公交车站经常排起100多米长的队伍,每天挤公交、抢上车成为一场体力活。北京往返燕郊的11条公交线路、2000班次,日输送乘客12万人次,依然难以满足30万上班族的每日往返。再加上,燕郊进京单靠一条102国道,导致早晚高峰、周末拥堵严重,7公里的路程有时要花费2个小时。尽管交通的压力让人抓狂,但是对于在燕郊居住的“北漂“来说,较低的房租和消费是留住他们的原因。

不管是“环首都经济圈”,还是“京津冀一体化”,对于燕郊来说,相较于其他地方,光有区位上的“近”还不够,还要“通”,也就是交通的一体化。

近年来,关于燕郊要修轻轨的传闻不绝于耳,如果北京轻轨一旦跨过潮白河,这一小步,将成为燕郊对接北京、融入首都的一大步。届时,将大大缓解燕郊与北京之间的人流压力,有效改善燕郊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将提高产业投资的热情,促进京津冀资源共享和共赢,进而促进两地经济融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除了交通压力,燕郊短时间内大量人口的涌入,也导致燕郊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配套上跟不上“节奏”。就拿教育来说,近年来每年新增小学适龄儿童2000多人,初中增加1000多人,相当于每年要新建一所中学规模的学校,另外班级超额现场严重,教室里课桌椅摆得密密麻麻,大部分班级都超过80人,一些班级一度超过90人。学校管理压力大,师资紧缺矛盾尖锐,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等难以有效开展。另外,燕郊每年新增100名教师才能满足适龄学生增长的需求,但受困于乡镇建制的教师编制人数,新配备100名教师几乎是“天方夜谭”,一些学校只能增加教师工作量并聘用编外教师。

把家安在燕郊的赵林希望京津冀一体化不仅仅在交通上带来改变,他想要的更多。现在他在北京工作,但是房子在燕郊,孩子在天津上高中,妻子则在廊坊工作。对于目前全家“分居”的状况,赵林更多的寄希望于未来:“一体化后,我能不能享受北京的各项福利?孩子将来升学是不是可以畅通无阻?一体化能否先把高考分数一体化了?这可能代表了很多人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期盼。

除了交通、教育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外,医疗问题也是燕郊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燕达医院是燕郊的唯一一个三甲医院,但是和北京这么近,却出现了北京医院人满为患,而燕郊的三甲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 “现在北京各医院人满为患,设备和医生都是高负荷运转。北京大医院里有的设备我们这都有,甚至一些设备北京没有的,我们也有。北京医院里的核磁检查有的要排队一个月,可我们的核磁检查等医疗设备都闲置着睡大觉。”燕达医院副院长周怀龙说。究其原因是燕郊的医院不能用北京的医保卡,很多看病的人只能跑到河对岸的通州或者燕郊北边的顺义去看病。尽管目前我国很多省市都推行医疗保险异地转诊制度,通过选择1家至3家异地定点医院解决异地看病问题,但异地报销结算依然是个难题,尤其是大病、慢性病的参保人,异地看病报销个人负担重、手续繁琐、报销周期长等问题成为很多人的心病。endprint

针对这个问题,燕达医院曾经跟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朝阳医院洽谈合作,计划将需要做检查的患者用大巴车拉到燕郊做检查,一方面缓解北京大医院压力,同时提高自己设备使用率,然后双方利益分成。但面对行政区划和医保政策阻隔难题,这一双赢的设想很难顺畅跨过潮白河。人们希冀在此次“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下,看病难的问题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目前,国务院医改办已就“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拿出时间表,2015年,要全面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同时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对于承载首都人口和产业外溢的周边地区来说,医保省际“漫游”、异地即时结算或许不再遥远。

随着北京确定向天津和河北疏解医疗等资源,京津冀协同正逐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河北一些基层干部和研究人员认为,燕郊目前的民生难题,将来环首都的其他县市可能也会遇到。要破解难题,既需要在宏观政策层面作出协调和调整,也需要河北省按照社会现实需求,在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等方面作出调整。

燕郊产业发展困局

回顾燕郊的行政划分,可以发现频繁的变动给燕郊带来了更高的规划和建设风险,被称为廊坊“北三县”的三河、大厂、香河由于被京津两个大型城市包围而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间飞地,“北京不投资,河北也不敢贸热投资”,夹缝中的燕郊缺乏与河北的经济联系,也就一直游离于河北经济发展的主体之外。

于是,缺乏“政策关怀”的燕郊,更愿意将未来的命运交于北京,和周边的通州、顺义一起寄望区位要素能在北京不断调整的卫星城市规划中得以释放。

长期参与燕郊产业园区招商的龙创基业(三河)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高富强表示,配套建设、技术配套、人力成本、交通,包括互联网、人才等支撑不了国家级开发区体系,是造成燕郊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世界范围内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实践,卫星城的发展演变往往经历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睡城”,产业郊区化、具有半独立性的“辅城”,郊区城市化、不再依赖母城的“新城”,和以区域城市化为特点具有辐射力的“带城”四个阶段。

京津冀一体化能否进一步推动燕郊的发展,使之成为产业郊区化、具有半独立性的“辅城”甚至是“新城”、“带城”呢?答案还未可知,不过从北京周边的发展现实来看,即使作为区划外的卫星城,燕郊也不再是唯一。

在河北辖区内,分布着除三河燕郊外以固安、大厂、香河等为主的诸多邻京小城,并先后成立了河北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市固安工业区和大厂回族自治县工业园区等多个省级经开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语境下,各城域使尽解数力争从北京外溢要素中分得一杯羹。

与大兴一河之隔的固安在北京两次南城行动计划、首都新机场规划方案出台的刺激下,谋划建设了60平方公里的空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空运为依托的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及以现代物流、航空服务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着力打造京南的“空港之城”。香河基于十余年的产业积累,依托家具产业基地、香河家具城和物流园区,已经形成产销一体、具有完整生态产业链的“中国家具之都”。大厂在2007年与北京首钢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合作后,将集团的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落户,建设成“首钢大厂装备制造业园”和“金隅新型建材园”。甚至天津的武清,通过引进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的方式,在该地区开发了大规模的以艺术社区和养老社区为主题的卫星城建设项目,其开发逻辑同样是寄望作为北京的卫星城,以获得一个理想的区位溢价。

今天看来,在这场具有同样明显的区位优势和通过错位发展谋求与北京对接的卫星城博弈和竞争中,燕郊好像也很难拿出更具竞争力的资本。

一体化的未来充满想象

在2010年底燕郊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揭牌仪式上,46个单体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同时开工,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燕郊的发展目标定位“建设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端服务业新城”,并称将在未来20年内力争达到与中关村齐名,形成“西有中关村,东有燕郊城”的两大科技城“鼎足而立”的局面。

燕郊开始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虽然长时间以来燕郊的经济增长模式被诟病为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土地经济,实际上主要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制造为主导,土地价格较北京很有优势。

但是很多企业在这里“落脚”之后,却导致了员工的流失。很多人一听说去燕郊就辞职了,对在北京有房的人来说,到单位的时间成本太高,还有就是觉得从北京到燕郊太没面子。另外,燕郊虽然规划建设了“燕郊大学城”,这被视为未燕郊产业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但实际的情况是,且不论这六所二、三类院校能提供多大意义上的智力支持,大部分当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还是进入北京。

人才的匮乏、产业配套滞后和产业链凌乱成为制约燕郊园区经济的原因。不少人士认为,现在燕郊并不具备大规模吸纳北京溢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尽管在2009年燕郊政府就在《燕郊地区城乡统筹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燕郊要形成北部科技城、南部健康城,沿东外环高新技术产业带、潮白河旅游休闲商务带,商业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的“两城、两带、两中心”的城市布局。功能分区涉及旅游度假、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金融商贸和仓储物流区等。

但是此规划被质疑,一个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否具有足够的涵养能力来承担如此之多并且关联度不高的城市功能。能否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如何协同整个京津冀的发展成为摆在眼前最关键的问题。

“最坏的情况是,每个产业都想发展,每个都变得不伦不类。”一位北京城市研究学者忧虑地表示,“传统的开发区是以工业为本,如果固守在传统的思维里,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但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不能孤立、自我地看,而应该放在大的区域环境中来看。”

在燕郊规划发展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表示,专家表示,燕郊可以抛弃传统工业、制造业,依托北京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将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作为城市的导向性产业,建成功能明确的消费型商业城市。而楼市传媒集团董事长蔡鸿岩认为,燕郊的区位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更适合将会议会展产业置入到城市产业升级中。

燕郊的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机遇来自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身处争议中的燕郊固然盼望着北京与河北的经济能够更紧密的衔接,以使自身能够承接更多的来自北京的产业和资本红利。但在这个事关三方利益的棋局中,就河北方面而言,对燕郊的未来期许绝不仅仅是一个燕郊卫星城的诞生,对北京来讲,燕郊尚不成熟的城市功能也无法让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产生更多的规划和对接动力。

这是燕郊充满不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城市群加强协作的背景下,包括燕郊在内的北京周边卫星城的未来充满想象的一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燕郊京津冀北京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北京的河
燕郊:急剧膨胀的大城小镇
调控之后,再探燕郊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