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2014-06-05 15:28蒋志洲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7期
关键词:建华国际标准化工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学无止境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魏建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11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1985年毕业于上海化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8月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8月以16门课程14个A、2个B的优异成绩毕业。现任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副总裁、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受聘为上海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专家库专家。魏建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工分离工程和化工热力学,对该领域的研究极深,先后获得“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殊荣,翻译专著《填料塔》,编写《现代填料塔技术指南》。

知识改变命运

魏建华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知识改变命运。

无论走到哪里,魏建华总是会随身带上几本书,即使出门逛街也不例外。“只要稍有空闲,我就会拿出书来翻一翻,特别是在出差的飞机和火车上,这个习惯从小就养成了。”

魏建华考大学的时候,国内高考刚刚恢复,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复习,大部分人落榜了。由于平时喜欢读书,再加上大半年的努力,魏建华成功考入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专业。“我当时其实是想考计算机专业的,但当时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太高,很遗憾没能读成。后来,读了一段时间的化工专业以后,才渐渐爱上了它。”

参加工作以后,伴随着世界科技的日益发展,魏建华发现不管是化工研究还是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都非常重要,便开始了偏重此方面的研究。凭借良好的英文功底,魏建华阅读了大量的国外资料,这不仅使他的研究工作更进一步,也让他的视野极大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上升到了更高层次。

2001年8月,惜别妻子和年幼的女儿,魏建华毅然奔赴美国西弗尼吉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到了美国以后,魏建华发现了知识的新天地,他就像一块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吸收、再吸收……嗜书如命的他,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以16门课程14个A、2个B的优异成绩毕业,并拒绝美国方面的高薪聘请,回到祖国继续从事他心爱的化工事业。

与女儿“餐桌论战”

魏建华说,父母的学习与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双向互动的,父母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永恒的教育者,而是与子女共同学习的伙伴。

魏建华一直有阅读英文杂志的习惯,让自己的英文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准。在其他人看来,事业有成的他有这样的水平已经足够了。但魏建华不这么认为,他一有空就会找机会锻炼口语,“这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孩子。”在魏建华看来,父母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只有父母带头,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家里,魏建华经常和自己的女儿在餐桌上“抬杠”,一个英文单词的翻译和发音,都会引起父女俩激烈的争论。对于“餐桌论战”,魏建华和妻子早已达成共识——“知识探讨,没有年龄大小之分。”

魏建华认为,在知识的领域,达者为先。他不会因为年龄太小而去否定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有时候,女儿在英语单词发音上比我准确,我也会认输。”

引导员工学习标准化思维

在工作中,魏建华对下属的要求很严格,引导员工不断学习,将标准化思维贯穿于工作之中,“任何岗位都需要一个正确的标准化思维表达。”

前段时间,集团的人力资源部调来一位新同事,魏建华需要一些人事材料,结果报上来的材料内容参差不齐——有的材料内容很详实,有的简单,还有的材料存在缺项漏项等问题。后来,魏建华找到这位同事,要求他把所有的人事材料用统一的模板重新整理,并且以后的新材料也要按照此标准模板实施。

魏建华对下属的汇报材料非常重视,每一份都会仔仔细细地阅读。有一次,他发现下属的汇报中有大量数据,用的却是Word格式,而没有使用Excel,浪费了大量时间在计算数据上面。发现问题后,魏建华要求下属在存在大量数据的汇报材料中,要使用Excel,要利用已有的工具,简化数据运算,提高工作效率。

“把标准化思维运用到工作当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出现差错的机率。”

通过标准化工作,企业就可做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人不同而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带走了头脑中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仅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学习与国际惯例接轨

“标准化工作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之前,我们没有与国际惯例接轨,吃尽了苦头。

ISO/TC59/SC8秘书处落户华谊集团,魏建华起了决定性作用。当时,申请ISO/TC59/SC8秘书处落户,在上海化工行业是第一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担心这么重要的工作是不是能够承担下来。魏建华的一位下属回忆:“当时大家都很犹豫,害怕做不好。”后来,凭借多年在标准化、化工领域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魏建华大力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并不断指导下属,使其很好地完成了此项工作。自此,化工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中开始响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通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国内的企业可以更快了解国际先进的标准化信息,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魏建华说,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不能片面地强调我国的标准与国际接轨,而应该根据我国某些具体标准的技术水平在国际领域中的领先程度来确定如何接轨:一方面对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技术含量低于国际标准的,我国应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使这些标准国标化;另一方面对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技术含量高于国际标准的,我国应该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我国的标准和技术成果,使其成为国际标准。

“这些工作的基础,就是要先学习国际标准,摸透吃透,否则都是空谈。”

如今,魏建华除了从事研究工作以外,还要参与企业管理工作,而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仍然是他不变的信念。学无止境,正是他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依然会是这样。

猜你喜欢
建华国际标准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