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景观影响及设计

2014-06-05 09:49
铁道标准设计 2014年4期
关键词:植被路基桥梁

余 萌

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景观影响及设计

余 萌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43)

针对客运专线铁路对景观影响的特点,结合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工程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沿线景观可能产生的不利和潜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从设计和施工角度提出相应的景观恢复措施和建议。

宝兰客运专线;景观;设计

1 概述

新建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铁路主要经过宝鸡、天水、定西、兰州4个城市,工程建设将对沿线城市的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合理设计和布局,充分体现工程与城市、自然景观的协调,分别从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景观影响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缓解措施,力求达到工程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的效果。

2 施工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2.1 主体工程施工对景观的影响

(1)线路工程

线路主要经过黄土高原区、秦岭高中山区和渭河谷地区。工程建设将形成包括路基、声屏障、桥梁、隧道、沿线建筑物、绿化植物等在内的铁路景观。新景观的形成,可能会与周围原有的自然景观产生冲突,表现为在铁路用地的影响范围内,路基边坡、隧道边仰坡、桥梁和车站的设计、取弃土场和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的设置和防护,不考虑与周围景观的相互协调性和相容性时,引起原有地形坡度、植被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周围景观产生的负面影响。项目沿线地形起伏较大,铁路路基工程陡坡路堤及深挖路堑工程,将严重破坏征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形成与施工周围环境反差极大、不相称的裸地景观,铁路施工期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是路基开挖,产生新的坡面、断面,地貌形态发生了改变,在破坏林木植被的同时造成山坡裸露,增加水土流失量,对局部景观产生干扰。

(2)路基工程

本线路基工程虽然不多,但仍然会切割连续的自然景观,切割山坡、农田,在绿色的自然景观背景上划出一道疤痕。由于在深挖路堑、高填路堤段砍伐林木,造成岩石裸露。路基、站场工程挖方远大于填方,挖方地段地表开挖后,植被恢复非常困难,岩石裸露将严重影响视觉效果。由于受地质条件、边坡角度等条件的制约,多采取浆砌片石、混凝土等工程方法进行边坡防护,与周围山体形成反差,对沿线地区的整体风貌造成较大的损害。

(3)桥梁工程

大桥的建造分割了两侧景观的整体性,将两岸连续的风景一分为二,对周围景观产生切割影响。铁路桥梁一般设计新颖,连贯性好,在为周围景观增加浓郁的现代气息的同时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反差,造成一定的不和谐。

(4)隧道工程

线路的隧道多。由于隧道深埋于山体内,对整个山体的外观,包括形态、植被等基本不会产生影响。设置隧道是对景观影响最小的一种工程方式,隧道对周围景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隧道与外界环境衔接、过渡的路段和隧道进出口。隧道进出口山体开挖时,洞口周围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坡体稳定性下降,易形成局部坍塌,造成与周围的自然植被不协调,产生较严重的视觉冲突。

2.2 临时工程

大临工程和取弃土场、砂石料场等与丛林、河流和植被覆盖的山峰在色彩、形态的对比较为强烈,视觉影响较大,繁忙的施工活动会破坏山区原有的静谧。山区高峰林立、地形狭窄,由于地形的遮挡作用,在范围较小的景观(如奇石怪峰、山涧溪流、人文建筑等)区域,临时建筑、场地和施工活动可能对其产生遮掩或视觉上较大的不协调,而工程活动对远景如山间云海等的影响则较小。在植被的自然恢复期内,这些区域和周边环境呈现明显的不协调,给人一种“疮疤”的感觉。施工营地和场地在使用过后,若不进行及时清理、整治,则可能出现一片狼籍的景象,使景观的自然性与和谐性大打折扣。施工便道随意占用,则可能分割自然景观,造成断景等;施工机械等为便利而偏离既定便道随意行驶,将导致地表植被退化,留下车辙痕迹等,造成视觉污染。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有高有低,某些人员及机械可能在即定场地周围相当范围内随意乱行,生活废水、垃圾随意乱倒、乱丢,甚至直接破坏植被,威胁野生动物的安全等,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直接造成人们活动范围内植被退化、死亡,导致视觉上污染,并使野生动物群远离铁路线。

3 营运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3.1 主体工程对自然景观的切割影响

铁路建成后,路基工程对沿线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形成切割,使其空间连续性被破坏。最严重的是切割山坡、森林,与绿色的背景呈现出明显的人工印记。受拟建铁路建设影响的主要景观类型主要是自然景观,其敏感性较高,阈值较低,铁路路基工程对其切割影响较为显著。

对于分布于铁路两侧的村庄,拟建铁路以路基或桥梁形式介于村庄之间,不可避免的隔断了村庄之间的视线,形成阻断影响。桥梁分布路段附近主要为农田村庄及山谷,桥梁工程占地、对地表的开挖影响较小,并且本线设计技术标准较高,桥梁基本采用箱梁,高标准、现代化的桥梁工程将对沿线景观起到减缓作用。

3.2 取、弃土(砟)场对景观的影响

全线工程土石方较大,将不可避免地在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取弃土场。取弃土场的土壤大多较为贫瘠、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植被完全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营运近期,取弃土场与周围景观环境在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相差较大,对视线冲击较大。

景观距离视点的距离越近、相对坡度越高,景观的敏感性就越高,对人的视觉冲击就越强烈。为减缓营运期取弃土场对沿线景观的影响,取弃土场的选址应设置在铁路近景带以外。为降低弃土(砟)场与视点之间的相对坡度,可选择铁路两侧的自然冲沟作为弃土(砟)场,用弃砟来填平冲沟,降低冲沟对视觉的冲击,同时降低弃土场对周围环境景观的影响。

3.3 高填深挖路段对环境景观的影响

高填深挖路段对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影响最为明显,高填路段之下的边坡与路外视点之间的相对坡度也较大,因而显著性较高,对视觉冲击力较大。这种影响若发生在较多居民的城镇路段,对景观环境影响更大,对城镇的整体风貌和景观美都有可能造成影响。为了减缓高填深挖段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可采用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边坡防护及路基两侧绿化措施,从而降低项目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3.4 铁路构筑物对环境景观的影响

拟建铁路建成后,铁路路线、桥梁、隧道等构筑物将改变沿线传统的视觉环境,使沿线居民的景观环境受到影响。高大的路基阻挡了沿线居民的视野,体量庞大的现代化桥梁占据整个视觉空间或景观节点,阻断景观廊道或城市或山峦空间轮廓线。建议在下阶段设计中,研究铁路桥梁、隧道洞口周围的景观环境现状,开展景观设计,使这些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 缓解措施

铁路对景观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考虑减缓措施,包括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措施。针对不同工程类型的特点和当地自然景观提出以下关于景观方案设计的要求和建议。

4.1 路基工程

优化选线方案,尽量避免深路堑开挖。对于不能调整的路段,设计中应考虑与周围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山体植被的层次感相协调,对边坡坡顶进行圆弧削坡,使其与山体形成自然过渡,避免生硬的一刀切的边坡形式,车站等建筑物的设计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突兀的感觉。重视绿化美化设计,使之与周围景观相容,站区以“多绿化、少硬化”为原则,乔灌花草结合进行绿化美化,路基地段针对不同的边坡坡率、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粗放型草灌植物,恢复开挖边坡的绿化,减少后期的养护。在铁路路基两侧有层次、按比例地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类植物,形成绿色通道,以缝合路基工程画出的疤痕。

4.2 桥梁工程

桥梁对景观的切割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在桥梁设计方面进一步注重对景观的设计,包括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增加桥梁自身的景观效应,减小与周围的景观产生强烈的对比冲突,弱化阻隔效应。建议对位于景观敏感地段的桥梁工程应结合区域性特点、民族特色及与周围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进行专门的景观设计,梁部采用外形简洁、底面平整光洁、线条流畅的截面,桥梁墩形的选择遵从结构受力合理、外形美观、梁墩协调配合、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原则,从而设计出简洁、明快、通透而富有美感的桥梁结构,同时还应对桥两侧的引道及桥头绿地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加强桥梁锥体、护坡的绿化,为桥体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设置空间过渡带。

4.3 隧道工程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注意进出口洞门型式的设计,洞口边仰坡应视地质情况尽量采用植物措施进行坡面防护,并在隧道和路基、桥梁的连接处设置空间过渡带,进行绿化和景观生态设计,使隧道洞口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减少视觉冲突。

4.4 临时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取弃土场、砂石料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和场地等设计应合理、有序,不应面积过大,以减少影响范围。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应统一规划,各种机械设备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貌和植被不受破坏,为避免断景可绕行或加长施工道路。取弃土场、砂石料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和场地等的恢复坚持以达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的原则。取弃土场、砂石料场在使用结束时应马上进行平整,并根据周边环境决定采取以生物措施或自然恢复为主的防治措施,以补平“疮疤”。在施工期结束后,除了铁路维护必需的施工便道,应对那些造成断景或废弃的便道采取恢复措施的原则,特别是在植被覆盖区要进行植被恢复,进行换填土壤,种植草种或草皮结合自然恢复,减小对景观的影响。施工营地和场地使用结束后,应对场地进行及时清理,清除油渍和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

4.5 敏感路段

线路穿越的小陇山林区路段是沿线自然景观较好的区段,工程的建设及运营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在工程采取景观设计、绿化恢复及迹地整治后,将减弱工程对其景观的影响。

通过落实上述景观设计和保护措施,景观方案设计效果可以参照图1所示,根据既有客运专线铁路景观恢复的经验,经景观设计及绿化施工恢复后,工程可以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融为一体。

图1 既有客运专线铁路路基、隧道、桥梁景观现状

5 结语

为减少对城镇景观的影响,线路选择的走向基本按城市规划的铁路通道布置,避免了对城市形成新的分割,形成新的视觉冲击;尽量减少征地和拆迁;城区桥梁选用视觉效果相对较好的墩型,力求与周围景观相协调;设置涵洞立交的部分道路,除满足现状要求外,孔径和样式力求完美,并适应当地发展的需要。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工程不仅与周围景观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同时改善了城市景观,加速了工程周边的城市建设。

[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R].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

[2]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R].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9.

[3] 许娣.赣龙铁路工程景观评价[J].铁道标准设计,2005(8): 90- 91.

[4] 陈策.浅谈大跨径桥梁的景观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3 (10):13-14.

[5] 白占雄,朱正清,张丽君.基于GIS的铁路建设项目视觉景观影响评价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2(3):13-14.

[6] 吴蒙友,张志清.城市桥梁的夜景观设计[J].中国照明,2008 (9):54.

[7] 陈正斌.重庆桥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5):8051-8052.

[8] 卡尔·斯坦尼兹.在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演讲[J].设计新潮,2002(1).

[9] 贾艳敏,等.松花江大桥景观设计[C]∥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0]毛文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1]俞孔间.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2]毛文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3]俞孔间.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Landscape Effect and Design of Railway Projects along Baoji-Lan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YU Meng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Xi'an 710043,China)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effect of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ample of Baoji-Lanzhou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gative and potential landscape effects caused b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long the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Finally,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spectively,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and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restore the landscape.

Baoji-Lan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landscape;design

U238

A

10.13238/j.issn.1004-2954.2014.04.021

1004-2954(2014)04-0090-03

2013-08-01;

2013-08-16

余 萌(1980—),女,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系,工学学士。

猜你喜欢
植被路基桥梁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新技术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