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影

2014-06-05 21:44王超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驴车刚子放电影

王超

1

晌午过后,公社放映员小赵赶着驴车进村了。

随着车轱辘有节奏地转动,小驴脖子上垂着的铜铃快活地摇晃,清脆的“叮当”声一下下生动着乡村的生活。正在河塘里戏水的孩子看到小赵和驴车,心立马飞出了胸膛。他们呼喊着冲上岸,或抱着来不及穿好的衣服,或拎着沾满泥巴的鞋子,紧跟小驴车跑着,跳着,喊着……

孩子们瞪圆了眼睛往车上瞧,上面载着的放映机、电影拷贝、幕布和简易发电机磁石般吸引着他们。跑在最前面的刚子,仰着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小脸问:“小赵叔,晚上演啥片?”

小赵扬扬手中的鞭子逗刚子:“又演战斗片哩,快叫你娘早做饭去。”小毛驴似乎懂得小赵的话,也懂得刚子们的心思,步子迈得更欢快了。

不光刚子,所有孩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和激动,以田野里被追兔子的速度往家飞奔,离家老远就扯开喉咙喊:“娘,娘,快做饭,来电影了!”

不消一个时辰,放电影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子。

2

黄昏时分,大人们说笑着陆续来到操场,找寻孩子占的“埝子”。他们寻找的路径是一样的:通过喊叫“锁定”孩子所在的位置,“埝子”自然就找到了。人越聚越多,操场上一时人声嘈杂,热闹程度不亚于赶年集。听吧,大人扯起喉咙喊孩子的乳名,孩子站到板凳上声嘶力竭地回应爹娘。

正片开演前,照例加演纪录片或科教片、风光片。在电视机没进入农家前,加演片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我清楚地记得,有部科教片是介绍玉米高产开发技术的。看到银幕上籽粒饱满、晶莹剔透的大玉米棒子,观众中发出一阵咋舌声。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对这类片子感兴趣,往往边看边议论,末了感触颇深地冒出一句:“庄稼营生学问深着哩!”

对加演片不感兴趣的孩子们自有捣乱的办法:有的站在光柱前举手臂、拍巴掌;有的脱下鞋子或捡块土坷垃冲光柱扔;更有调皮的站在板凳上憋足了劲朝着光柱撒尿。这些恶作剧无一例外地在幕布上“现场直播”。直到被大人们骂几句甚至打几下屁股,孩子们才消停下来。

3

天完全黑下来,正片开演了。

刚开始,银幕上通常是从下到上或从右到左滚动的演职员表。听到有人轻声念上面的人名,老年人往往不无羡慕地感叹“这些字再大咱也认不了啊,人家有文化的人才能看懂!”“文化”两个字,在那些老年人心目中是神圣的。

随着八仙桌上“射”出的亮光变幻为银幕上的影像,全场逐渐静下来。剧情在夜幕中延伸,多少激情、多少爱恋、多少心愿、多少梦想,泉水般流入庄户人心田。男人们有的自顾抽烟,有的手里不停地摆弄一节麦秸或树枝,轻易不吱声。女人们往往边看边议论,或喜或忧,或叹或愤。

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赵焕章执导的故事影片《喜盈门》,取材老百姓家长里短的琐事,将胶东某山村一个家庭的各种矛盾和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褒扬了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传统美德。这部充满乡土气息和喜剧色彩的片子,让庄户人倍感亲切和温暖,备受启发和教育。许多人看了一遍不过瘾,轮到在邻村放映时,又跑去看一遍。

“拍电影的人真神,咱庄户人的事他们咋这么清楚?”

“老大媳妇(片中强英)那样虐待老人,真该遭天打五雷轰!”

4

小赵无疑是孩子们的偶像,他赶着小驴车常年在各村巡回放映,全公社的老老少少谁没看过他放的电影?

小赵后来和村里的姑娘冬梅结婚。冬梅知书达理,娴雅漂亮,可谓百里挑一,是村妇代会主任看到小赵心眼实、腿勤快、有学问,才做下这门大媒的。

我和刚子他们每次经过冬梅家,总忍不住往里瞅一眼,盼着小赵就在里面,盼着他晚上再为村里人放场电影。我上初中后,小赵来村里放电影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后来不来了。那辆响着清脆铜铃声的小驴车封存在村里人的记忆里。

直到今天,想起小赵,想起那辆小驴车,想起乡村影夜,仍有一股温馨在弥漫。

5

后来,我做了县报社记者。

某天,我带着一直以来的疑问到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采访。

经理老胡介绍了一下大致情况后,喊来一位身材魁梧、成熟沉稳的中年同志。“这是我们赵主任,一些具体情况他掌握得比我多,你可以采访采访他。”老胡起身告辞。

赵主任话不多,但说的都是我关心的问题。他介绍,乡村电影放映队确实有过你所说的红火时期,这是因为电影较大程度上满足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后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转轨,电影放映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从1979年开始,县里开始收回各公社的放映队,到1983年收回完毕。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电影放映收费难、安点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导致农村放映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你所回忆的我感同身受,我也是当年的放映员。”末了,赵主任感慨道。

我突然有某种预感:难道是戏剧性的巧合?

“您是?”

“我就是你说的‘小赵,当年在马踏湖畔的起凤公社放电影。”惊喜之余,我记住了赵主任工作牌上的名字:赵利生。

说实话,多少年来,乡亲们都喊他“小赵”,兴许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大名。年近半百的“小赵”同我一样,沉浸在对那个时代那段生活的感念中。

如今的文化生活可谓多元化。就电影而言,设施先进的影剧院为人们看电影提供了舒适空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开播,让“打开电视看电影”成为现实;国家实施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1世纪初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惠及亿万农村群众……

只是,上哪儿找寻当年乡村影夜的感觉呢?

感谢小赵,他给了我以及和我一般大的农家孩子一个与乡村电影缠绵的童年。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驴车刚子放电影
认可的方式
叙事如同放电影,多个镜头巧切换
“我要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
毛驴的慢生活
他放映电影两万五千场 ,还收获了一份爱情
阿P卖菜
因为父亲
运草的驴车
和你说件事
毛驴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