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在特校康复课程中的应用

2014-06-06 09:12郝力强
卷宗 2014年4期
关键词:训练课程设计

郝力强

摘 要:特殊儿童的康复早已在医学界和教育界得到关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康复训练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手部精细动作的康复,老师们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掌握了有效技能与方法。创设情境化与趣味化的康复训练活动,快速的提升学生的训练兴趣,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以游戏教学法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手部的康复训练;与感知觉、记忆力、思维、沟通、情绪、家庭训练相融合,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精细动作;训练 ;课程设计

近些年来,人们认识到康复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性,而且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国内特殊学校针对智力落后儿童设置的课程主要是以自理或文化知识和技能为主。医疗专业人员介入少,学校也缺乏与医疗康复机构的沟通合作,只有家庭条件较好的特殊儿童才可能被转介到当地的一些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但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发展,特殊学校也开设了康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康复场室、康复训练教师,康复教材等。笔者从精细动作训练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以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

1 精细动作训练课程的特点

1.1 以学生的特殊需要为本

这是基于人本主义思想提出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感情与独特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只有人格得到了尊重,才能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中心,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学生的自主行为。所以精细动作的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本,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课程设计。首先为学生做相关评估,做完评估后,在每学期开学之初为每一位制定所属的教学计划。

1.2 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为导向

智力落后教育一方面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技能,当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将要走入社会,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如果他们仅仅学会了一些死的知识和概念,而不具备实际的能力,很难真正做到自食其力。康复训练要消除阻碍特殊学生参与正常生活的各种障碍,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和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及社会的多维性。

1.3 整合渗透其它课程

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中同时或相继整合的外显。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活动形式是多维度的,人对客体的认识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所谓感官,包括眼睛、耳朵、触觉器官、味觉器官、鼻子等,而感官经验则是透过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感觉、本体感受觉等。如果个体本身将自己身体和与周围环境接触的信息透过前面提及的感觉系统,送达脑部作统合、分析、之后再命令运动系统作出反应。所以,如果感觉器官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与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训练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将感知觉训练内容整合在教学活动项目中。也可以把认知、言语、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几个方面在每一次训练活动中都有所体现,甚至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得到尽可能多的实践,提高教育训练的成效。

2 精细动作课程内容

精细动作中的基本动作训练包括抓握、翻揭、搓揉、撕扯、夹取、旋开、提取、捻压、折叠、捆绑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的好坏可以反映出大脑皮层发展水平的高低。精细运动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能逐步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根据这些训练的内容,在教学过程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让学生多次在教室、或有关的场室反复练习和运用,学生才能有所进步。所以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才能帮助他们缩小与非残疾同伴之间的差距。

以下课程训练,是本人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总结,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现归纳为三大部分,一是手工课程,二是陶艺课程,三是简笔化课程。

2.1 手工课程训练形式

以简单的学具来训练精细动作是广大老师最常用的教学形式,但学具如何应用,考验了老师的智慧与能力,也显示出了老师睿智之处。

1.将物体放入、取出

寻找一些铃铛、小玩偶等漂亮的、会发出声音的东西做教具,让学生把它们放入一个容器,然后取出来。铃铛等放进去时发出来的声音使“放进去了”这一感觉更加清晰。通过这个训练,学生可以学习自由地握和放,并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2.串珠

用鱼线把不同色的珠子串成一串,当学生会串以后,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大珠子换成小珠子,或是先穿两个红色,再穿一个白色,重复串下去,不仅训练了左右手,同时还认识了色彩。

3.洗衣夹游戏

这个项目可以训练学生的握力及手眼协调能力。这个项目只要准备方形硬纸板和洗衣夹即可,最好是多种色彩的洗衣夹,这样可以使训练内容更丰富。先在纸板上涂上色块,让学生按红、黄、蓝、黑的顺序把洗衣夹夹在纸板上。老师和学生拿一样东西,“小曼,夹红色的”,和学生一起反复练习。这种设计自然与学生的互动又让他们产生兴趣,这个项目最好在学用剪刀之前进行。

4.剪刀

这需要左右手不同的动作,是一个很有趣又难学的一个训练项目,但是一旦学会就觉得有乐趣。第一步,先训练把一张纸剪碎,只要求剪碎即可;第二步,剪直线,如:剪三角形、正方形;第三步,剪曲线,如:圆形,扇形;第四步,剪繁杂一些的图形,如:杯子、花朵、人物等等。安排层层增加难度,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把剪下来的作品再一次加工,粘贴成有一定意思的图案故事。

5.粘贴马赛克画

训练学生手部的撕贴,手眼协调能力,分辨色彩、数字与色块的对应能力,与认知学科相整合。出来的作品又绚丽又可作为小工艺品摆设,学生做完后,很有成就感。让他们拿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2.2 陶艺课程训练形式

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例如:要制做一个简单的花盆,学生从搓泥条开始,泥条要搓得粗细均匀,泥条搓好后,再盘成花盆的形状,等陶土干后,上釉烧制。学生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不仅观察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动手能力充分发展。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陶土是不定型的精灵,任凭学生们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当学生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等所获得的快乐,不正是老师所希望的。当学生看到自己做的陶艺变成独特的工艺品陈列在学校的角角落落,成为学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

2.3 简笔画课程训练形式

可能有人觉得在特殊学校进行简笔画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简笔画可深可浅,看学习的对象了,如果是对那种自闭症的学生非常合适,对于唐氏与中度智障的学生效果也不错,因为他们对什么都很新奇,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靠的视觉和听觉,简笔画主要设计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比如说是杯子、汤碗、水壶,常见的兔子啊,熊啊,猫啊这些动物的,以此来激发他的兴趣,养成拿笔动手的习惯。

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层进关系,先练习拿笔随便涂鸭,然后设计专门的作业纸,上面是虚直线与虚曲线,先学会描线,训练手眼协调能力与手部的小肌肉群。再设计更繁杂一些的作业纸如星星、月亮、磨菇等等让学生们完成,坚持训练会有良好的效果。当作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选出其中精彩的作品入选学校的画展,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与动力。

3 精细动作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精细运动不是在幼儿期集中发育起来的,而是在每天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学习的。尤其是那些发育迟缓的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人拼命让孩子做,可是孩子却一点意愿都没有,只剩下大人们干着急,所以要注重方法手段,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3.1 注重学生的兴趣,把训练变成各种游戏

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不停变化花样方式,这几节课手工做拉花、下几节课玩陶泥,接下来几节课简笔画,并且在每堂课程中,都要结合他们感兴趣的时事做为“动力点”,如在2014冬奥会召开期间,我让学生先欣赏优美的花样滑冰比赛,然后再引出简笔画的内容——《滑冰的小朋友》,并强调在脚上一定要有弯弯的冰刀鞋。把“弯弯的冰刀鞋”非常夸张的、大声的重复,教学效果非常好,每位学生的作业上都画上了“弯弯的鞋。”

3.2 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要给予及时的称赞

训练时,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并指明他是因为这一点做得好,所以才获得老师的表扬。为让孩子拥有更多进取的动力,必须让他及时地看到自己的收获,奖励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物质的,物质是一块饼干、一颗糖,切记一定要及时,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才能按照你的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3.3 中、轻度智障的学生注重讲话技巧

对于中、轻度智障的学生,老师大部分简单的语言都能领悟,只是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强大的耐心与执着。所以一定注意说话的方式,不管他们的进步的脚印是多么的轻微与细小,老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信心向前走。

例如:在训练学生简单折纸课程上,一位学生折了10多分钟,还是没折对,你示意折给她看,她看后又开始折,但是还没有全对。她生气的说“我不折啦!”这个时候,你的做法会是: A、“怎么还不会,都给你折几遍了,你有没有认真学!”B、“不错,已经折得很好了,歇会儿吧”C、“恩,比前两天又有进步了!前面几步都折对了,如果把后面几步折好就更完美啦!”显然,最佳话术是C项,无论学生做得怎么样,都诚实地赞美和感叹。学生就能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看到差距。

3.4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家长成为孩子最积极有效的教师

无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形式如何,也无论合作者的文化经历与教育背景的差异有多大,以下的建议对于与家长和家庭接触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

1.不要认为你比家长更了解孩子、他们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将会让你失去获取和提供重要信息的机会。

2.倾听家长和学生养育者的心声,让家长知道,你们有共同的目标——做一切对孩子最有利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一起并肩合作的话,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3.给家长更多的权利,使他们成为儿童终生的倡导者和教育支持者,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教学工具,帮助儿童在学校取得成果。

4.用家长喜好的语言,尽早、频繁地与家长交流,家长会、个别化教育计划、亲子游戏、学生评估表,日常作业等等都是有效沟通的途径。

总之,精细动作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任何一项训练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果。所以,最直接的办法是将训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老师就是陪伴者、引领者、开路者,开辟出一条路——让学生用手做起来畅通无阻。渐渐看到学生成为训练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当你看到一名特殊教育老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在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时,逐步、系统地撤除口头提示或是身体提示时,它是如此专业化,大家感到做一名特教老师是一件很骄傲、很有激情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柚木馥《发育障碍儿童诊断与训练指导》[M] 华夏出版社

[3]William L.Heward 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训练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