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入学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

2014-06-06 11:20高其胜
卷宗 2014年4期
关键词:着力点内涵高职院校

摘 要: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加强内涵式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当前,正确深入地理解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着力打造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不断创新内涵式发展的策略,是保证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注册入学;高职院校;内涵;着力点

注册入学制度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改革举措,它为高职院校的改革积累经验,对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对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注册入学院校的层次和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注册入学在给学校、考生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给高职院校特别是偏远地区高职院校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将带来高职教育改革的新开端。尤为重要的是,注册人学使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关系更加显著,高职院校之间将会形成更激烈的生源竞争,考生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校,这将考验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即内涵发展。

1 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

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100 多年的历史,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党中央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高度,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焦点。未来高等教育的竞争中,高校之间综合实力的比拼最根本的无疑将是质量和特色的内涵发展。对于一所地方大学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获取更多的办学资源,赢得社会认可,进而在行业、区域、乃至全国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必须下大力气提升质量,加强内涵建设。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两者不是绝对分开。外延式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它更强调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和适应外部需求;而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更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内涵需要外延支持,外延需要内涵充实。

因此,内涵式发展实质是将外延扩展与内涵提升相互统一的科学发展。高校要把提升质量当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彰显特色当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把优化结构当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创新机制当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的内涵建设是一个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2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解读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首要是明确办学定位,并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文化底蕴,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提升学校“软实力”,以质量、水平、效率、效益以及办学传统、管理文化等内核的改进,实现“质”的飞跃。归纳起来,内涵式发展即是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其主要呈现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内涵式发展是以追求高职院校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发展,追求的是学校整体效益的提高。通过准确确定办学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专业、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整合校企资源、融会贯通企业文化,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实践内涵式建设,促使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效益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内涵式发展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更为关切,始终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从此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更像企业,必须对其进行不间断的合理化“经营”。因此,高职教育只有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出高职教育的运作效率。

3 内涵发展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借助高校扩招的契机实现了迅猛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数量的需求。但是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并没有跟上规模急剧扩张的需要,因而这种非常态、急速膨胀式的发展方式暴露和激化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种种的问题,如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下降、生均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减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令人满意等等,这些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中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博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引人注目的议题。尽管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上升还是下降说法不一,但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的确致使人们对其质量的担心与日俱增,政府也意识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这一时期高职发展的核心任务。

这一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了以质量立校的方针,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推进质量的提升。2004年,教育部颁发教高[2004]1号文件《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高职院校办学浮躁,盲目攀高升格,一味效仿本科的现象,第一次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定位,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注重质量的提高,重视内涵的发展。2006年,教育部发布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次提出“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文件,是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拐点,自此高职院校的数量、规模以及招生数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这意味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转变发展方式,由以往的规模迅速扩张式的外延发展开始向以质量提高为主旨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而昭示着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个发展纲要(2010一2010)》中明确表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至此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己经上升为一个战略性的概念,以质量提高、效益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4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对规模与效益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主要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及对规模效益的追求,但是发展相对稳定和规模适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己经完成大众化的目标,因此如何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以获取最大效益成为高职规模发展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通常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效益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均培养成本下降,当在校生数量的增长大于生均培养成本的增长时,就实现了规模效益。在规模效益理论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迅速扩大在校生数,试图通过使生均培养成本的下降从而实现收益的增加。一般提高职院校规模,很容易想到学校的整体规模,占地多大,学生数量多少等等,很少从微观方面对院校规模进行分析。其实院校规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规模;即全校学生的总体规模;二是指院系(专业)规模;即院系(专业)的数量与院系(专业)学生的规模。研究表明,当学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院系(专业)规模的扩大往往比学校规模扩大更能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靠增加院系(专业)及其学生数量来扩大规模的方式成本相对较高,因为新建院系(专业)不仅成本很高,还会带来师资、设备、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变化,耗资耗力。尤其对于工科专业来说,在实验实训设施的配备与维护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甚至一次的正常运行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果这类专业的规模过小会因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造成资源巨大浪费,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4.2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不尽合理

我国于2010年首设高职高专职业目录,之前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没有统一的指导性专业目录。尽管部分省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了地方性专业目录,但在科学性等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缺陷,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专业设置所需信息。多数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参考普通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立的,专业名称混乱和不规范。由于我国新颁布了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名称混乱这一问题才开始逐步改善。而且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时间不长,缺乏办学经验,而且院校对专业设置以前并不怎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专业设置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所设专业的评估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法律法规、政策还在不明确和正在制定中。因此学校以及具体操作的同志在专业设置时,必然缺乏宏观指导、监督和规范,对专业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也缺乏了解"这样,是比造成专业定位和设置的不准确。学校的专业设置委员会,人员构成不合理,基本不开展专业设置方面的研究工作,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根本起不到参谋、咨询和服务的作用,形同虚设。在专业制定前,学校不是进行调查分析,听取各行各业企业技术专家意见,而是效仿别人,开办其他学校办得好的专业,有的甚至是全盘照搬,根本不考虑自身条件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专业设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再者,高等职业院校迫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重重压力,因而在专业设置时会受制于这种竞争压力,无法估计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学校办学条件和社会的需求,而是力图盲目发展办学规模,扩大招生量,以经济效益作为专业设置的杠杆,显然这种诸侯割据各行其是的局面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合理设置和合理布局。

5打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往往是依托行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以科学定位为着力点,明确内涵式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展现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地规划未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的办学首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优势,以育人为本位,以质量筑强校,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观念,致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树立起社会满意、企业认同、家长欣慰、学生幸福的办学思想。二要坚持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求大,不求全,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状况,围绕行业产业发展办出精品、形成特色。三要坚持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当今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强调学生高超的实践技能与良好的职业素养共发展,做到知识求新,技能求精,素养求高。

2.以服务经济为着力点,培养高质量的特色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还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确定服务对象时,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然后向外拓展。在此过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不可避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专门人才要高质量、有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一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着力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二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选择教师、教学方式等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理念,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四要充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高职教育各项活动的每个实践环节里,让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

3.以市场需求为着力点,强化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是组成高职院校的基本单元,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专业的水准直接代表着高职院校的水平。因此,任何高职院校都应当面向市场,在更广的范围内寻求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构建专业培育的大平台。比如,应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预测专业发展前景,对现有专业进行结构优化。对“夕阳”专业应坚决调整,要限制、制止其发展,甚至淘汰它,对“朝阳”专业,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快其发展。还可以建立一些跨校、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的研究中心和基地,促进专业互融,发挥好专业的综合优势,使这个专业大平台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样,在课程建设上,高职院校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体现职业能力诉求的课程结构,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侧重培养具有高超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职业者。

参考文献

[1]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访十八大代表、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Z].中国教育报,2012-11-12.

[2]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3]张德祥.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4]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9-176.

[5]雷家彬,沈红.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框架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1,(7).

[6]陆正林,顾永安.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

作者简介

高其胜(1980-),男,汉族,重庆人,讲师,工程硕士,从事高教管理、软件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着力点内涵高职院校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