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风险管理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率分析

2014-06-07 05:53吴国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监护室性肺炎风险管理

吴国芳

山西省万荣县人民医院 山西万荣 044200

加强风险管理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率分析

吴国芳

山西省万荣县人民医院 山西万荣 044200

目的:探究加强风险管理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率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2013年5月实施了加强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现将治疗时使用机械通气的160例患者分为两组:80例患者设为A组(加强风险管理前);2013年5月-2014年4月的80例患者设为B组(加强风险管理后),对其前后的发生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患者进行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和平均病情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即P>0.05)。结果:加强风险管理前的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为56.26%,加强风险管理后发病率为25.00%。结论: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如加强医疗环境、医疗行为和医务人员的护理方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

风险管理;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性相关性肺炎

目前,机械通气在医疗上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尤其是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而这个应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又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类型。按照其发病时间(机械通气前后)分为早发性VAP和晚发性VAP。医院获得性病是目前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矛盾之一,为减少医院获得性病的发生,医院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现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对降低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率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分别统计2012年5月-2013年4月和2013年5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是否发生机械通气肺炎的情况,其中A组(加强风险管理前)患者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病程为11.38 ±2.01年;平均年龄为36±6.08;B组(加强风险管理后)患者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为36±5.89,平均病程为11.32±3.23年。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测得A组和B组在性别、年龄和平均病程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也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只有风险管理为单因素变化中,可以将A组和B组的机械通气肺炎率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前后发生和未发生机械通气肺炎的例数,其中,患者痰标本的收集方法为: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分别吸取患者各器官分泌物作为标本,行48小时机械通气后,取拔管顶端的分泌物做微生物培养和检测实验。

加强风险管理是管理学的内容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引入到医疗管理上[2],任何医疗行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将A组患者和B组患进行的医疗情况(包括医疗行为、医疗人员和医疗环境)进行调查和统计,最后可以总结出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主要存在着以下管理风险:1意外脱管:意外拔除管道是ICU中常见的问题[3],ICU中危重病人一般需要使用多种管道,使用起来相对比较复杂,在没人或少人护理的情况下(尤其在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导管可能会被意外拔出,可能发生由于患者拒绝对医疗的进行而有意拔出管道的现象,尤其多发生在处于好的精神环境或心理素质相对较低的患者中。我院的做法是多次开展护士培训工作,并要求各科之间的工作人员互相监督,在工作量较大时,及时地增加相关的值班人员,以减少一些人为或非人为的意外事故发生。2呼吸管道管理:防止VAP的发生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做好呼吸道管理[4],经过前后两组患者的对比数据,我们得出在患者进行持续机械通气时,应该定期地更换呼吸机管道,同时及时地进行消毒处理,以平均48-72 h一次为宜,特殊情况需特殊处理。另外,在更换期间需严格无菌操作和正确的清理方式,以避免发生感染。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和维修,做好改善工作或引进新的医疗设备。3.平卧体位: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而言,尤其是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等功能疾病者,躺卧、坐立的体位对患者的生理和病情将可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的合并心功能及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可以给患者调节病床床头的高度,维持最适合的体位,尽可能地增大患者的肺活量、减少回心血量使其能顺利地进行气体交换,及时地给机体提供氧气以及减少体内二氧化碳的积累。4增强医护人员的素质:了解患者对医疗行为的心态非常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以确保第一时间按照患者的意愿进行科学地处理,如在应用某种医疗设备或注射某种药剂时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有不良现象(过冷、过热或产生其他过敏反应等)。与此同时,当发现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时,应及时联系患者的家属,尽可能地打消患者消极情绪,让患者尽可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病情和战胜病魔。有些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容易疏忽细节性的安全隐患,需要对所有医护员人定期地进行素质培训,增强高危意识,培养责任心和耐心。一切家属探视都应该以患者安全考虑为主,为确保重症监护室医疗环境良好,必要时探视者需进行严格的穿戴措施(隔离衣、口罩、帽子及拖鞋等)。

1.3 观察指标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方式:严格按照我国诊断该病的诊断方式,即:①未患肺部感染性病变和原有肺部感染性病变的患者通过使用机械通气48小时以后,有脓性分泌物在患者的呼吸道中产生,气道有阳性或者新的病原体产生;②X线片出现新的浸润阴影,肺部可闻及湿啰音;③临床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7.5摄氏度)、体内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较前提高(大于10×109)[1]。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软件对此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时为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A组当中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56.26%,而B组的发病率为25.0%,两组差异明显,由此可以得出:加强风险管理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有所降低。

表1 两组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情况统计

3 讨论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是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48小时内和拔管48小时内而产生的肺炎,据统计,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死率为20%~71%,且在欧美发达国家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位居医院感染的第2、3位,是医院感染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相关文献指出,VAP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40%,而死亡率却高达49%左右。据相关报告证实,采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痰液进行检测,得知其病原体通常为细菌,尤其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医院获得性病极其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和收到医疗投诉,然而,绝大多数医疗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医院应该高度重视在医院中一切与医疗相关的因素,应该重视医疗风险管理。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又具备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由此看来VAP需要得到医疗上更进一步的重视,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方案减少和降低医疗风险,从而控制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

重症监护室里绝大多数为危重病人,病情越是严重的患者越是需要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帮助,医院需在人力、物力及技术上需给予最佳保障,积极主动观察患者的精神面貌和情绪波动情况,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必要时成立科室护理骨干小组,对重症监护室中的医疗设备进行及时和定期的检查,维持ICU中的医疗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1]程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认知与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2]张艾宁.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35-37.

[3]林真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

[4]张志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山东大学,2012.

R473.6

B

1009-6019(2014)09-0064-01

猜你喜欢
监护室性肺炎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