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2014-06-07 05:52张静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责任心手术室风险管理

张静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中医医院 四川新津 611430

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张静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中医医院 四川新津 61143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手术室接诊的2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发生的护理风险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15例,0.7%,但未发生严重医患纠纷。结论:手术室风险管理对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对策

手术室护理风险是指当患者接入手术室,直至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的整个护理过程,由于手术室手术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存在较大的不安全因素,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本文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手术室风险因素的管理及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手术室接诊的2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192例,女性1108例,患者年龄8~85岁,平均年龄(45.±5.7)岁。

1.2 方法

1.2.1 护理操作因素[1]

手术室对护理技术要求较高,要求护士应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与专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水平,有效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如护士操作不当或操作不熟练,易增加手术时间。

1.2.2 护士责任心因素

责任心是职业道德的体现,护士责任心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护理的质量,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热情,工作粗心、懈怠,护理擅离职守,易造成患者无人看管而发生意外。

1.2.3 行为言语因素

部分患者手术无需采用全麻,手术过程仍保持清醒状态。如护士言语生硬,行为不当,易使本来就紧张的患者,更加紧张、恐惧,或护士随意评论手术,一旦术后效果不理想,极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2.4 制度管理因素

表现护士未严格执行手术室相关管理规定,如消毒、无菌操作规定,易引起医院感染,影响手术效果。

1.2.5 法律知识淡漠

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的提高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及法律常识,才能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 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15例,0.7%,但未发生严重医患纠纷,对发生安全问题的具体因素分析如下。

表患者发生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严格按手术室相关管理制度执行与操作实施

本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问题共15例,发生率0.7%,对引起安全隐患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制度管理缺陷是重要的护理安全隐患,很大一部分差错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制度管理不完善,或护士未能严格按制度管理工作来进行操作。因此,首先要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为准则,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患者保护及自我保护的基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灭菌合格率达100%,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与管理规范,加强手卫生管理,特殊感染手术护理时,应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管理相关规定做好术后相关物品处理。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定期检查,定期消毒。正确使用与处理手术室物品,做到正确、规范地传递、使用锐利器械,术中正确处理锐器,避免利器遗留在布类物品中,术毕检查所用手术物品与术前是否一致;规范术前检查,详细了解患者传染病毒携带情况,做好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工作;急诊无法确认情况的患者,应按阳性标准给予处理手术用品[2]。

除此之外,建立考核及培训管理制度,使护士将学习到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流程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实际当中,加强制度的落实性。

3.2 加强学习培训制度,提高护士相关技能

护理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手术安全隐患尤其在新入职护士或新上岗护士最为突出,表现为护士对手术配合工作的不熟练,药品、器械准备不到位,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等问题。而手术室治疗是一种高度紧张的工作,其对护理的要求较常规科室更为严格,因此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技能等相关培训,通过岗前、在岗培训等方式,采取讲座、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加强护士手术室护理常规技能的熟练度,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在此,还可鼓励护士通过自学等方式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及操作技巧。培训内容可不仅包括相关技术知识等"硬技能",还包括沟通技巧、责任心等"软技能",从思想上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各项工作中防范差错,落实安全;提高护士与患者间的良性沟通,减少因言语或责任心不足引起的风险隐患。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通过讲座、座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护士学习并掌握相关法律管理知识,强化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培养护士"慎独"精神,尤其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3 加强交接管理与核对制度

做好科室内部班次间的交接,手术室与临床科室间的交接管理工作,要以眼见为实,交接过程中,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及手术情况,确认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执行"四清点"、"十二查"等核对制度,术中医生的口头医嘱应重复一次,确认无误后方或执行,并及时补写医嘱。

3.4 制定并完善手术室风险管理制度[3]

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的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护士对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及掌握情况,使护士及时掌握相关管理制度。建立风险评估表,对存在的风险问题、不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给予讨论,定期开展安全管理讨论会等,对发生的问题及时总结,完善管理漏洞,做好风险防范管理。

本组患者经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有效地控制手术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总之,手术室风险管理对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吕丽娟,宋倩.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2(2):241-242.

[2]陈庆华.浅析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2010,5(23): 1346-1347.

[3]黄海明,王瑛,王晓枚,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43-1945.

R473.6

B

1009-6019(2014)09-0069-02

猜你喜欢
责任心手术室风险管理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发展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