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2014-06-07 05:52杨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脑出血有效率实验组

杨瑛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浙江江山 324100

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杨瑛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浙江江山 324100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出血7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实验组36例进行综合护理,对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并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佳,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较好,护理有效率高,应予以重视。

急性脑出血;综合护理;效果

急性脑出血与糖尿病、血管老化、高血脂、吸烟和高血压等有关,由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1]。该病常发生于患者费劲用力、情绪激动时,死亡率较高。患者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头晕头痛和呕吐等,出现昏迷嗜睡、失语、言语不清、偏瘫等症状。除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保证治疗效果[2]。现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出血72例患者,对其综合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出血7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共36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0例、16例,平均年龄是(64.26±10.12)岁,年龄范围是33-82岁,其中清醒9例,深昏迷1例,嗜睡13例,浅昏迷7例,昏睡6例,出血量15-30ml31例,出血量>30ml5例。对照组共36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1例、15例,平均年龄是(64.29±9.08)岁,年龄范围是32-81岁,其中清醒8例,深昏迷1例,嗜睡14例,浅昏迷8例,昏睡5例,出血量15-30ml30例,出血量>30ml6例。实验组、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及病情监测。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病情观察:第一,做好意识观察。通过痛觉刺激、对话、睁眼、呼唤等方式判断患者意识,注意区分嗜睡、昏睡及昏迷之间的特点。对意识变化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当意识障碍加深时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避免病情加重。第二,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定时对患者呼吸、体温、血压、脉搏等进行监测,做好记录,出现异常情况后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第三,做好尿量观察。每日对患者排尿量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若患者尿量发生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对患者应用脱水药物时,严格控制输液量,防止因过量造成水肿。第四,加强瞳孔观察。对患者瞳孔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瞳孔光照反应度、眼球活动、瞳孔等大等圆等。对患者使用约束带,进行肢体约束,并使用牙垫保护患者气管插管和舌头,预防咬伤。准确记录患者抽搐发展顺序、最初部位、持续时间、癫痫的发作类型等。

(2)饮食护理:为了有效预防腹胀、呕吐等,应指导患者于发病1d-2d内严格禁食,并向其讲解禁食原因及意义,取得配合。待患者肠鸣音恢复、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鼻饲。鼻饲时先为患者进食少量牛奶、150ml营养米粉,每隔8h一次,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次200ml。

(3)心脏监护:对患者进行准确、持续心电监护,预防患者出现下丘脑受损表现,避免心律不齐。对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

(4)呼吸道护理:脑水肿症状会引起患者颅内压力升高,呕吐物、分泌物等对呼吸道造成阻塞,影响通气,易诱发坠积性肺炎。由于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咳嗽反应、吞咽反应减弱或消失,导致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量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做好呼吸道护理。定时对患者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进行清除,并将痰液彻底清除。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头部侧转位,将头部抬高,预防颈部扭曲,抬高角度约为15°-30°。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针对痰液排出困难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气管内吸痰等,促使呼吸道通畅。

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

1.3 疗效标准无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护理前无变化,或症状加重,出现抽搐;有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护理前基本改善,轻微抽搐,意识状态转为昏睡;显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抽搐,意识状态转为清醒。以有效和显效作为护理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好,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一。

表一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发现,积极治疗,降低残疾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维护身体健康,挽救生命。临床上治疗该病以脱水降颅压、防治再出血、安静卧床、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为主。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均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是在临床服务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一种新型模式,综合护理具有服务全面性、工作系统性等特点,护理质量较高[3]。相关研究表明,对该病患者治疗时给予综合护理,护理有效率达90%以上,效果较好。在本文研究中,实施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4.44%,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较高,且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表明综合护理对该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认为,综合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应予以重视。

[1]蔡秀宏.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7):52-53.

[2]秦丽梅,赵海燕.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11):66-67.

[3]曲成兰.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3,11(19):75-76.

R473.6

B

1009-6019(2014)09-0113-02

猜你喜欢
脑出血有效率实验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