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心脏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分析

2014-06-07 05:52王上上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规范化心脏情况

王上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杭州 310016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心脏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分析

王上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杭州 310016

目的:分析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心脏术后病人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疼痛护理流程。结果:在心脏术后病人的护理路径上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路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比实施常规疼痛管理的患者要好。同时也能够提高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在心脏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中进行推广。结论:对心脏术后病人路径上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规范化疼痛管理;心脏术后病人;应用分析

疼痛是心脏术后患者常见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心脏手术后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中会经历一段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所有手术患者必经历的一段过程[1]。尤其是在心脏手术后的病人,由于手术对于胸部肌肉和神经的损伤较大,因此术后的疼痛较为剧烈,并发症也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病人就会因为惧怕疼痛而导致肌力减退,咳痰物理,心律失常等显现,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心脏术后病人的疼痛应该引起重视。而通过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实际的心脏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12-2014.1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共40例,其中男性病人23例,女性病人共17例。年龄在18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岁。其中房间隔缺损6例,二尖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室间隔缺损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体外循环时间为40min-125min。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化的疼痛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方法,对照组病人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路径。对观察组病人首先在手术前就需要对病人进行疼痛宣教,同时了解病人的知识层次,对病人的疼痛意识进行相应的评估。同时介绍在手术后疼痛的发生以及发展情况,让病人对术后疼痛有心理准备。并且教会病人如何缓解疼痛的方法,让病人能够主动防护疼痛。在手术后早期常规应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进行疼痛预防,并且开展疼痛评估,并且建立疼痛记录,为疼痛诊治提供充足的依据。并且也需要确立术后镇痛原则,在实际的确立过程中使用国际三阶梯止痛原则,同时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进行镇痛处理。最后需要制定心脏术后康复期功能锻炼计划,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完成康复目标。

1.2.2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疼痛护理方法,在手术后进行胸带加压包扎的处理,并且在病人发现疼痛后进行常规的止痛药治疗。在康复锻炼方面与观察组病人相同。并且每天两次对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定位并且记录,同时评估病人对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

2 结果

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康复计划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表1 两组病人疼痛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术后疼痛对于心脏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

疼痛虽然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以及保护性,但是在人体的生理反应方面,疼痛是能够刺激交感神经兴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精神紧张,时许不振,失眠,恶心,呕吐等情况,造成病人在恢复过程中心理紧张的情况发生,不利于术后的恢复[2]。同时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病人,如果在术后疼痛状况过于剧烈,那么也就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不利于在手术后的心脏功能的平稳过渡。而且由于病人在手术后畏惧疼痛的心理,也会影响到在手术后的功能锻炼的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会延迟病人康复的时间。如果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甚至会引起病人肺不张,下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情况发生。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病人在手术后也就无法进行较好的术后恢复活动,对病人日后的身体健康也影响较大。

3.2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心脏手术后病人恢复过程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疼痛调查结果表明,约有80%的心胸外科手术后病人会出现无法缓解的疼痛,在这其中有86%的病人会出现重度疼痛。由此可见,心脏手术后的病人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毅力来面对疼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缺乏对于疼痛的正确评估以及科学检测,在进行心脏手术后病人往往无法对难以忍受的疼痛进行主诉。而且对于一些疼痛意识较为薄弱的病人认为在手术后的疼痛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在手术后感受到疼痛往往也是进行努力忍耐[3]。在无法忍耐后才会对疼痛进行主诉,这样的情况也就造成了大多数心脏术后的病人需要忍受剧烈且持久的疼痛,让病人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进行的较为困难。针对这一类的情况,目前医学领域内已经开始提倡无痛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并且在实际的心脏术后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开始使用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方法[4]。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的疼痛意识,并且能够积极准确的评估疼痛的存在以及强度,从而能够在护理的过程中更好的减轻和免除病人的痛苦,并且也能够促进疼痛检测普及到日常的常规护理中,加强了对病人的疼痛管理,让病人的康复计划完成情况更加优秀。

[1]苏洁,张俊,薛卫斌,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心脏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2):135-136.

[2]李贺琴,周彩峰,郭倩倩,等.先心术后疼痛的评估与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61-62.

[3]胡淑霞,侯彩荣,钟敏,等.疼痛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4):113-115.

[4]黄露,唐文凤.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9):271-272.

R619

B

1009-6019(2014)09-0187-02

猜你喜欢
规范化心脏情况
心脏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特殊情况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