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疗效研究

2014-06-07 05:52王守恩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排空西医功能性

王守恩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滨州 256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疗效研究

王守恩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滨州 256600

目的: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范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进食恢复时间、胃液两、住院周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及胃管拔除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较传统单一西医治疗效果要明显,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伴随的不良反应症状降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值得大力的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胃手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疗效

传统治疗胃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方式大多采用胃肠外营养输入,或者蛋白质治疗等等,其临床疗效并不明显。为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2±7.2)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100例患者胃手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时间为术后6-14天,其中平均(8±3.6)天。其中包括接受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28例,胃平滑肌瘤行胃部切除术患者13例,晚期胃癌行胃空肠吻合术患者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50例,其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医治疗,0.3L的3%的高渗盐水+5mg地塞米松+16万U庆大霉素进行洗胃,且对患者肌注200mg胃复安,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低钾。给予对照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措施,在单纯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附加中药治疗,给予患者复方大承气汤,配方为大黄9 g(后下),炒菜菔子30g,枳实15 g,炒莱菔子15 g,桃仁9 g,赤芍15 g,党参15g,芒硝和厚朴各15g,丹参12 g。加水0.5L,文火煎取200 mL,每日1剂,抽净胃液后经胃管注入夹闭2 h,每天两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诊疗标准

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疗标准为:①拔除胃管后,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吐、恶心以及吐出含有胆汁的呕吐物;②术后8-10天,患者仍须胃动力药物的扶持;③由于病情变化,患者胃管被重新植入;④术后较长一段时间,患者进食仍未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搜集到的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以比率表示。两组统计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进食恢复时间、胃液两、住院周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及胃管拔除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一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在现有临床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致病原因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一种由多种原因诱发和造成的疾病。经过相关医学研究发现,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疾病与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低血蛋白症、输出痉挛以及胃部不完整和胃肠激素分泌失调等有关,是一种受迷走神经影响的疾病。在临床上,这宗疾病常伴有多中并发症,如诱发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饥饿感、胃肠胀痛等等。总而言之,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给患者带来身体上和精神上巨大的折磨,而传统的西医治疗并未起到完全的治疗措施,这就促使现代医学向着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探索新的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新方法。

"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对于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疾病而言,此病中虚胃缓为根本,中满上逆为标,病机为通降失司。因此,从中医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应坚持以通为主的原则,坚持"通"的治疗理念,从根本上去除病疾,同时依据标本兼治的原则,辅以补充,从"通"和"补"两条线路上对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最终达到恢复患者胃部的通降下行能力,对胃肠虚寒的症状进行有效的调节、矫正以及更替,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一种完全由相关中药熬制的配方汤,其功效原理完全遵循了上述的中药治疗理念,遵循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根本病理。有针对性的对胃肠梗塞进行治疗。其中复方大承汤的配方中,,大黄通里攻下;厚朴宽中里气;桃仁活血化瘀;芒硝软坚散结;莱菔子行滞消食;赤芍活血化瘀等,对中医的原理把控的非常精确,是建立在对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疾病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开具的药方。通过临床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单纯传统西医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疾病易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心恶心症状、常常出现腹部饥饿感以及腹胀不良等,这些症状的产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和精神折磨,削弱了患者身体的抵抗力和体力,同时较易诱发患者出现心理不良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而中医结合治疗的途径,在显著改善了这一恶性症状,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信心和满意度。而本文的研究同时发现,在患者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及胃管拔出时间等具体的治疗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胃液量也显著下降,且同时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的对比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医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疾病具有显著的医学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疾病较传统西医治疗方案具有更加显著的医学价值,在临床医学应用中能够取得突出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大力推广。

[1]刘炜,曹胜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疗效评价.《亚太传统医药》.2013,8(6):83

[2]刘思印.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48例.《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8):41-42

[3]杨春平,朱锦腾,曾穗德.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非胃术后胃瘫20例临床体会.《中国当代医药》.2011,8(31):136

R256.3

B

1009-6019(2014)09-0280-01

猜你喜欢
排空西医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