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06-07 05:53叶荣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小剂量肌瘤体积

叶荣莲

泰兴市南新卫生院 江苏泰兴 225400

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叶荣莲

泰兴市南新卫生院 江苏泰兴 225400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每组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12.5mg/d米非司酮治疗,给予B组患者25mg/d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等比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子宫肌瘤;小剂量;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病症,由于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导致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察觉,治疗较晚,更甚至没有进行有效治疗,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临床治疗的方式有手术与药物两种,其中药物主要依靠激素药物进行治疗[1]。为在保证临床治疗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我院对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12.5mg/d和25mg/d的治疗方案以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经超声、妇科等检查后均确诊为子宫肌瘤。排除子宫内膜或子宫颈管恶性病变以及近期进行激素治疗的患者。按每组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年龄36~54岁,平均年龄(45.3±5.4)岁;血红蛋白为(83.41±11.32)g/L,子宫体积为(191.56±18.34)cm3,子宫肌瘤体积为(20.56±12.14)cm3。B组患者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6± 5.2)岁;血红蛋白为(82.32±10.92)g/L,子宫体积为(190.87±17.30) cm3,子宫肌瘤体积为(21.51±13.94)cm3。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12.5mg/d米非司酮治疗,给予B组患者25mg/d米非司酮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服用药物,于晚饭开始后的1~2小时进行,持续服用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等进行观察,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A、B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等比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s)

注:*表示组内比较P<0.05;#表示组间对比P>0.05。

组别时间子宫体积(cm3)子宫肌瘤体积(cm3)血红蛋白(g/L) A组治疗前191.56±18.3420.56±12.1483.41±11.32治疗后123.54±12.35*11.69±8.21*98.69±13.54*B组治疗前190.87±17.3021.51±13.9482.32±10.92治疗后122.58±13.54*#11.62±7.99*#99.02±11.92*#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组患者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组患者有2例恶心、3例潮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病症,在临床上主要有药物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一般适用于不孕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等,使用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不孕者受孕条件,以提高患者怀孕几率[3]。药物主要以激素药物为主,比如米非司酮等。为有效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合理有效,我院对患者实施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激素,其不含有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可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以及孕酮受体充分结合,且使用剂量合理便不会对患者皮质醇水平产生显著影响[4]。相对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来说,子宫肌瘤细胞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含量更高。而米非司酮可与孕激素受体进行充分结合,并对激素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对丘脑-脑垂体-性腺轴等产生影响,从而起到抑制子宫肌瘤进一步发展与生长的效果。

服用剂量不同,临床治疗效果接近,经治疗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等均有明显改善。但数据显示服用剂量为25g/d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2.5g/d的患者。由此可见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更具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1]谢漫漫.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9):67-68.

[2]易军.小剂量与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03):36-37.

[3]韩丽,马汝平,龙艳.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24):3375-3376.

[4]孙晓蓉.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66例观察[J].右江医学,2013,41(05):656-658,661.

R711.74

B

1009-6019(2014)09-0284-02

猜你喜欢
小剂量肌瘤体积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