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启示

2014-06-07 10:00郑辛梓
成才 2014年12期
关键词:青蛙小鸟孔子

■郑辛梓

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启示

■郑辛梓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教学思想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提出的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它对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教学启示。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与注入式、“满堂灌”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为孔子首倡。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了教育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教学优势及显著效果,早已为人们所推崇。

那么,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呢?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就表达得很清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宋代朱熹的解释,这里的“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学生经过学习和思考,对某一问题尚未达到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不要去开导他;对某一问题还没有达到想表达又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教师不要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够由此推知其他方面,那就不必再继续讲了。因为这个学生还没有积极主动去思考,教师讲得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从孔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关于启发式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主张把掌握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反对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最终要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发展思维能力;其次,他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必要性,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地启发;第三,他强调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意义,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孔子的这一教学思想启示我们,要运用好启发式,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敏锐观察和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把握孔子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对于我们今天彻底摒弃“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正确运用启发式是极为重要的。

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少给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的时间,更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学生是否进入了“愤”“悱”的状态不清楚,也缺乏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引导,却一味理怨学生水平差、脑子笨、启而不发,这实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这种现状应该改变。现代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勤学多思,敢于质疑,并努力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思考情境。同时也要善于不断地掌握和利用反馈信息,如学生的表情、情绪、回答、作业等,了解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准确把握“愤”“悱”状态,及时给予启发、诱导和点拨,使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素养。

二、启发式教学的两个运用原则

启发式教学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不同的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有很多,这里仅谈两条常用的原则。

1.巧妙设疑原则

设疑要兼顾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实验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设疑时设问的角度和难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还是答不出,就会失去信心,不敢探索;如果问题过易,不假思索随口可答,学生就会感到索然寡味。教师提问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符合思维规律,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够找到答案,让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比如很多老师觉得《我的小桃树》这篇文章不好教,文章容量大,主题也隐藏得较深。有位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就化难为易了:

①文章题目《我的小桃树》,作者怎样表现小桃树的“小”,它的遭遇如何?(用文中的文字回答)

②文中“我”的遭遇如何?(概括回答)

③小桃树和“我”的遭遇有何共同之处?

④作者把“小桃树”的遭遇与“我”的遭遇结合在一起来写,贯穿全文,这两条线索有何特点?

⑤题目《我的小桃树》是个什么短语?强调“我”的作用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都是同学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因问题太难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篇自读文章,解答了这几个问题就基本上可以说是达到了教学目标。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旧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具象而抽象,逐步提高,逐步发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答,学生能借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启发,学得新知识。

2.相机引导原则

启发式教学要注重相机引导,这里的“导”,有导思、导读、导辨的意思。导思,就是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再次钻研课文,进一步理解思想内容;导辨,就是要辨明词句间的细微差别。三个“导”,是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的重要方法。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文中的小鸟在井沿上,青蛙在井底;小鸟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没有弄错。”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看法的:

师: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1:小鸟说得对。

生2:青蛙说得对。

师:你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那就更好了。

生1:小鸟说得对,因为天确实大的很,小鸟在天空中飞得高,看到的天当然是无边无际的。

生2:青蛙在井里坐着,它看到的天当然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说的是真话、实话,也应该是对的。

师:(点点头)有道理。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3:我想对青蛙说,你别老在井底了,快跳出井口来吧!

生4:我要是青蛙,一定要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天到底有多大。

生5:我要是小鸟,就先帮助青蛙跳出井口,再背着它飞到天空中,让它开开眼界。

……

师:你们说得真好。再想想,假如青蛙随小鸟跳出井口,飞上天空,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大家讨论讨论,看谁想得好、说得棒。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科学地思维、想象和创新?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这是以老师的主观意志限制学生的思维?这是关系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启发式教学常用的三种方式

启发式教学常用的启发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1.装糊涂启发式

装糊涂,实际上就是欲扬先抑,在关键问题上,教师的装糊涂中寓有启示,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对谁是主人公这个问题,就可采用这种方法。这个问题一提出,许多同学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于勒。”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问下去:“这么说,塑造菲利普夫妇,就是为刻画于勒这个人物服务的吧?他们是次要人物。”学生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教师仍装糊涂,可再问:“写于勒是为了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又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这两种人都用一样多的笔墨去写,表现了两个主题,所以,他们都是主人公,对吧?”提到主题,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文章的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金钱的罪恶。所以,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而于勒只是个线索人物。整个分析过程,教师只是旁敲侧击,起个引导的作用。对文章的理解,则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来完成的。

2.连续启发式

这里说的连续启发式,是指整篇文章启发的一环扣一环,有时是对一个问题的连续性提问,它是使学生的思维拓宽和加深的一个有效途径。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必须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或整篇课文出发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特征是什么这个问题及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没变,那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由于有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最后,再顺势提出“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等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3.选择启发式

选择启发式比较简洁、明快,容易切中学生要害,把握要领。它适用于分析结束时,用是这样还是那样的选择方式来启发。教师在精心选定讨论话题时,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要选择与达成教学目标关系紧密的话题,例如:《背影》中“我”为什么会三次流泪?这样的话题涉及了对作品主题理解;(2)要选择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以营造课堂讨论的气氛。如:《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中裘利亚深夜为父亲抄写而影响学业,这样做否值得?(3)应选择学生目前独立理解不了、解决不了的话题,如:《桥梁远景图》最后一节为什么写“造一座通向共产主义的大桥”?这样的话题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4)应选择深浅程度不一的各类选题,这样可让班里语文水平不一的各种学生都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如《渔夫的故事》描写“魔鬼的眼睛像灯笼”,有学生提出“灯笼是吉祥物,用灯笼形容魔鬼眼睛是否恰当?”又如:《哈尔威船长》中船长本可逃生,他为何要与船共存亡?《乐羊子妻》首句,为什么要写“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如此等等。此外,所有选题都要让学生充分酝酿后再发言交流,这样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点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武汉市委党校分校)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青蛙小鸟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小青蛙捉虫
小鸟
谁能叫醒小青蛙?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