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校长的语言艺术

2014-06-07 10:00陈顺利
成才 2014年12期
关键词:舌尖校长交流

■陈顺利

闲话校长的语言艺术

■陈顺利

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一部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祖国各地美轮美奂的饮食文化。品味《舌尖上的中国》,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舌尖上的另一门艺术——语言。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工具。发自舌尖上的语言,既是一种必需的交际手段,又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而作为管理者而言,更是一种自身修养的体现,因为透过校长的言谈,也可窥判其管理能力的高下。

此次上海之行的培训,顾志跃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新时期校长专业素养》一课令我印象深刻。从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校长,各方面专业素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语言艺术作为校长专业素养的一部分也是如此。而且因校长的话语权远比一般教师要多且权威性大,自然会对舌尖上语言艺术的素养要求更高。多年校长岗位的磨砺,使我深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的道理,也体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的妙趣。校长话语体系的语言艺术,涉及到诸多方面。在此,本人仅就校长在不同场合下与人交流的情感、态度、方式等,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不同场合讲“好”话

林肯说过:“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渴望被赞美是人的天性之一,学生如此,我们的教师也有同样的心态。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切身体会到作为校长,我们的一句表扬、肯定、欣赏之语,会给老师们带来多大的动力!客观上说,校长与校长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于经验、水平、智慧、能力上,也体现在交际手段的运用上。一个好的校长,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上能说且会说“好”话。校长能否在不同的场合说好话,正是能否尊重教师、重视教师、激励教师的体现。

校长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长处,包括一些教师的点滴进步和改变,要学会及时肯定和表扬。譬如我们有些教师刚接手一个新班,就能迅速调整好学生的状态和班级的精神面貌,这时,校长就可以这样对班主任说:“不错,还真有一套!什么班一到你手上,就出状态!经验要推广啊!”每天早上,学校都有一大批班主任早早来到学校,提前上班。校长在巡视时应热情地向他们问声“早”,道一声“辛苦了”,要在言语中肯定他们。教师每天早早到校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让学生从他们的身上也读到对工作的态度。

当然,这种肯定与赞扬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一是出自内心、真实自然;二是要适时适度,不可做作,不能奉承迎合;三是形式要不拘一格,或公开赞扬或单独肯定;四是要及时,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不同的场合给教师以肯定、赞扬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友善,更是一种促进和引导,“好话”的魅力是无穷的!

二、时时处处讲真话

多年的管理体会告诉我,老师们最忌讳校长(领导)讲大话、讲空话、说假话。我们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是要求我们校长在与教师交流沟通时以真心互动、真情交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与对方“心心相印”。

有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去巡查各班早读情况时,无意中听到一位年轻班主任在处理两个学生纠纷时的讲话。从老师的言语中听得出来,这两个学生其实一直表现都还不错,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在批评时语言有些过激,使得两位学生都掉下了眼泪。

事后,我与这位老师单独作了交流,肯定了他虽然年龄不大、教龄不长,但肯学习、善钻研、进步大、成熟快,尤其是对他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予以了鼓励。同时我也委婉地指出了他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方式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醒他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希望他以后和学生交谈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讲真话是一种“爱”的流露,但做教育、当老师,爱学生既要从严要求,对其错误缺点决不放任、不姑息,但也要注意爱的表达方式,要体现出爱的情感中隐含的理智。如果“爱得让别人受不了”,往往学生就体会不到你这种“爱”,那我们的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和教师交流时,作为校长切忌“装腔作势”、“严厉”批评、指责,甚至揪住不放,而应真心交流、推心置腹、晓之以理,给人一种亲切感、信任感。这样教师才会真心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从而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三、特殊情况少讲话

古人有云:“冷静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意思是说,冷静观察,静耳倾听,以冷静的心态处理事情。

在学校管理中,往往会碰到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这种问题或事件突如其来,或矛盾突出而僵持不下时,这时大家就一定会把目光集中在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身上。这也是考量校长经验、水平、智慧的时刻。其实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最忌讳的是草率的发言或表态。

曾经有两位教师因平时的一些矛盾、积怨,加之各不相让,有次终于引发了公开对抗,两人因一件小事在办公室大吵大闹,双方言语都非常过激。同年级的老师劝不住,便请我亲自出马。

我的到来让双方也有了一些收敛。我很清楚这个时候双方都在气头上,是极不理性的时候,你讲再多的道理都是徒劳的。于是,我丢下一句话:“太不像话,你们到此为止!”也气冲冲地走了。在不明情况和双方均在气头上无法冷静的状态下,我采取了冷处理,没有轻易判断双方的对错。但我厉声呵斥和拂袖而去的言行却也暂时平息了事态,有利于以后更冷静和理智地处理事件。

校长在某些情况下不讲话或少讲话,是管理的一种迂回策略,也称作“延时处理”,即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暂且“冷冻”、“搁置”的办法,这样做往往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非面前敢说话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具有较强的认知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校长尤其要善于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关键的时候敢于“亮剑”,勇于说话。对于学校一切的问题、难题、是非、矛盾,校长要勇于直面,敢于担当。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校长更是要不退让、不回避、不推诿、不优柔寡断,要明辨是非、明辨事理、敢于直言、敢于决断,切不可“和稀泥”,说一些毫无原则、模凌两可的话。

2010年,在评选推荐市级“百优班主任”工作时,学校中学部只有一个名额,但有两位符合条件的班主任报了名。其中一位班主任论资历、论年龄明显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工作和综合考评上另一位符合条件的年轻班主任相对更为突出一些。于是学校决定推荐年轻的班主任去参加评选。后来,没被推荐的那位班主任很是想不通,找到我,与我理论,在交流中言语甚至是情绪都有些过激。作为校长,我尊重这位有资历、年龄大的老师,但我并没有因为其激烈强势、咄咄逼人的态度而退让,而是理直气壮、一针见血地摆出事实,讲清理由,明确原则,终于让这位老师心服口服。在处理各种事件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校长在是非面前坚守原则,才能树正气,汇聚正能量,才能聚人气、凝人心,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五、每临大事慎讲话

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在面临重大事情必须作出决断与表态或评价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切中要害,也就是说“评价人事要客观,一语中的有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例如,校长在进行评教、评学活动的发言时,不能打官腔,不能说套话、大话、空话,而要观点明确,要点突出,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再如一些关涉人事、教师切身利益、重大原则问题时,校长发言时则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掷地有声。

人有别,事不同,因人因事讲策略,有理有据也有情。即便是批评人,也要委婉,轻“批”重“评”不伤人。对犯错误的老师要就事论事,不算老帐,更不可“秋后算账”。“公开场合留点余地,私下交流给面子”“响鼓不用重锤敲,只须暗示就有效”等等,这些格言警句,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作为校长应时刻谨记,并在工作中时时注意,慎重讲话。

六、神情体态代说话

舌尖上的声音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而作校长的,有时也会用到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无声的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有效得多,而且意义深刻。”它说明了我们在平时学校管理实际中,通过体态、神情等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有时胜过讲话和文字。

记得我刚到梅苑学校时,有一天,一位老师来到我办公室,想与我谈一些想法。当时因要赶去开一个会,我就对他说:“能不能简短一点,我还有个会。”这位老师说:“要不了多长时间,几年一直压在心里的想法,就想与校长交流一下。”可老师说着说着,就忘记了时间。我因心里有事着急,听得不太耐心,还不时地看手机。注意到我的神情,老师打住了话头,脸色也黯然下来,站起身说:“那您忙吧,以后再说。”当时因急着赶去开会,也没有在意这件事。

事隔两年后,因一次教研活动,又一次与这位老师交流。我们谈了很久,不仅谈到学科教学,还谈到了对学校工作的一些看法。也许是当时谈得很投机,这时,这位老师又说到两年前的那次谈话。“那次我是鼓足勇气和满怀着希望想与校长谈一下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想法,甚至是一些困惑和委屈,当我看到您当时一副漫不经心甚至不太耐心的神情时,觉得很失望,也很伤自尊。”这是教师的原话。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现在,事情虽过去近十年了,可我从未曾忘记。我还真得感谢这位老师,是他提醒了我:作为校长,在与教师的交往互动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就会在不经意中给对方传递出错误的信息,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打这以后,我随时随地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包括肢体语言。在与老师交谈时,我会以专注的神情注视着对方,表示我在认真地听。即便老师们讲得过长、过激或有些观点不太正确时,也会以“微笑”或“疑惑”的神态来传递出信息——我一直在认真听。

梅苑学校的老师很敬业,尤其是那些班主任。每天早上他们都提前到岗,早早地到班,迎候每一位学生。这个时候,我就会在巡查时对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致以问候,或点头,或微笑。这些无声的语言是由我心底涌出的一种感动,也是对他们工作的尊重和肯定,这种无声的语言告诉他们:我们一起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管理者如果将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一定会相得益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卓越的校长,应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要善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件中,利用有声和无声的语言表达和传递自己想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作为校长,舌尖上的语言,不仅要言之凿凿、掷地有声,而且要情真意切、生动活泼,其中的学问,值得我们研究一辈子。

(作者单位:武汉市梅苑学校)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舌尖校长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