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易”方显为民本色

2014-06-09 12:34傅建芬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权力领导

文 傅建芬

“为官不易”方显为民本色

文 傅建芬

2013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逐步深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监督越来越严格、问责越来越严厉、反“四风”越来越深入,一些官员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对“为官不易”的感叹也随之产生。

如何理解“为官不易”?从现实来看,“为官不易”的感叹,恐怕对应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曾经“为官太易”的情形。正是由于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束缚,让这些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抛到脑后,怀揣“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奉行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将其看成“当官”的应有状态。现在,他们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其实是舍不下“为官不正”带来的权力福利,不想告别“为官不为”导致的灰色人生。

当然,对“为官不易”也应做正面理解。在“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要求下,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下,“为官不易”确有更为深刻的内涵。首先是“官门”难进。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德才兼备是必备条件。其次是“官位”难为。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对于手握公权力、肩负一方发展之责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是一项重大考验。第三是“好官”难当。思想文化多元、各种诱惑增多的转型期社会,也会对官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要想成为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式的让群众拥护的好官、清官,需他律,更需自律。为官从政真正的“不易”之处,正在于此。

“为官不易”方显为民本色。要更好地贯彻执政为民理念,就得立规矩、定底线、划红线,这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约束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可以说,中央出台各种禁令,反对“四风”,为的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促使各级干部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

何谓回归本色与本位?对领导干部而言,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识到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党员就该有党员的样儿,领导就该有领导的责任,绝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一句空话,而是要厘清身份,清除特权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型。既为官,就要一心为民、克己奉公、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这一点,既契合政治伦理,也符合民意期待。事实上,对那些严格自律、亲民爱民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何尝不是最佳的为官准则?两袖清风、百姓爱戴何尝不是最好的人生写照?

古人云: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民心是最大的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对执政党而言,只有通过动真碰硬的作风建设,扫除沉疴积弊、不断除旧布新,“让百姓爱,让贪官怕,让官员有所忌惮,让社会充满期待”,才能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只有不断砥砺自我、奋发进取,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有为求有位,才能以良好作风取信于民,积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责编/梁晓娟)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权力领导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医联紧密时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