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自然环境中少数民族脱贫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以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中心

2014-06-09 14:25王希隆马振华
思想战线 2014年6期
关键词:东乡县流域规划

王希隆,马振华

极端自然环境中少数民族脱贫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以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中心

王希隆,马振华①

极端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少数民族脱贫途径的探索,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多年来致力的重要工作。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就脱贫工作做了具体指示,要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关注道路、饮水、生态、教育等民生工程,“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鼓励乡亲们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布楞沟小流域脱贫途径的实践,为极端环境自然条件下少数民族如何脱贫奔小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少数民族;脱贫;极端自然环境

一、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

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上至中央,下至省、州、县高度关注的少数民族脱贫工作项目。该项目针对布楞沟小流域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并考虑到该项目建设模式在东乡县,甚至甘肃省干旱地区的示范作用,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的建设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富民产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扶贫6个大类项目。

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东乡县山大沟深,交通设施滞后,布楞沟小流域道路条件更差,村落之间多为弯曲上下的土坡路。从长远发展出发,布楞沟小流域道路建设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新建临夏市至临洮县红旗乡二级公路51.114千米,修建桥梁1座、桥涵12座;实施村社道路硬化27条,拓宽铺砂8千米,修建桥梁14座、桥涵672座。基本上可以解决该小流域与外界之间以及小流域各村之间车辆往来的问题。

东乡县海拔高,干旱少雨,乡村农民饮水多依靠雨水集留,常年饮用存贮的窖藏雨水,饮水不足,也不达标。布楞沟小流域是东乡县最为典型的干旱区,该流域可耕地基本上都是坡地、旱地。有研究指出:“农村水利设施是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功能是依托各种水利工程的技术措施,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或防止水害,以确保生产丰收和生活安全。”①刘尔思等:《我国农村水利设施投人现状及其机制构建——以西南地区为例》,《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因此,生态治理水源问题是当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林业、脱贫致富的改善生态环境的瓶颈。

长期以来,东乡县农民群众做饭、烧水以麦草秸秆和野草灌木干枝为主要燃料,部分地方虽然已经推广利用沼气与太阳能,但限于技术水平与设备,在布楞沟小流域的推广还很不够。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新建与改建沼气池列人其中,计划修建 “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1 932座。沼气池建设子项目的实施,既方便了群众做饭烧水,也节省了麦草秸秆以用于牛羊等牲畜的饲养,同时也保护了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

第二是推行羊养殖业、旱作农业、双联惠农贷款、农机补贴等富民产业开发项目。东乡羊肉质鲜美,“东乡手抓肉”享誉省内外。布楞沟小流域按照 “扩繁基地+规模养殖+散户养殖”的模式,扶持建立养殖业合作社22个、村级互助社22个,结合政府奖补政策,以自繁自育为主,在每户都从事养殖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增加群众收人。发展羊养殖业是以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原则,积极提倡喂养圈养模式。东乡旱作农业品质优良,尤其是“东乡土豆”,与 “东乡手抓肉”齐名。借助于省委省政府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帮扶政策,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双联惠农贷款为富民产业注人了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富民产业的发展。

第三是推进学校建设、卫生建设、“五位一体”场所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在小流域内改扩建村小学21所,其中16所小学附设学前班,规划教学班154个,总建筑面积43 273平方米,学前教育规划教学班28个,修建幼儿园5所。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所;新建村卫生室22个;“五位一体”场所即村级文化室、卫生室、基础组织办公场所、信息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是农村现代化尤其是文化现代化的标志性场所。小流域规划建设 “五位一体”办公场所22处,配备附属设施,同时,每个村新建1处高标准文体活动中心并配套相关体育健身设施。

第四是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综合治理、基本农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东乡县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区,布楞沟小流域山大沟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坚持集中连片整体开发的原则,规划机修优质水平梯田8.6万亩,配套水保林8.8万亩,建设田间道路480千米,新建淤地坝3座。规划以两年时间,栽植以花椒、核桃、枸杞、包核杏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万亩,栽植行道树244千米,营造生态林5万亩,以改变小流域的生态状况,并增加群众的收人。对布楞沟流域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防范治理,主要采取削山减载、修建排水设施、栽植树苗、监测预警等综合治理措施。布楞沟奴拉社、汪集乡瓦子岭村等采取避让搬迁措施。

第五是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00户。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科技扶贫方面人手,组织实施布楞沟村、洒勒村整村推进搬迁项目。整村推进搬迁后,具有新农村集中居住与配套设施齐全等优势,目前布楞沟村、洒勒村新农村已完成建设任务,具有示范点的作用和意义。

第六是推进科技培训与科技重点规划科技扶贫项目。计划对16~45岁青壮年9 500人,开展电焊工、汽车驾驶员、牛肉拉面师、东乡手抓师、民族刺绣工、汽车修理工、装载机驾驶修理、挖掘机驾驶修理等技术培训。①东乡县政府:《东乡县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实施规划》、《东乡县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简介》,内部资料。

二、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落实及群众的满意度调查

第一,综合治理规划的落实情况。布楞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中央及省、州、县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少数民族脱贫工作项目,该项目属于综合治理项目,分为6个大类20余个子项目,各类项目的开展以及各个子项目的先后衔接都需要仔细的规划安排。目前,先期开展项目落实的布楞沟村、洒勒村两个村落,尤其是习总书记亲自视察过的布楞沟村已经初见成效,成为小流域治理的示范点。

目前,在布楞沟村、洒勒村基础建设已经完成梯田建设8 700亩,完成投资1 100万元。道路建设已完成硬化道路路面20千米、修建桥梁1座、道路旁的边沟整理18.5千米,完成投资2 500万元;洒勒村道路路面硬化3千米,完成投资150万元。布楞沟村人饮水人户工程,已经埋设自来水管道15千米,建成蓄水池7座,安装人户设施68户,完成投资150万元。布楞沟村新农村建设已大见成效,易地搬迁平整土地71亩,移动土方29.7万方,56户住宅全部建成,自来水人户56户,埋设管涵42米,硬化巷道1.5千米,埋设排水管1 300米,排水井40座,农网改造56户,修建围墙、大门56户,完成投资1 173.7万元。

布楞沟小流域已完成生态造林1.29万亩、经济林3 900亩,栽植苗木144万株,完成投资3 250万元。其中在布楞沟村完成荒山造林4 600亩,栽植油松、刺槐等苗木52万株、红沙柳42万根。筹资173.5万元发放脱毒马铃薯籽种231吨、地膜60吨、紫花苜蓿种子1 250千克。布楞沟村修建12户集中养殖小区暖棚圈舍36间、540平方米,发放良种羊224只,完成投资32.6万元;修建占地1.5亩、羊存栏400只规模养殖场1处 (暖棚圏舍36间、200方氨化池1座),完成投资31万元。整流域组织输转劳务6 544人。双联惠农贷款发放18户、36万元,户均贷款2万元。布楞沟村办公场所及村办学校已基本建成,完成投资170万元。②东乡县政府:《实施区域扶贫开发,推进全面小康进程——甘肃省东乡县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材料》之 《项目完成情况》,内部资料。

目前,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仍在推进之中,取得的成效不断扩大,布楞沟村已成为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范例。

第二,群众的满意度调查。布楞沟村作为小流域治理的示范点,道路、人饮、梯田、造林、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落实已经基本到位,卓有成效,基础设施条件已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让世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干部群众 “要苦干不要苦熬”的想法取代了 “贫困没治”的悲观情绪,由 “要我脱贫”变为 “我要脱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原来因贫困而迁出去的群众,听到了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的消息后,纷纷要求重新搬回来加人到家乡建设行列中。村民马某说:“我申请了2万元的双联贷款,想着养上二三十个羊,再种上些玉米、苜蓿,把羊好好地喂,争取每年多卖些钱,这样生活就好了。”布楞沟村清真寺学董马某说:“习主席来之后,我们的路修好了,树种上了,自来水吃上了,新农村的地基推平了,现在老百姓都在谈论今后的好日子,养羊打工的信心足得很。”

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启动实施以来,通过县乡干部进村人户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与群众共谋脱贫致富的思路措施。随着人均收人的增加,布楞沟村包村干部马某说:“以前我们的群众种上几亩洋芋、养上一两只羊就满足了,现在经常都有群众向我咨询州上出台的富民增收政策措施、双联惠农贷款、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等问题,都在想通过畜牧养殖、外出打工等方式,让自己的收人更多一些。”

习总书记亲自视察后,连片扶贫开发综合治理项目开始有序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空前提高。①东乡县政府:《实施区域扶贫开发,推进全面小康进程——甘肃省东乡县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材料》之 《项目取得的成效》,以及3月27日在马占海支书等人带领下本文作者在布楞沟村考察走访所记材料。

三、实施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的启示

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得以迅速制定与实施,是中央及省上密切关注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与州县领导班子的有作为敢担当的工作作风紧密相关。东乡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及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科学论证规划,认真落实规划,督查各个项目,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的实施,是极端自然条件下生活的少数民族脱贫途径探索与实践的一个典型范例。尽管综合治理规划各类子项目的实施刚刚起步,距离全面落实尚需时日,尚需项目后续资金的到位,但布楞沟村作为项目示范点,综合治理各类子项目先期落实后布楞沟村发生的变化,已充分表明综合治理规划具有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东乡族自治县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历史上素有 “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的说法,而布楞沟小流域涉及的锁南、沿岭、汪集、大树、高山、达坂6个乡镇、22个村,是东乡族自治县的最为贫困的区域。从这一角度来认识,应该说,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的制订与落实,对于东乡族自治县乃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综合治理扶贫开发工作,都具有启示意义。

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是一系统工程,这一规划的科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改变了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点上治理模式,针对布楞沟小流域的极端自然环境、滞后的基础设施及比较封闭的落后的社会状况,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扶贫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其二,改变了以往扶贫工作多从“输血” 人手的模式,将 “输血” 与 “造血”紧密相结合,关注生态建设、社会文化事业与科技扶贫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东乡族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10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历史上形成的一些复杂因素,经济社会尽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但总的来说,与内地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这种状况的持续,不利于党和国家制定的新世纪发展规划与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到一些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区的社会稳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东乡族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居住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极差,资源缺乏,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尤其是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不少东乡族青壮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些家庭已经通过外出打工,勤劳致富,建起了砖瓦房,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要从根本上整体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要全面实现东乡族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全面的综合治理,则难以奏效。应该指出,布楞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的落实,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发展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责任编辑 孤 影)

黄村林先生晚辈婚礼仪式中的哭嫁

王希隆,兰州大学教授 (甘肃兰州,730000);马振华,东乡县纪委 (甘肃临夏,731100)。

猜你喜欢
东乡县流域规划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岭上花开
——东乡县韩则岭学校校歌
罗堰小流域
东乡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清零行动”建设管理经验及方法
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东乡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