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导向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选择

2014-06-09 14:19冯弋江陈苏邓荣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导向内涵校企

冯弋江,陈苏,邓荣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基于四个导向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选择

冯弋江,陈苏,邓荣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在阐述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有关政策背景,综述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四个导向”——学生导向、教师导向、企业导向、社会导向的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校企合作

一、政策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职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2010年09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高校必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规模数量的增长过程,更是一个教育质量的提升过程;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升才是最终目的”。

国家政策中关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表述,以及国家领导人、有关职能部委领导对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讲话精神,突显了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重大意义及实践途径。

二、文献综述

1.关于高校内涵建设内涵。褚宏启(2010)认为可以沿用西方政府三E标准,即效能、公平和效率,内涵建设本质是高效公平的建设、发展。黄建中(2008)认为内涵建设是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建设,是一种与传统的重视数量、规模,重视外在效益的建设——外延式建设不同的新的建设思路。刘志刚(2007)指出,内涵建设是指围绕大学本质属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所进行的能力建设。

2.关于高职内涵式建设具体内容。姚寿广(2010)指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涵盖高职院校“软件”建设各方面,概括起来就是教育模式和制度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建设;刘志刚(2007)指出内涵式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长能力建设高级研讨班”会议精神中指出,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包含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

3.关于高职内涵建设面临问题。马必学、申长平、魏寒柏(2010)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具有代表性,如: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推进还不平衡;双师结构有待优化等。

4.关于内涵建设的思路。王振洪(2010)指出: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路径:一是彰显目标特色是核心,二是培育专业特色是重点,三是锤炼教师特色是关键,四是打造文化特色是灵魂。马必学、刘晓欢(2009)认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加强学校教学力建设——就是指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力、学生的学习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要素的综合。

三、路径选择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选择上要坚持“四个导向”:一是坚持学生导向,通过构建“四导”学生管理服务体系,体现高职院校以生为本的内涵建设本质目标;二是坚持教师导向,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夯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质量基础;三是坚持企业导向,通过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关系,创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线与手段;四是坚持社会导向,通过提升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强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

1.学生导向——构建“四导”学生管理服务体系,体现以高职院校生为本的内涵建设本质目标

所谓“四导”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是基于关注高职学生的四大困惑——学习的困惑、生活的困惑、就业的困惑、心理的困惑;基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就业能力的提升;基于关注学生人性四格——体格、情格、智格和基础人格的和谐统一而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服务模型(如图1)。

图1 学生管理“四导”服务体系模型

该模型分四个模块:“引导学习”模块、“疏导心理”模块、“助导生活”模块、“指导就业”模块。通过“引导学习”模块的实践,培养学生树立“适岗能力”的专业学习思想、掌握“适应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习能力;“疏导心理”模块实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助导生活”模块实践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上的助导、人际关系上的助导、对特殊群体(贫困生等)的帮扶、营造良好文化生活环境等;“指导就业”模块实践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择业观、储备知识能力、掌握就业技巧和方法等。

通过四大模块构成的学生管理“四导”服务体系建设与实践,有效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充分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切实树立服务意识,使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从“单纯管理”向“指导服务式管理”转变,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理论说服型、管理约束型”向“教育指导型、服务引导型”转变,帮助学生“学习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困、就业上解难”,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受教育的幸福感指数。

2.教师导向——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夯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质量基础

提高质量的核心在师资。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基础性条件。“双师型”教师能力构成模型

如下表:

表1 “双师型”教师能力构成

打造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从“进、带、聘”三方面着手。所谓“进”,即让教师进行业、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锻炼;所谓“带”,即实行“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导师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实习、实训教学;所谓“聘”,即采用项目制、合同制和聘用制等方式,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训基地、实验室、订单式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兼任相关专业课或实践指导课的教师。

高职院校在“双师”建设上,应出台相应政策激励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接企业横向课题,学校应将此纳入职称考核、实践经历考核的范畴。

3.企业导向——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关系,创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线与手段

图2 校企合作关系

●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是快速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基于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更接近企业要求,教学改革探索更贴近实际,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企业和市场需求。

●合作育人。在坚持高职院校为主体的育人模式下,将企业专家请进校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讲授实训课;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将企业车间(生产或经营部门)引进校园,使企业元素与校园育人环境有机相融,使企业文化、制度和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培养适应企业的高素质人才。

●合作就业。通过开办定单班、冠名班及设置实习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形式,一方面使企业直接从高职院校获取符合企业需求的经过训练的学生,既保证高素质员工来源的可靠性,又降低了员工再培训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而言,既促进了专业教学与实际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衔接,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合作发展。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和大量科学技术应用,而高职院校是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地方,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与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企业跟进市场最新技术、强化教师实践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和实践教学的载体,从而增强学校的实力。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发挥各自智力优势、产业优势,提升各自综合竞争力,共同发展进步。

4.社会导向——强化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教育是一种融地域性和行业性于一体,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最直接,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作用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职院校本质属性之一,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江西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要在“三个面向”方面下功夫。

●面向区域经济服务方面。江西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建设就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江西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具有战略意义。江西高职院校要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四大支撑”体系、“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教学改革,在人力资源、智力资本有效供给方面,起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强大的推动作用。

●面向政府服务方面。一是要面向政府提供重大咨询决策。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为区域内各级政府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提供政策咨询研究,为行业有关政策制定的调研、论证及有关方案起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与有关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制定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在职干部的继续教育。

●面向企业服务方面。一方面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工作室”等技术开发与服务模式,承接企业实际项目;另一方面,以学校专业教师团队为核心,结合双师队伍建设,成立专家技术服务团队,承担企业技术研发应用、管理优化、营销策划等咨询服务;三是承担区域内企业职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业学历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提高区域企业员工素质。

On Approach Strategy of Intrinsic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Four Orientations

Feng Yijiang,Chen Su,Deng Rong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ujiang,Jiangxi,332000)

Based on retrospection of policy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docu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intrinsic quality construction,“four orientations”for approach strategy of higher vocational intrinsic quality construction have been raised:student orientation,teacher orientation,enterprise orientation and society orient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intrinsic construction;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G718.5

A

1009-9522(2014)01-0001-03

2013-11-15

冯弋江(1973-),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教育管理。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规划基金立项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二元同构研究——以江西为例”(JY1332)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导向内涵校企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活出精致内涵
“偏向”不是好导向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犬只导向炮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