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句容解放与除旧布新

2014-06-10 03:32戴婧华胡敬喜
档案与建设 2014年6期
关键词:句容茅山工委

戴婧华 胡敬喜 朱 云 徐 莉

(句容市档案局,江苏句容,212400)

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后,渡江战役蓄势待发,全国解放形势不可逆转。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共句容党组织和领导下的地方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为迎接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句容城,做好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1949年3月6日,中共茅山工委留守干部和武工队员带领数千群众击溃驻坝头村的国民党政府军李延年残部。失去政府军的保护,当时的句容反动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会分崩离析。4月初,中共茅山工委根据上级指示,为配合解放军渡江南下和迅速解放本地城市农村,及时提出了三项任务:加强原有民兵骨干的联系工作,并布置这些民兵骨干再联系3至5人,要求能维持地方治安,大军南下时能起向导作用;加强已控制的乡自卫队、侦抚队和保安队的工作,使其能在工委干部指挥下发挥作用;了解敌人兵力部署和动向,以配合大军作战。实际上,从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4月,当时的中共茅山工委和地下党组织经过策反和统战工作,已对句容主要反动地方武装、部分政要和城防部署实现了有效管控。

1949年4月6日,民国句容县政府向警察局下达了“严防茅山地区共党购买枪支弹药策应共党渡江”的电令。4月16日,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又向民国句容县政府下达了“查洪天诚部策应渡江”的指令,均要求予一切手段打击破坏。中共茅山工委率领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展开积极斗争,加强了策应渡江的所有准备工作,粉碎了敌人阴谋企图。4月20日、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此时的民国句容县政府各机关和反动武装也已作鸟兽散,县长陈天秩于4月22日带县保安团一、二营离开句容城,向汤山、南京方向溃逃,后走投无路,迫于形势,于24日在马群向人民解放军第34 军缴械投降,接收改编。

4月22 傍晚,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23日,解放军34 军102师305 团2 营营长朱昂中和4 连指导员刘耀南等,率部从镇江高资世业洲渡江,当晚8 点左右到达句容城。营部办公地点设在“三益栈”旅馆,与先期抵达的茅山工委干部何畏(解放后任解放军句容县总队长)和王家典会合后,接受了国民党县保安大队长朱年坤率领的60多人投诚,正式宣布句容解放。

1949年6月3日句容县人民政府肃清散匪安定秩序恢复生产布告

为控制句容城和平解放后的局势,4月24日中午,茅山工委书记洪天诚进城,要求2 营在南下干部到来之前与茅山工委保持联系,共同维护好城内治安和生产生活秩序。4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县城居民走出家门,来到寺巷巷口,手挥三角红旗,欢迎解放军入城,下午街上的店面全部营业,句容城一片欢腾景象。当天晚上在广场上(中街老图书馆位置)放电影《白毛女》,让从未看过电影的老百姓个个兴高采烈,久久不愿离去。

4月26日,新政权接管工作队67人由扬州南下到句容,教导员迟明堂根据上级的决定宣布接管句容,共产党领导下的句容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接管旧政权

县人民政府提出了“条块结合,全面开展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接管工作方法;在政策掌握上,视其对中共的态度和学习的表现,对国民党军政人员分别录用和遣散,对企事业普通工作人员一般保留。

4月27日,接管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展开,旧政权科长以上人员到指定地点开会听令,作充分交待准备。4月28日,新成立的县区党政机构进驻旧政府办公所在地,对口接管。全县接管工作于5月10日基本结束。

对国民党党政机构的接管。共接管县党部、县政府、参议会、法院、警察局、电讯局、税稽处、田粮处和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5个科,以及县银行、省农民银行句容办事处15 个县级机构,录用37名工作人员,其余人员遣散回家。各区政府接管了31个乡(镇)公所,乡镇长全部遣散回家,表现好的下属人员留用。

对国民党军警的接管。除警察局长逃跑外,共接管了县保安团3 个营、乡(镇)自卫队、警察局、中统特务4类武装人员和部分散兵游勇,收缴了大批武器弹药。对上述接管的武装人员,经教育,据其历史和现实表现分别处理:部分遣散回家;凡属县级单位接管留用的人员,分别编入华东警备7 旅及县总队和公安局;由区政府接管留用的人员,编入各区区中队。

对场矿企业的接管。主要接管黄梅与汤山交界处由民国南京政府直接经营的2000亩牧马场;茅山地区10000 多亩森林试验场;大芦塘农林场(现边城境内)及8个分公司;管理学田1000多亩、森林400多亩等公产的敌“人民委员会”;煤矿15个,其中公营1个,公私合办1个,私营13个。接管后的企业生产逐渐恢复。

对文教卫单位的接管。共接管中等学校11 所,即县立初级中学、县立简易师范、国立豫州临时中学、省立句容临时中学、长江中学、建华中学、述三中学、私立方济中学、私立自忠中学、省心中学和中华三育研究社中学部;小学284所;县公办医院1所。

建设新政权

句容刚解放,面临着百废待举的困难局面,县人民政府着力从健全组织、政治协商、恢复生产、稳定秩序等方面开展工作,巩固和加强新政权建设,为句容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奠定了良好开端。

1949年5月5日,经中共华东工委批准,由洪天诚、迟明堂、程文、褚玉祥组成中共句容县委员会,洪天诚任书记,迟明堂任副书记,工作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含青年、妇女、工会)和秘书处三部一处。

1949年4月26日,句容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洪天诚任代县长(兼),程文任副县长,工作机构有公安局、粮食局、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文教科两局三科一室。1949年6月13日,镇江行政区专员公署正式任命洪天诚为县长。

区委设组织科、宣传科、民运科;区政府设民政助理、财粮助理、公安助理、文教助理。1949年4月,全县暂划6区38个乡镇。1949年7月12日,县政府公布全县为9区55个乡镇。8月,八区滨江乡划归江宁县,九区增设宝华乡,仍为55个乡镇。

1949年4-11月,县政府广泛与社会各界接触,开门纳谏,召开了3 次各界代表会议和1 次协商委员会议,宣传政策,加强民主建设,部署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

第一次各界代表座谈会(1949.4.30)。农、商、教及进步士绅19 人参会。县政府报告接管旧政权工作有关情况,听取各界反映,宣传中共各种政策,希望代表将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消除群众恐慌,提出今后各界人士加强与人民政府的密切联系。

1949年7月12日句容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通知

第二次各界代表会议(1949.7.20-21)。各界代表34人参会。县政府通报了近3个月来工作和供应部队粮食任务完成情况,下一阶段任务动员:粮食夏征;发动募捐救济;号召群众恢复生产;进一步安定社会秩序。

第三次各界代表会议(1949.10.8-10)。与会各界代表135 人,列席20 人。县政府报告了5个月来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提交议案,大会提出今后工作方针和任务:支援前线消灭残匪,建设国家;减租;肃匪反特,打击恶霸;生产备荒;改造乡保政权,废除保田制;加强反帝反封建宣传,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

协商委员会议(1949.11.9-11)。实到委员28人。讨论了秋春征粮减免、反黑田、召开农民代表大会、生产备荒等工作,学习了共同纲领,提出了实行减租、搞好副业生产、加强协商委员会自身建设的任务。

猜你喜欢
句容茅山工委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
中共梧州城工委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心系句容百姓的徐九经
解放思想,推动句容农业提质增效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高度重视、有效推进茅山老区扶贫开发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同意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