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己的教材

2014-06-11 09:12沙有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编程教授计算机

1984~1986年是我校计算机教育大发展的几年。这个阶段,我们的机房里已经有了25台Apple计算机和10台Laser计算机,由于郭善渡老师和李连信老师的加盟,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学校在七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了必选课程,后来由于高三学生要求,学校调整了课时,为高三年级学生开设了一周的计算机课,也就是每天的六节课全都上计算机课,算起来也有30多个学时,可见当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高。到1985年,我校已经可以做到从景山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接受过计算机的普及教育了。

记得那时没有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家普遍使用的参考教材就是谭浩强老师为大学生编写的《BASI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为了解决我校中学生的教材需求问题,郭善渡老师为孩子们编写了《微电脑学习手册》,据我们了解该手册是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专门为初中生和小学生编写的第一本教材,教材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Apple机的BASI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们终于有了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计算机课本了。

我校是一所既有初、高中也有小学的实验学校,为了全面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试验,我们还在小学开展一些计算机的课外活动。一天,我们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了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报道,其内容是北京大学的余世文教授出访美国时看到的美国小学生用LOGO语言学习编程。看过这则消息,我和章淳老师决定循此线索到北大找一找这位教授,详细了解一下有关的情况。由于没有详细的地址,我们在北大找了近5个小时,最后终于在北大的一所公寓里找到了这位教授。教授非常有兴致地为我们介绍了他在美国的见闻,演示了LOGO语言编程的方法。当我们告辞时,余教授将他从美国带回的一张5寸的LOGO语言的系统盘送给了我们。回到学校后,章老师为学生编写了油印的教材(现在没有这本书的收藏了),在小学四、五年级开展了课外活动。这使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在校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LOGO语言的编程知识(现在真的很想找机会去报社查一查1984年某月某日晚报上的那则关于余世文先生与LOGO语言的报道)。

由于我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学校于1985年成立了计算机教研组,那个阶段我们的教研组就有五六位老师呢!

(本文摘编自沙有威老师博客)

编后语:沙有威老师的看图忆事到本期就结束了,从一张张遥远的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第一代信息技术教育人对课程的热切追求和不懈努力,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现今的蓬勃发展。沙老师已经退休,可是他并没有停止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追求,5月11日,又开始了他第四阶段的烛光行自驾义教活动。我想,看图忆事能唤起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过往的回忆,但第一代信息技术教育人永不停歇的教育追求,更值得我们在回忆之后追随。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程教授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玩游戏学编程,Blockly Games上手玩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编程屋完成数百元万天使轮融资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学编程,先画画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