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评价实践

2014-06-11 09:13谢琪刘向永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

谢琪+刘向永

摘要: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之一。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实现多元化评价是高校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的必然结果。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基于课程的三维目标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多元化评价实践,取得了实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评价;信息技术教学法

高校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业评价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从高等教育诞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评价问题,但是最终效果都不理想。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基于课程的三维目标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特别是基于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本文是对十多年来多元评价实践的总结。

● 高校课程教学中学习多元化评价

在高校中,传统的评价模式是以期终考试为主,评价无形之中就变成了甄别过程,缺乏教学评价对教学的调控、纠正和反馈功能,特别是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要想真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要改变评价方法,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突破点在于采用多元评价模式,突破考试是唯一决定学生成绩的方法,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和实时性。过程性评价[1]应该贯穿学生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即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多元化评价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改变评价的功能,重在促进学生发展。第二,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化。第三,评价的方法更加多样化。第四,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多元化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含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的评价主体不仅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而且各主体均能从中受益。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成了一种互动的过程。

● 课程的三维目标

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紧密围绕课程的三维目标,采用过程性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业效果是否达成了三维目标是个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教学法》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目前的教学动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及初步的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具有初步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成为优秀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思路,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特点,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信息素养及其内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体系,以及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各模块的内容体系。②掌握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中积极的因素,掌握教学设计的模式及方法,并能自觉地应用相关的教学理论。③理解教学评价的新方向,掌握过程性评价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合理使用综合性评价方法。④理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知识和技能,了解目前制约教师发展的一些因素以及提高的策略。⑤掌握说课与试讲的过程与技能,为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听教师讲解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讨论,促进思考、提高创新能力。②通过观摩优秀教案、省师范技能竞赛录像、说课与试讲的录像及教师的点评,提高认识。③通过自主设计教案、现场说课和试讲以及师生的实时点评,学生说课与上课的能力。④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开拓视野,通过与一线教师和课程研究专家的在线交流,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⑤对自己和同学的教学设计成果、说课试讲实时讲评,及时指出不足,不断改进、提高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成为优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志向,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②树立学校教育应该是为了让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最大提高的理念。③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意识。

● 《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多元化评价只是一种评价的理念,但是如何将其落实到现实中,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多元化评价。网络技术的实时性、交互性、数据处理的高效性等特性都有助于实现多元化评价。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其他学习者对学习者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价、外界人士(在职中小学教师)对学习者的参考评价等。

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评价不能够仅仅依靠理论上的探讨,笔者以所教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为例,从2001年开始将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评价从理论层面推向实践层面,并且在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思考。

1.《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理念

在《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笔者认为,评价需要强调过程性、人性化、主体化、真实性和情境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过程性,就是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如试讲、说课、教案、教学研究小论文等占总课程成绩的70%左右,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学习不足的可以多次学习、多次评价,达到掌握为止。而期终考试则以教育理论及其应用分析为主,占30%左右。所谓人性化,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是以给出学生的学习等级为目的,而是以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提高为目标。所谓主体化,就是允许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每位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谓真实性和情境性,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真实的环境,评价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如对学生讲课或者说课的评价,某位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真实的讲课或者说课,然后,其他学生和教师对讲课者进行当场点评(考虑到课堂中不可能每位学生对试讲者给予点评,但每位学生可以在网络中给出评价意见,使评价在真实的情境中成为现实),提出改进的建议,体现了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endprint

2.《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评价指标

学习评价指标是对学习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和操作化。在《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多元化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我们根据评价的总目标首先设计出课程的评价模块,称为一级指标;再结合各模块的特点,设计出各模块的个性评价指标,称为二级指标;最后,根据课程整体评价目标,给出各评价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效力,确定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对于一级指标“期末考试成绩”和传统的考试一样,以一次考试决定其成绩,而试卷的命题则以教育理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考核的重点。其余的一级指标“平时课堂表现”、“试讲(或说课)表现”、“教案(课件)”、“教学研究小论文”则有其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及评价方式,而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包含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2]

3.《信息技术教学法》网络评价系统

由于过程性评价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笔者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网络的评价系统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占总课程成绩70%左右的实践性考核内容都可以利用该评价系统进行课堂内外的评价,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考核内容,学生可以多次学习、重交学习结果并重新评价,学生是评价与被评价者。该系统还实现了远程评价,聘请一些有较高水平的中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者,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为过程性评价的高效实现提供保障。

基于网络平台的评价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学生作品的递交:学生将教案(课件)、试讲或说课(录像)、论文、见习报告等在网上递交作业。

◇其他学生与专家(教师)对学生作品的浏览和评价,评价包括等级评价以及具体的建议性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检查评价结果:锻炼学生作为教师的基本评价能力,也能让任课教师查阅每个评价者对所评价的作品的具体评价细节,以确定评价者的评价态度。

◇课堂的实时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试讲或说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该评价系统当场给试讲者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借助课堂讨论,实现评价的实时性,增加评价的效果。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的查询:学生登录网站可以查到匿名的评价者给予每个作品的评价成绩(百分制),以及教师实名文字评价和改进建议、学生匿名文字评价和改进建议。

◇重复提交作品: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根据评价者的建议进行修改,然后重新提交修改作品,等待教师和同学的再次评价。考虑到课堂说课(试讲)受时间限制,对评价感觉不理想的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己说课(试讲),然后把录像提交到评价系统,再进行评价,直到教师和学生认为满意为止。

◇数据的处理和转换:对具体的作品评价,评价者主要按等级制。我们建立了等级制转换成百分制的数学模型,系统后台进行处理,得到百分制,最后教师可以把它转换成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同时,评价者可以对作品进行必要的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

系统可以统计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情况,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因为与其他同学关系的好恶而影响对其作品的评价。

●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课程多元化评价思考

通过十多年《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评价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高校课程多元化评价的效果明显

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改革,学生们普遍感觉学习笔者的课程“很累”,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但也明显地感觉到评价不是“负担”,不再害怕评价,也乐于评价和被评价。当然,收获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当学生们进入到实习阶段或走上工作岗位后,体验是比较深刻的。

2.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

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评价改变了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模式,使人们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实时性,使高校教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更多样化,教学评价更彻底和全面。网络平台,节省了教师处理过程性评价的时间和精力,也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使多元化评价的理念可以从理想转为现实。

3.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评价促进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

实施多元评价模式,每项任务的完成都有时间的限制,确保了学生能够把整个学期的时间都用在课程的学习中,不存在先松后紧的现象,而且每个人的作业直接从网上递交且在网上展示,杜绝了抄袭现象。如果某位学生的某项作业没有达到要求,要求该生限时修改,直到通过为止,如果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某项成绩不满意,也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重新做,这样确保了每位学生在各个环节达到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

● 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已经是迫在眉睫,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则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内容。借助网络技术,实现高校课程学习的多元化评价,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期待着更多的前行者能够真正地将教育理想勇敢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化评价
关于提高高职校商贸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的设计应用与管理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高年段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综和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探究
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
多元化评价搭建学生自信桥梁探究
以“能量卡”为载体初探多元化评价的思考与实践